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政策论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19

(一)层系组合界限

影响层系划分组合的因素很多,方案主要从以下角度论证层系组合的界限:

1.采出状况

统计文13东块沙三中7~9层系不同渗透率油层的出油状况发现(表7-2-1),油层渗透性对其出油状况影响较大。总的趋势是层系渗透率越低,其不出油的油层厚度比例越大,采液强度大的出油层厚度比例越小。

表7-2-1 文13东块沙三中7~9层系出油状况

2.油层打开程度

统计文13东块层系内射开油层层数、厚度的动用状况,经回归处理后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层系内射开油层层数与动用油层层数百分数的关系式为

深层高压低渗透油田开发:以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段油藏为例

式中:RL为动用油层层数百分比,%;L为射开油层层数;r为相关系数。

层系内射开油层有效厚度与动用油层有效厚度百分数的关系式为

深层高压低渗透油田开发:以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段油藏为例

式中:RH为动用油层有效厚度百分比,%;H为射开油层有效厚度,m。

分析发现,层系内射开油层层数越多、厚度越大,动用油层层数比例越小,出油厚度百分比越小。

3.渗透率级差

四层长岩心多层水驱油实验结果统计表明,单层水驱开发时四个层均能获得较高的采收率,而且最终采收率受渗透率影响不大。但在多层组合开发时渗透率级差越大,渗透性差的层采收率越低;而渗透性好的层采收率越高,贡献越大,但其采收率仍达不到单层水驱开发时的采收率(表6-5-1,表6-5-2,表7-2-2至表7-2-4)。

表7-2-2 两层合注渗透率级差对采收率的影响(注入倍数1.6时)

表7-2-3 三层合注渗透率壤差对采收率的影响(注入倍数1.6时)

表7-2-4 四层合注渗透率级差对采收率的影响(注入倍数1.6时)

4.注水状况

统计文东油田历年吸水剖面资料,层系内渗透率级差越大,不吸水层厚度比例越大,层系内渗透率级差小于5倍,不吸水层厚度比例小于34%(表7-2-5)。

表7-2-5 文东沙三中油藏渗透率级差与吸水状况统计表

根据文东、文南油田油藏地质特点,基于现有工艺技术措施,为充分提高储量水驱控制程度和储量水驱动用程度,编制逐层上返注水开发先导试验方案时遵循以下原则:①含油井段不宜过大,一般应小于60m.②层系组合成组性强,各层系间有较稳定的泥岩隔层,隔层厚度不小于15m;③每套层系油层层数不宜过多,厚度不宜过大,一般层数不超过7层,有效厚度不大于12m;④为保证各层段的水驱油效果,层系内各层的渗透率级差不大于5倍;⑤每套层系内必须有一定的储量基础,以保证产能和效益,一般单层段油井单井控制储量不小于4×104t;⑥考虑套管寿命和试验周期,层段组合不宜过多,一般分2~4个试验层,6~8年完成试验为宜。

(二)合理井网密度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利用VIP三维三相黑油模型,采用与试验区相似的油藏模型、正五点法布井方式,分别研究了渗透率为8,15,30,50,70,100×10-3μm2等不同渗透性储层的合理井距[179,180],并绘制了相应的图(图7-2-1,图7-2-2)。

图7-2-1 生产压差与注采井距关系曲线(K=8×10-3μm2

图7-2-2 生产压差与注采井距关系曲线(K=15×10-3μm2

研究认为渗透率为8×10-3μm2时,逐层上返注水开发保持15MPa的生产压差生产,以10%的采油速度稳产至含水70%,合理井距为180m。同等条件下,渗透率为15×10-3μm2时,合理井距为235m。

另外,具体部署井网时还应考虑了以下因素:

a.砂体的展布。文33块沙三上9,10砂层组油砂体发育呈南北条带状分布,垂直文33断层方向延伸宽度较窄,故该方向井距相对较小。平行文33断层方向其连通性较好,250m井距砂体连通率可达80%以上,故该方向采用相对较大的井距。

b.由于已完钻老井的限制(避开老井),文33块只能采用200~250m井网。

c.文13-128块试验区油层发育较稳定,从控制油层角度考虑,对井网密度要求不大。而文33块砂体相对变化较大,尤其是东西方向。依据井网控制程度随井网密度的关系(图7-2-1,图7-2-2),根据试验确定的水驱控制程度70%的目标,井网密度必须达到22.4口/km2。在此井网密度下,再加密井网,其井网水驱控制程度增加幅度明显变小。故选择该井网密度比较合适,经计算,该井网密度下,注采井距为227m。

d.根据开发规划中对文东、文南油田调整政策界限的经济分析,要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利润。计算最优井网密度为注采井距200~250m。

e.按原来几套层系现状井网合并,其井距在200~250m。

根据以上从不同角度的分析与研究,试验总体方案井网部署采用150~250m井距。

(三)上返时机

考虑到油水井使用寿命,试验期控制在6~8年内,每一试验层试验期为2年左右,对试验上返时机的控制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①达到极限含水率98%以上后上返,验证最终采收率及开采时间。②从经济效益达到经济极限上返。③以评价试验效果、达到试验目的为宗旨,选择上返时机。

选择上返时机本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突出强注强采、高速开发、缩短周期,综合考虑经济界限、技术界限、工程因素,试验周期等,确定经济极限产油量和含水率。按吨油获纯利10%考虑,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和经济技术评价认为试验层上返的最佳时机是油井平均单井极限产量2.0t/d,油藏综合含水率94%。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