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红军三年游击战闽东红军独立师发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5
1934年9月底,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根据苏区的发展形势,采纳了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建议,在宁德支提寺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冯品泰、政委叶飞和副师长赖金彪共同领导,师下设3个团和2个独立营,总人数约1600人。

10月15日,闽东苏维埃政府发布了宣言,宣告独立师成立以来,已成功突破国民党军主力,消灭了多个民团,缴获了200余支枪械,号召工农劳苦群众全力支持红军,开展游击战,巩固地方政权。

12月9日,叶飞率领独立师在霞鼎长岭山与国民党军新10师一个营激战,击毙7人,伤6人,缴获27支枪和两副迫击炮。蒋介石随之调整了对闽东的军事部署,大规模“清剿”红军游击队。

1935年1月中旬,面对国民党军的“清剿”,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在福安洋面山上召开会议,决定与国民党军在柘洋新坪西竹岔进行激战,独立师在战斗中毙伤敌500余,自身伤亡200人,后转移至宁屏古地区,开始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4月下旬,叶飞与阮英平、范式人等会合,独立师调整为纵队建制,依托4个游击根据地进行灵活游击战,不断挫败敌军“清剿”。

至年底,独立师发展到800多人,由3个纵队扩展为4个,以机动战术对抗国民党军,战绩显著。

1936年冬,特委从香港获取中共中央文件后,独立师改编为“中国人民红军闽东抗日第×纵队”。1937年11月,独立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福建抗日游击第二支队,继续抗日斗争。

1938年1月,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随后踏上抗日征程,辗转多地,屡立战功。

1939年5月,六团加入“江南抗日义勇军”,并在江阴、无锡等地取得一系列胜利,队伍扩展至2000余人。

1941年,六团改编为新四军1师1旅1团,车桥战役中,六团以少胜多,成为华中敌后战场歼敌最多的范例,得到中央军委的赞扬。

抗日战争结束后,六团转战多地,最终编入华东野战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经历了数百次战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