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与史实的歧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8

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在诸多情节和史实上存在显著的偏差。例如,钓鱼台列屿和曾母暗沙的命名时间在片中被错误提及;定远舰回国的时间也与历史记录不符。以下列举了一些主要的不实之处:



    关于长崎事件,影片中的情节被美化,实际上是中国水兵的不当行为引发冲突,而非日方主动挑起。
    片中描绘的琅威理因指挥“定远”舰欲对日开火被制止而辞职,但历史记载是因“撤旗事件”而离职,时间在1890年。
    在黄海海战中,击沉高升号的日舰在历史上是浪速舰,而非“吉野舰”。
    影片中“广乙”舰被击沉的描述与史实不符,它只是受重创搁浅,最终被自行销毁。
    关于“经远”号和“致远”号的沉没顺序,影片中的情节与历史记载有出入。
    在甲午海战中,坪井航三的军衔在片中被错误地描述为大佐,而实际上他那时已晋升为海军中将。
    影片中北洋舰队的“超勇”和“扬威”被攻击的细节与历史记录不一致,沉没时间也有误。
    在黄海海战的通讯描述上,电影中舰长会商的场景不符合当时的通信技术条件。
    关于发现日舰的顺序,影片中是致远舰首先发现,而实际上日本舰队先发现北洋舰队。
    平壤陷落的时间在电影中与历史不符,北洋舰队是在平壤陷落之后出发的。
    片中有关慈禧太后60岁生日的桥段与历史事实不符,实际上并未举行庆典。
    电影结尾提到的中国在二战中的胜利时间有误,实际间隔只有50年,且对战争结果的表述有误导。
    关于刘步蟾、东乡平八郎等人的教育背景,电影中存在虚构和错误的信息。
    影片中的毕业典礼场景中,英国教官对东乡平八郎名字的发音与历史不符,因为日语汉字与现代汉语拼音发音不同。
    在参观德国伏尔铿造船厂的情节中,主角们的行为与历史事实不符,且英语并非当时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
    女主角的存在和角色设定在历史上无据可考。
    影片中的东北三省名称使用不准确,该地区直到1907年才设省。
    关于鱼雷艇的描述,电影中虚构了情节和人物行为,与历史记录有出入。
    关于定远和镇远的归航,电影中的军官驾驶与历史记载的德国水手驾驶不符。
    大东沟海战中,定远号开炮时间的描述与历史记载有差异。
    扬威号的沉没原因在电影中被简化,而实际上有复杂过程。
    片中对日本舰船数量和鱼雷艇的描述有误。
    杨用霖自杀的方式在电影中与历史记载不同。
    关于北洋舰队的鱼雷艇,电影中的描述与历史记录不符。

扩展资料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由冯小宁自编自导,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该电影于2012年7月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