“淝水之战”真的是以少胜多吗?瓦岗军为何灭不了隋朝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因为在当时瓦军内部分裂,首领李密,膨胀,骄傲自大,使得领导层矛盾激化。
第2个回答  2022-10-12
当然是的,可能就是因为隋朝的将军阵势太厉害了,或者是说他们有着精密的战术。
第3个回答  2022-10-12
确实是以少胜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隋朝已经有了弓箭和火药,瓦岗郡不过是赤手空拳。
第4个回答  2022-10-12

“瓦岗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队伍,它曾从一群无业游民逐步发展壮大。其中瓦岗军的首领李密为人阴险狡诈,因谋反罪被发配到偏远的河北,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可以说瓦岗军从建立之初就没有获得太大成功。但是,当你深入了解“瓦岗起义”之后,会发现其中所包含的诸多问题。下面我们就从“瓦岗军”与隋朝的实力对比入手分析“瓦岗起义”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背后所存在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瓦岗军与隋朝建立之初,两者的实力对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从这场战争爆发时的瓦岗军与隋朝军队的实力对比可以看出,这两场战争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当我们将两次战争的主要实力进行对比的时候往往会发现瓦岗军是在处于劣势地位的——他们的兵力数量较少——而且隋朝军队经常处于优势地位。可以说就是这样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会让瓦岗军彻底打败隋朝。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以“瓦岗起义”与隋朝战争的主要战力——隋兵来分析这两次战争所呈现出问题所在并从中找到答案。

李密对自己的手下和对形势的判断是错误的(尽管他在瓦岗起义之前也没有什么政治野心),而且当时他只是一名只会用长矛的士兵。为了不被别人发现自己的能力短板以及战略意图,就必须将自己的战术思路完全贯彻于战场之中。由于瓦岗起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援助,因此作战对象必须是“穷苦百姓”这样的低级目标。由于之前瓦岗起义中都是靠士兵之间相互厮杀来完成作战目标的。因此与隋朝爆发了数次大规模战争之后,虽然瓦岗军所作战目标不同或可以相互转化到“穷苦百姓”身上来完成作战目标:但他们都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战术来作战,因为那些“穷苦百姓”往往会带着自家的财物和粮食来帮助李密作战,所以只能采取“守株待兔”形式。

我们可以发现,在实力对比方面,瓦岗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然而在政治思想方面,则是隋朝处于上风。正如罗艺所言:“隋人好猜忌忠良,非不纳谏。瓦岗虽有良将,亦不可专一也。”可见无论是窦建德还是杨广都是过于专一的,不能正确处理政敌、集团的利益。而且“瓦岗”从建立到灭亡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砺。无论最终的失败还是成功的原因都与他们后期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关。

《隋书》注引言:贞观三年,高祖崩,窦建德为秦王。“伏波将军”李密起兵反隋,封其为雍州刺史。大业七年,高祖因伏波将军李密谋反被诛,后得入朝;此后李密屡次想与隋炀帝作对,均被制止。“瓦岗军”最初起义时约有七十万人之众,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其中多数都是农民和农奴出身的游荡之士。这些人大多由于受到地主豪强的压迫而纷纷走上起义之路;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或具有优秀品德之人选择响应隋王朝的号召而参加起义战争。如果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瓦岗军”对隋朝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但是从他们起义前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来看他们确实是一群败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