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0 彼得森 的“决策思维五步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彼得森 的“决策思维五步法 ---简称“CASVE” 循环”,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

沟 通(Communication)、
分析(Analysis)、
综合(Synthesis)、
评估(Value),
执行 (Execution),

第一步沟通(Communication),就是我们跟自己的内在进行沟通。
在沟通中意识到理想条件和现实情境之间不容忽视的差距,从而意识到自己有做出职业选择的需要。
在沟通阶段,首先确认自主选择权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先要问问自己:
“这件事情是自己能完全做主的吗?”
问自己:“面对这些选择,我们心里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
当理想和现实非常吻合时,一个人会体验到和谐与满足;
当二者不吻合时,则会体验到焦虑和不安。这种心理上的感受值得我们加以觉察,从中可以更了解眼前所做的决策对于我们的 意义。

在这里所谈的觉察有两层含义:
一是觉察到内心的某些感受,进而知道自己是否即将面 临一个决策问题;
二是已经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一个决策问题,心里产生了某些感受。
这些感受 有可能是一种进入新冒险的兴奋和雀跃,也可能是对未来的怀疑和不安。

决策最重要的是恢复自我掌控感。
所以,在沟通阶段,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确认这个选 择是否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而时间底线可以在第一时间赋予我们掌控感。因为我们只有面 对当下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才能感受到压力,进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 并做出决策。
首先,个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接下来,就进入到决策的

第二步分析(Analysis)。 分析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自我的和职业的信息,这些我们可以从研究和观察中 获得。所以,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确认“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才可以做出决策”。

“我们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再做一点深入的探索。无论今天做出怎样的选择,
未来3~5年 你最期待工作带给你什么?
至少写出5条来。” 比如“自我认同、自由、人脉资源、个人成长和收入。”

决策是自我了解的过程,对自己越了解,越能做出坚定的选择。
一个了解自己的角度就是 阶段目标下你看重的价值。

因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会面临不同的决定,我们常常会把一 次决策放大为此生做的唯一重要的决定。其实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看重的东西必然不 同。
所以,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阶段目标,来进行取舍。为了排除阶段不清带来的干扰,我们 需要弱化选项,考察阶段目标。
为此,我们可以问问自己:
“无论今天做出怎样的选择,未来这3~5年最期待工作带给自己什么?至少写出5条来。”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征询其他关系重要的人的观点或意见,也是一个了解自我的角度,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看重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从未征询过任何人,也可以采用“假如和……(其他关系重要的人)商量,他会怎么说”的模式进行思考。

在分析阶段,除了了解自己,对职业选项进行分析也很重要。当我们要从若干选项中做出选择时,需要先了解这些选项的特性和差异。因此,学习收集选项的相关信息非常重要。若深入认识选项后,仍无法做出选择,就说明它们各有吸引和困扰我们的地方。
梳理这些后,我们就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是什么因素使我们无法做出选择?

第三步——综合(Synthesis)。就是把我们收集到的有关自我和职业的所有信息放到一起,并扩展开来,然后再逐步缩小我们自由选择的范围。

在做选择时,我们一旦陷入有限的选项之中,就会自动地把其他选择给屏蔽了,这样视野 就会变得狭窄。所以,我们需要先增加可能忽略的选项,再基于现实能力删减选项。当然,选 择太多也会难以下决定,最后一般压缩至3~5个为宜。
形成最终选项后,才进入到下一步。

第四步——评估(Value)。就是使用最佳的判断对保留下来的 选项予以排序,得出最终的选择。一个有效的评估方法是使用“决策平衡单”。它是采用数学 统计法来计算每个选项的得失利弊,即我们列出自己的几个选项后,在各影响因素上对选项逐 一进行评分,计算各选项的各影响因素的总分,分数高的就是我们的优先选择。

请注意,决策平衡单其实更多的是在评估我们的决策状态。使用它的目的不仅在于得出最 后的排序结果,填写的过程也很重要。列举影响因素和打分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帮助我们理清 自己的思路。仔细思索和反复推敲的过程,可能比单纯得出一个结果更重要,更能够帮我们做 出适合自己的决策。做出选择后,就进入到执行层面。

第五步——执行(Execution)。这是整套CASVE的最后一个部分, 它意味着需要依照最终的选项,制订计划并付诸行动,以解决在沟通阶段所显现的职业问题。
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不确定感和焦虑,但只有行动才能缓解焦虑,只有尝试才能 验证选择。所以,不是因为决策而行动,而是因为有了持续的行动才让决策变得更加清晰。因 此,在执行之后,我们还要试着再次沟通,看看对行动结果是否感到满意。如果不满意,就要分析是哪个阶段出现了问题,需不需要进行新的决策。

决策的困难在于选择没有对错标准。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标准,就是要回归自己的内心。这 就像天平的两端,重要的是“我们看重的是什么”。如果人们可以察觉到自身或在他们之外发 生的事情,那么他们就能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下进行很好的自我调整。 做决策需要“理性地选择”。我们主张获得最大利益,并将风险与损失降至最低。对自己 及环境的正确了解和有计划地决策,有助于实现上述主张。但无论经过怎样严密的研究,每个 决策都必然会有风险。

正如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所说:“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