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南昌的印象,是一碗拌粉一钵瓦罐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我对南昌的印象,从一顿早餐说起。

俗话说:“早餐吃得要像皇帝,中午吃得要像平民,晚上吃得如乞丐。”可见,早餐在一天饮食中的地位之重。而在南昌,称得上“皇家级别”的早餐便是拌粉和瓦罐汤了。

早起,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当地人手中的一碗拌粉和一钵瓦罐汤。即便现在有了更为丰富的餐点选择,那一筷子带着葱香的辣爽和那一勺热乎乎的鲜美,仍是南昌人口中难以割舍的传统美味。

来一份拌粉,就少不了要点瓦罐汤。在当地人心里,这两样简直就是天作之合,一个带着清香,一个装着浓郁;一个细嫩润滑,一个汁香味浓;一个可以快速干掉,一个用来慢慢回味。这样的粉加上这样的汤,才不枉一天的开始。

先来说说这南昌的拌粉吧。

每天晨光熹微之时,最惬意的莫过于走进一家路边小店,点一份正宗廉价的南昌拌粉。店家早早就把米粉在沸水中煮熟,经过冷水降温滤干了水分,一把一把分放在搪瓷小碗里,一字排开。店内的木桌上早已备好了各色拌粉佐料——鲜红的剁椒,嫩绿的葱花,姜黄的萝卜丁,酥脆的花生米,醇香的香油,色泽难以分辨的酱油与醋……待到客来,店家用笊篱装上一人份的米粉,飞快地在热气腾腾的大锅里浸上几秒钟,麻利地抖干笊篱内的残水,将粉倒入碗中,再根据客人的喜好,放入盐、胡椒粉、味精、酱油、麻油等调味料,撒上各种佐料,用筷子不停的搅拌,一碗香味诱人、色泽鲜艳的的拌粉就成了。

拌粉的制作简单易学,两三分钟就可以搞定。但是,南昌米粉的制作可没那么简单。与其他地方的米粉不同,南昌米粉韧性极高,是由优质晚米经过浸米、磨浆、滤干、采浆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未煮的生粉根根结实透明,煮后的熟粉条条细嫩洁白,具有久泡不烂、久炒不碎、韧而不硬的特点。所以说,才会有不少人吃完评价“嫩中带韧、口感一流”。

这时,拌粉下肚,已有些许饱腹感时,就是瓦罐汤的上场时间了。

汤在南昌人的饮食中不可缺少,而瓦罐汤更是当地人心中的经典之作。早在一千多年前,唐《煨汤记》中就记载有“瓦罐香沸,四方飘逸;一罐煨汤,天下奇鲜”。它取材简单,以瓦罐为器,以锡纸密封,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矿泉水为原料,以硬质木炭火恒温传统式六面受热,煨制达七小时以上而成,久煨之下,原料鲜味及营养成分充分溶解于汤中,气味鲜香淳浓,口感纯正,食后令人回味无穷。

“煨”是瓦罐汤做法简易又颇费功夫的表现。将原料置于小瓦罐内,加水浸润到罐口,再放到一个大瓦罐内,用木炭火慢慢煨熟。这时,温和的炭火就像个暖男,细语款款,瓦罐内的原料,就像腼腆的姑娘,处在幽深的瓦罐内,能够与她互诉衷曲的也只有炭火了。而憨厚又不苟言笑的瓦罐为他们提供了爱情的场所。他虽然土里土气,却在精心呵护下,成就了一罐滋味悠长、清香可口的汤。

在南昌,大到饭店,小到街边铺子,都分布着各式各样的瓦罐汤,价格便宜,市井味十足。位于南昌孺子路中段的民间饭庄,以南昌瓦罐汤闻名。远远望去,就能发现坐镇大门口的四个巨型瓦缸,让人看着信赖踏实。紧贴缸内壁为一个多层铁架,上面放着几圈瓦罐汤,取用时揭开缸顶的铁盖,用铁制夹子夹取。揭开瓦罐盖子,眼前立即雾气腾腾,眼镜也跟着模糊起来。深吸一口气,瓦罐汤的香味便沿着鼻腔,缓缓滑过喉咙,然后填满肺部,整个人都为之充实。待到勺子探进瓦罐,与之碰撞发出重浊的回响,那感觉仿佛是在打捞岁月,亲切朴实。

仅仅是一个深棕色的小土钵,里面的内容却能变换百般,以肉饼和排骨为主,辅以鸡蛋、木耳、墨鱼、香菇、萝卜、玉米、海带等,便成了最难忘的南昌味道。瓦罐汤保留了流传千年的瓦罐汤味,饱含了做汤人专一的热爱,成为了南昌人独特的地域标志。来南昌旅游的人,如若不尝尝这里的瓦罐汤,不免有些遗憾。

一勺鲜美的汤,化开了拌粉的咸香,成为了南昌早餐桌上的绝配,温暖了食客的胃与心。时至今日,拌粉和瓦罐汤虽未像兰州拉面、沙县小吃一样遍布各地,但却满足着当地人的味蕾,成为每天早上人手一份的生活习惯。

记住一座城,不一定是走过了那里的多少地方,看过了那里的多少风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可能就是曾经的一口香甜带来的触动。就像属于武汉的热干面、属于西安的胡辣汤、属于南京的鸭血粉丝一样,拌粉和瓦罐汤便是想起南昌时最先脱口而出的感觉。即便不是地道的南昌人,呆上一段时间,也会迷恋于这份最代表“舌尖上的南昌”的味道。

:�&���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