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成语能体现儒道家的思想????

哪些成语能体现儒道家的思想????

第1个回答  2016-01-04
  罢黜百家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出处:《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存心养性 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出处:《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甘贫乐道 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甘于受贫,乐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
  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不仰慕之。”
  毁不灭性 儒家丧制。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
  毁不危身 儒家丧制。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同“毁不灭性”。
  经史百子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
  克己复礼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离经辨志 离:指断句;经:指儒家经书;辨:明察;志:志向。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出处:《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离经畔道 ①指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儒家
  出处: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吾房中师弟授受,绍闻知之统,继精一之传,岂可以容离经畔道之人哉!”
  求志达道 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出处: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洒扫应对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诗礼传家 指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诗云子曰 《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出处: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授受不亲 授:给予;受:接受。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出处:《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神情民?’孟子曰:‘礼也。’”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下愚不移 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出处:《论语·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小受大走 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出处:《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一致百虑 一致:趋向相同;百虑:各种考虑。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儒家指虑虽种种,理归于一。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以文乱法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出处:《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正始之音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出处:《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正心诚意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出处:《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周游列国 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后指走遍各地。
  出处:曹余章《上下五千年·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子曰诗云 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
  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乔民,用这等小猢狲,但学得些妆点皮肤,子曰诗云。”
  邦以民为本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半部论语治天下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出处: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出处: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道教

  白日飞升 犹白日升天。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后喻指一朝显贵。
  出处:《全元散曲·喜春来》:“黄金转世人何在,白日飞升谁见来。”
  白日上升 犹言白日升天。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
  出处:唐·贾岛《赠丘先生》诗:“常言吃药全胜饭,华岳松边采茯神。不遣髭须一茎白,拟为白日上升人。”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正失》:“俗说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鸿宝苑秘》枕中之书,铸成黄白,白日升天。”
  长生不老 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出处:《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
  换骨脱胎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金·侯善渊《杨柳枝·丱岁飘蓬住远山》词:“换骨脱胎归旧路,返童颜。”
  交梨火枣 道教经书中所说的“仙果”。
  出处:《真诰·运象二》:“玉醴金浆,交梨火枣,此则腾飞之药,不比于金丹也。”
  金浆玉液 道教说是一种用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药。也指美酒。
  出处:唐·陈子昂《送中岳二三真人序》:“真朋羽会,金浆玉液。”
  清净寂灭 指道教的清净无为与佛家的涅盘寂灭之说。
  脱胎换骨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详星拜斗 祭拜星斗。道教仪式之一。以此驱妖疗疾。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二回:“过了些时,果然贾珍患病。竟不请医调治,轻则到园化纸许愿,重则详星拜斗。”
  膺箓受图 ①指帝王得受图箓,应运而兴。图,河图;箓,符命。②道教指经过修炼,受天地道箓而名列仙籍。
  膺图受箓 道教指经过修炼,受天地道箓而名列仙籍。也指帝王得受图箓,应运而兴。图,河图;箓,符命。同“膺箓受图”。
  指树为姓 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
  出处: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出处: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出处: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追问

这些都是儒家的?

😆😆😇😇

追答

  有濡有道。
  其实儒家总结就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道教总结就是一个道字。

追问

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