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思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研究生一学期马上结束,回过头来,除却仍旧为了考试而忧心不已,具体的科研工作究竟有什么收获呢?坦白说,如今和刚入学的时候相比,对于科研的认识,以及科研究竟要怎么做,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除却最近,加入到课题组对一个项目的春节前攻关任务,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科研。

首先,搞科研都说要看文献,可看文献究竟有什么意义,文献对于科研工作的进行有何种作用?一直都是不明白的。刚开学到考试周前,看的文献很多,也并非漫无边际,围绕一个主题,各个方面的应用,也能说出个大概。可如何从文献过渡到具体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其实文献的阅读,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知道其他人正在做什么。一方面能够让自己明白,自己所在的领域之中,究竟在研究什么东西,其他人都在做什么,也算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则是避免白费努力,很有可能正在做的东西已经有人做过了,那么就避免在别人走过的路上重复,只能再重新开辟方向。但要开辟新的方向,必定需要对现有领域足够的熟悉,能够敏锐地意识到哪个方向可能走得通。一般来说,这些可能的道路,会有老师来指引,但自己倘若毫无察觉,对文献一点也不清楚,到最后也做不出什么东西。因此,看文献这方面,既要全,又要精。全在于要知晓领域的概况,明白自己要走的路和身处的位置。精在于在自己前进的路上,能够掌握其他人打下的基础,然后再做突破。

而看文献看懂了之后,自己想去重复其中操作,准备在文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或者使用材料上的调整,或者施加其他影响因素。这样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因为要重复一个实验本就是很困难的事情。文献中说通过调整某某参数,可以得到什么数据,但调整参数如何实现呢?是施加磁场或者电流?如何施加上去呢?或者给了一副原理图甚至实际设计照片,似乎照猫画虎就可以,但设计很多看上去简单,操作起来可能需要专门的设备,甚至独有的工艺。要从工艺上琢磨,到真正做出来东西,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像我两个月前和老师汇报工作的时候,满怀信心的指着一篇文献说,下个月能够将这篇实验重复出来,一个月后,却一点进展也没有,因为欠缺很多工艺上的准备。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看上去简单,做起来很难。

也正因为看了文献,有了思路,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做,就更觉得不知所措。科研究竟要做什么,或者在具体一些,如何开展一个科研项目,似乎万分艰难。过去看其他师兄做实验,似乎也并不困难。一个例子是制备样品,先按照特定的化学成分配比样品,然后放在炉子里烧。流程其实我也可以做,每个操作都学过。但当我打算自己开始做的时候,就有这样两个问题:该选择什么样品?样品该怎么烧?前一个问题,涉及到究竟什么样的样品有研究价值,或者这种材料上面有什么可预期的特殊性质,这些文章我从未关注过。而后一个问题,选择了材料之后去烧,烧制的温度如何设定,会不会氧化,用什么容器,等等细节都需要仔细考虑。

另一个例子,也正是我想做的方向,就是做一些纳米级的微加工结构。工艺流程大致明白,可要做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都是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去找。直到考完试的这两周,老师让我们全体做微加工的同学,在春节前努力攻关一个材料,要做成纳米级的简单结构,来观察一些独特的性质。虽然自己负责的不过是来找出纳米级的样品,并不负责加工过程,但身处其中,也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如今觉得,选课题是一方面,并非一定要是标新立异,也并非看上去就很有意思或者很有前景。一般来说,只是通过各种掌握的技术,来对比较特殊的材料进行研究,或者特殊的现象进行观察。另一方面则是具体工作。虽然技术是已有的,材料也能够制备,但要发现一些新的东西,需要的是对材料本身,以及加工工艺的不断调整。比如厚度的改变,这也是我正在做的,找不同厚度的样品。比如加磁场,加电压等等。但具体操作中,哪怕简单的找样品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可能没有薄的样品,可能有薄的却因为污染,或者氧化,或者颜色在加工过程中无法辨认等等,都需要慢慢克服。具体科研工作,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而且是看上去并不难的困难。但是等到最后真正得到结论,这些困难都不会出现在文章之中,呈现的只有最后结果,这也是从文献中重复实验的艰难所在。

这几日比较忙,一天中也有六个小时在实验室,其中大概盯着显微镜的净时间也有一两个小时,疲累。更烦闷的是,一遍遍的重复操作,却不一定得到想要的结果。想要找到纳米级的薄样品,似乎在工艺之外,更依赖运气。只希望明天运气好一些,能够有些收获。今天下午还偷懒了,睡醒的时候已然三点钟,便去健身房锻炼到五点钟,清醒一下,换换心情,明天继续努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