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3-27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第2个回答  2011-03-28
  陕北民歌简介
  陕北民间艺术。从体裁上分,有信天游、小调、劳动号子、秧歌曲、风俗曲和新民歌等。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数量大,曲调多,内容广,流传久远,最为广大群众喜爱。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的说法。它的体式特点是两句一段,上句起兴,下句咏唱内容,可以自成体系,也可以联唱叙事。小调则以叙事为主,有人物、有情节、有场景,且有大量细节描写,结构也较完整,属叙事体诗类。它在陕北民歌中占有一半的比重。每首小调,篇幅无限制,可长可短,差别较大。有的小调仅几十句,有的竟达300余句。
  秧歌曲主要是指在秧歌舞活动中进行演唱的船曲、灯曲等,拜年调也归在其中。这类作品大多是即兴之作。有些在长期演唱活动中已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式,演出时,只需把内容加进去即可。演唱方式是一人领,众人和。风俗曲包括酒曲、巫歌等。
  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不少文艺工作者、专家、教授,他们从本世纪40年代至今进行挖掘、研究工作,共整理出讴歌新生活、讴歌时代精神的新民歌8000余首。

  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西境内北山(位于凤翔、耀县、韩城一线)以北广大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在我国浩瀚的民歌海洋中,她是一枝艳丽的奇葩,她以其独特的精神风貌闪耀着璀璨的光彩。多少年来,陕北民歌就已流传大江南北,是街知巷闻、脍炙人口的珍贵文化遗产。
  接触陕北民歌是从上小学时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开始的。通过那本书,我才知道,在一个被界定为“陕北”的地方,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住在窑洞中,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辛苦但是乐观地生活着,悠扬的信天游萦绕着大大小小的山包,填满了深深浅浅的沟壑。
  1、民歌形成的历史渊源
  作为民间艺术,陕北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陕北所在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在距今约三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存、繁衍、发展。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陕北老百姓由于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们逐渐磨练出了诚实豁达的宽容秉性,他们与黄土地一样善良、纯朴、宽厚和实在。
  恶劣的自然环境、贫困的生活现实是陕北人民创造民歌的重要土壤。所以很大部分陕北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生活场景,同时也成了陕北人民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心灵写照。在陕北的民歌中,既有苍凉、哀伤的调子,也有欢快、优美的旋律。可以说陕北艰苦的生活、生存条件并没有泯灭陕北人民心灵的自由和梦幻般的想象,千百年来流传不息的民歌就是最有力的见证。
  人种血缘的不断融合重组,是陕北民歌形成的重要条件。多元共生,以及由此形成的远缘繁殖,首先决定的便是文化的优化创生。陕北古代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结合部,民族战争与民族融合贯穿古代陕北的始终,与其它汉族人比较,陕北人已不是纯粹的汉族人。战争时的杀伐、屠戮,和平时的通商、通婚,使得居住在这个区域的陕北人,已经变成血液流淌着汉、匈奴、羌、鲜卑等多民族热血的人种。血脉的融合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民族心理特征和表达方式,是民歌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多民族杂居和汉文化的融合,是影响陕北民歌形成的重要原因。历史上陕北为多民族游牧之地,并逐渐形成多民族杂居的格局。至今,在陕北民族的生活语言中常常夹杂着其他民族语言的地名、词汇。陕北人民所处的自然环境差,但他们豪爽、强悍、喜欢自由、爱热闹红火。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动荡的战乱,他们没有愁眉苦脸,消极地承受苦难,而是积极主动地为改善生活条件而艰苦奋斗。穷困反而使他们更加期盼美好的生活,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更加丰富。
  2、民歌的创作群体
  创作主体往往决定着艺术作品的本质与根源,陕北民歌的创作主体是陕北劳动人民,不是个人,也不是某一代人。民歌依靠人声生存,通过传唱流布。陕北民歌的创作和传唱,是由一个基本群体和一个特殊群体完成。基本群体就是生活劳作在乡村范围内农耕社会的千家万户,那些在地头、碱畔、炕头上歌唱的庄稼汉、拦羊娃、婆姨、后生和小女女们。他们是陕北民歌传唱的最广泛、最基本的群体。
  陕北劳动人民虽然没有多少文化经历,但他们有朴实憨厚、豪爽热情的秉性,勤劳智慧、淳朴浓郁的乡土气息。陕北民歌的创作主体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人民,它的创作思维与理念融合了世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陕北民歌的创作主体是雄厚的,其文化积淀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他们的作品更体现出一个群体时代性、普遍性的精神文化特征。
  可以认为,大部分的陕北民歌的创作主体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训练,他们对音乐对艺术的认识是通过世代相传的口头熏陶和在生活劳动中体验积累得来的。陕北民歌中孕育着陕北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憧憬追求,包含着劳动人民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彰显着劳动人民朴素而崇高的艺术精华,既自然质朴又感天动地。
  3、民歌的取材
  民歌古代称为“风”,谚语“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明风俗习惯具有地方性,不同地域由于“州异国殊”,所以“情习不同”,而这些“不同”“情习”“风俗”则保存在“诗”之“风”中。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间文学艺苑的奇葩,它强大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来自于其反映了博大精深的陕北文化,而陕北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服饰、打扮、饮食等都在其中留下了烙印和痕迹。
  陕北民歌的题材涉及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劳动生产、社会矛盾、爱情婚烟、生活情趣等等。歌词或描写揽工、牧羊、赶脚、踩场、夯土、推碾等劳动形态,或述及瓜皮帽、羊肚子手巾、羊皮袄等衣着服饰,或描述钱钱饭、荞面圪、油旋儿等地方吃食,或记叙沙蒿、红柳、山丹丹、窑洞等自然景物。
  此外,民歌中蕴含了丰富的民俗生活写照,如岁时节令、民间节日、民间仪式、自然风光、生活习俗等部分。陕北的民歌民谣把陕北当地的民俗表达得生动而形象,让人听来如经其事、如见其人,听到一首首陕北民歌,我们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民俗画面。
  4、陕北民歌独特的风格
  首先,同其他中国民歌一样,陕北民歌也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所谓“色彩”,是借用绘画术语,采用通感的方法,表达对音乐美感特点的整体体验。民歌地方色彩意味着特定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民歌都有不同的个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色彩”。陕北人民的生产方式、生产内容、风俗习惯与黄土高原紧密相连,陕北民歌具有与众不同的地域色彩:有绥德汉子的爽朗豪气,也有米脂婆姨的羞涩圆润;有黄河般的磅礴大气,也有古城墙般的沉稳安然。
  其次,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决定了陕北民歌灵魂 :自由。中外历史上所有的多民族共存的情景,包括近现代以来的移民文化区域,无论是社会规则,还是人的心灵,都享有着充分自由。陕北,尽管在历史上有二十多个民族过往、杂居,却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在那里成为真正的主流。包括汉民族的中原文化,虽有大范围的流传,但与中原地区相比,却远远没有成为可以主宰陕北人灵魂的主导性的文化。在这种文化宽舒地带生长的人们,必然会拥有先天的自由秉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奔放激越的情感和勇于征服的开放性格。
  再次,陕北民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特征,特别是在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时期的陕北民歌,表达出陕北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据史料记载,从周、秦、汉到北朝、宋、金、元,那里除了汉民族外,过往、杂居过突厥、匈奴、蒙占、羌、回等二十多个民族以及它们的支系。明末清初之际有江南的一批前明官宦举家北迁此地。20世纪的二三四十年代,中共中央盘踞延安,更是吸引来全国,乃至国外的一批批志士。历代连绵不绝的战争、种族冲突、阶级压迫使得民歌中民族性特征十分强烈。
  第四,我国各地的民歌之所以多姿多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方言的差异,使各地各民族的民歌的音调及唱腔各具特色。所谓“隔山不同语,隔水不同音”,特殊的语言和语音也决定了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陕北地区的方言偏重鼻音,韵母以n结束的字音都发成ng,所以“苦命人”中的“人”字,在演唱时应该发成“仍”。
  5、陕北民歌对当代诗歌的影响
  陕北民歌是新文学的重要话语生态,而且在新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印记。2O世纪4O年代到6O年代的中国诗歌中,仿信天游体成了文人诗歌中最受瞩目的部分。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贺敬之的《回延安》、《桂林山水歌》被当作那个时代的诗歌样板。这个时代的信天游几乎是诗的模版。
  到了2O世纪8O年代初,以梅绍静等人为代表的新,代诗人立足于用现代人的语言去捕捉信天游内在的心理和语言方式。尽管他们的诗歌在形式上不如贺敬之等的作品更接近于信天游,但她所捕捉到的心理和语言方式却比她的前辈们更加真切、更加本质。
  直到20世纪90年代,李岩的系列组诗《陕北谣曲》再一次以现代语言形式,重新诠释了信天游的体验方式,并将这种方式演绎到现代诗歌写作之中。而且这种诗歌在写法上并不是建立在模拟和仿制的基础上,而是以现代人的心理和语言方式与信天游赖以产生的时代和地域展开对话和 相互感应。
  事实上,陕北民歌作为新文学的一种重要的话语生态,它对于文人写作的意义在于它为文人写作提供了一种独有的生存体验,即在物质与精神都处于极度困苦之下的人性状况。在陕北民歌中,这种困苦的程度趋于极限,而人性的表现却抵达了相反的极限。两个极端的极限的同时抵达,构成了陕北民歌的内在魅力和震撼力。
  个人认为,一个民族区别于他者的根本标志在于其文化上的特色,而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的最大标志就是拥有自己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这就是我们今天大力提倡发掘民族文化瑰宝、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根本原因,我们要守住自己的艺术传统。
  限于本人的专业基础,虽然老师讲解详细认真,而且课件十分精彩,我对民间艺术仍仅仅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我认为这个认识是较为全面的,必定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民间艺术提供方向、方法上的指导.
  资料参考:http://blog.sina.com.cn/haliuhongchang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haliuhongchang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3-27
信天游,傻妹妹,大花轿,因为当年八九十年代西北风流行整个中国和东南亚,这些歌比较难忘。现在就没听过多少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