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孩子不自信、基础差,不想上学,频繁请假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G同学,15岁初三男孩,入学扶禾心理教育6个月。


无心向学

关于学习,从小成绩不理想,自认为自己记忆力有问题,很多东西都记不住,认为自己肯定是学不好的。


上中学后,因为身体等各方面原因,近两年去学校的时间很少,跟学校请假次数较多,学习也成绩不断下降,班级排名靠后,被老师无意的批评之后对老师心存怨恨,对于课程的学习更加消极,找各种原因的不去学校。




情绪状态

近两三个月买了手机,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情绪波动也比较大,出现跟家人顶嘴、吵闹的情况。




自信心不足

G同学觉得自己身材偏瘦,相较同龄人,对自己外表评价较低,对自我认同程度较低,影响自信心。




沉迷网络游戏

在家时候上网时间较长,尤其周末,玩的时间更长,玩游戏的过程中,完全不能听取家人的安排与意见,存在抵触或者反抗行为。





生涯规划不足

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很多时候都是听从身边人的建议,想学习计算机或者当兵,但是自己对于这些并没有真正的了解。


15天的观察和测试




原因分析

初中阶段,个体开始进入青春期,其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此时的他们,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逐渐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开始注意自身形象,渴望得到他人的好评。


他们通常会对初中生活抱有美好愿望,但从他们自身的发展水平来看,在这一阶段的知识储备、社会经验还存在局限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依旧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自我调节的功能较弱,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对于青少年来说,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习惯将自己想象为众人的关注中心,常常认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周围人的关注和重视, 他们身体自我形成的来源主要来自同学、伙伴和老师。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处在这个阶段的个体的世界观受到同龄人的同学、伙伴和作为重要他人们言语的直接塑形。


一方面,进入青春期后,个体对于自我外貌的关注偏高,对外貌的不满意,会影响自信心。


另一方面,学业成绩不理想,在老师同学眼中会形成差生印象,也会影响自信心,学生在现实生活、学习中成就感得不到满足,自然转向网络寻求满足。



研究策略






通过心理辅导,调整认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前期心理辅导主要集中在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梳理对自我的认知,包括对现有问题、未来方向等具体问题的疏理,在G同学对自我形成清晰明了的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


中后期工作,考虑帮助G同学形成具体计划,将具体计划落到实处,逐步执行,利用罗森塔尔效应,给予积极暗示。


最终目标是帮助G同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积极应对未来生活。





通过一对一学习力培养,提升对学习的信心

对于学习,该生学习方法不佳,自信心不足。(自述能够清楚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感觉自己在部分学科的学习中,存在记忆困难问题。)

1、找准定位,预设合理的期望值;


2、拒绝攀比,发现孩子的潜力所在;


3、寻找触发低情绪的诱因,跳出情绪困境;


4、利用培养兴趣的方法激发好奇心,从而建立新的动机(培养情操的事情,可以提高你的求知、审美能力,例如读书、书法等);


5、培养孩子成就感(做一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成功、培养成就感,从而激发兴趣。);


6、根据现有水平,制订切实、可行、有效的学习计划,将知识点强化、细化、条理化,稳步提高G同学学业成绩,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强化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通过行为训练,解决行为习惯差等问题

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自理能力有所提升,与同学相处和睦,饮食、作息规律,能够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执行


行为训练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等。还包括:





通过兴趣爱好培养,调节积极健康的心态

有研究表明,优美舒缓的音乐可以增加人体内分泌系统活动,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并能增强机体的活动功能。


绘画书法可以使人的脑细胞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并可以疏通全身的气流,使人的身心处于一种积极、愉快的状态中;


散步、慢跑、打拳等活动可以激活逐步衰退的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离校反馈

1、 网瘾方面


现实层面来讲,在校期间没有手机等电子设备可供使用,因此,这一维度上已基本戒断;


心理层面来讲,有了自己的业余爱好,对于网络的需求程度有所降低,也能够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自认为会合理把控用网时间;


2、学习动力方面


G同学基本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较为清楚的规划,明白学业对自己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对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能够自觉安排学习;


3、 亲子关系方面


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自身行为表现的心理根源,以及该行为模式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自己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也愿意承担一些家庭责任。




后续家庭教育建议

1、客观对待网络


一方面,学生自认为很喜欢计算机,也有想要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想法,可以考虑发挥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兴趣;


另外,尝试拓展G同学兴趣范围,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转移学生注意力,巩固现有效果;


2、肯定和尊重


G同学能够清楚认识自己当前学业水平,对未来也有一定的认识,还需家长多一些指导与支持,尤其对G同学自身想法,多一些理解与肯定,个体在被肯定与被尊重的心理环境下,才有更多的心理能量来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能;


3、建立自信心


日常观察中能够发现,G同学内在还是有一定担当,只是没有能量或者机会将之表现出来。


简言之,就是自信心不足,自信心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其毁灭却是分分钟就能实现。


由此,一来,父母可以尝试多给与孩子一些承担家庭责任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感。


一方面需要设定相对容易执行的目标,将总体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通过小目标的逐渐完成以实现总体目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