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测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18

一、自然景观影像特征

1∶5万遥感工作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西北邻四川,东接贵州,总面积约25000km2。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山区高原地貌,其间有部分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金沙江为区内一级河流,纵贯全区,牛栏江、洒渔河、洛泽河等二、三级水系为本区主要支流。区内主要山系为五莲峰与乌蒙山。

卫星遥感图像(图1-11)中的滇东北地区,地貌显示出不同的影像特点。受断层、褶皱控制,中高山系多呈NE向延展,构成色彩不同、明暗相间的条带状影像;低山丘陵区多为大面积分布的火山岩与碳酸盐岩,形成密集均匀图案的影像格局。昭通、会泽、威宁等山间盆地呈现出浅蓝色平坦影像特征。

西部金沙江流域地形陡峻,沟谷切割强烈,两岸显示浅蓝色河谷平地,牛栏江、洒渔河及洛泽河等江河切割地形深度较大,旁侧次级水系密集,影像醒目,区内水库等湿地数量大,在遥感影像中构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深蓝色斑块。

滇东北属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十分发育,垂直分带特征明显,在ETM7、4、2合成图像中显示为密度不同的绿色(ETM4、5、3组合显示为暗红色)。中高山区密度大的森林,基本沿等高线分界,为亮绿色,低山丘陵区多为不均匀绿色分布,色调偏暗。

植被覆盖率结果显示,植被总覆盖面积为27.4%,植被密度较大地区对于地质解译造成一定影响。在图1-11中,绿色区域为植被覆盖区。

图1-11 滇东北地区ETM7、4、2合成遥感影像

二、地质影像特征

(一)岩石地层影像

本次遥感工作的滇东北地区属地台区,广泛分布有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以及新生界的地层,沉积总厚度可达万米以上。本区岩石地层组合相对简单、变质程度较低,除上二叠统早期玄武岩大量喷发外,岩浆岩不发育。

遥感岩石地层单元的解译除了受植被覆盖程度限制外,同时也受解译图像的分辨率及比例尺制约。另外,研究所采用遥感数据的波谱谱段对目标岩石地层的探测能力对可解译程度也有一定影响。本次所使用的ETM数据与QB数据图像应用效果有所差异。

1.滇东北地区1∶5万—1∶2.5万ETM图像中岩石地层影像

区域性岩石地层解译主要在ETM7、4、2合成图像上完成,滇东北地区岩石地层解译可分为几个大的岩类,它们或为单一岩类,或由岩性组合单元构成,各大类影像差异明显,各岩类解译标志见图1-12。

(1)现代洪、冲积沉积物(a)

主要为新生界湖盆沉积,区内有昭通盆地、会泽盆地和宣威盆地,由砾石、砂粘土组成。沿金沙江两岸有少量洪、冲积沉积物,分布局限。

现代洪、冲积沉积物的影像特点是:影像显示平滑,纹理不发育,呈淡紫—浅蓝色彩,可解译程度高。

(2)二叠系火山岩类(b、c)

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在区内广泛分布,所占面积最大,以块状熔岩为主,火山碎屑岩较少。发育柱状节理和红色凝灰岩氧化“红顶”。

在图像中,玄武岩类纹形、色调比较特征,可以比较准确圈定,但熔岩与凝灰岩不易区分。玄武岩类在图幅南、北影像特征有所差异,北部玄武岩影像显示褐红色或间果绿色,地貌多为台形山,相对平坦。玄武岩地区沟系发育,均匀密集,呈现碎斑状格局,且NW向节理的影纹特征明显;南部玄武岩分布区富水,则植被发育,图像上呈绿色间暗褐色。

(3)碎屑岩类(d、e)

碎屑岩包括了不同时代的粗—细碎屑岩、泥质岩、页岩等,该岩类成分复杂,影像表现形式多变,界线圈定比较困难。典型砂砾岩、砂岩特征影像为树枝状水系格局,地形高差变化较大,显示棱角状山脊和V形谷特征;而细砂岩、泥岩、页岩显示清楚或隐约的层结构影像,以平行状、断续的纹带为识别标志。

(4)碳酸盐岩类(f、g)

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在滇东北、黔西南地区出露比较广泛,是铅锌矿赋矿重要岩石类型。

碳酸盐矿物,包括方解石、白云石,在ETM7具有较强的吸收特征,可以依据光谱特性圈定出大类,但是进一步细分比较困难。

大面积碳酸盐岩表现出较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易于识别。影像表现为粉红色、褐红色“花生壳状”纹形,并以此为主要的解译标志;对于夹持于紧密褶皱带中,呈条带状、零星状出露的碳酸盐岩影像不特征,纹形受构造干扰而多变,通常显示紫褐色及较浅的色调标志。

图1-12 滇东北地区(1∶5万-1∶2.5万)特征岩石地层影像(ETM7、4、2合成)

(5)变质岩类(e)

出现在图幅西南角,小江断裂旁侧。由古元古界板岩、千枚岩及云母石英片岩等区域浅变质岩系组成。

变质岩类的基本特征为,纹形粗大、色调普遍较浅,且不均匀,岩性单元边界模糊,解译程度属中等。

(二)构造形迹特征影像

本次解译出的遥感构造形迹包括断裂-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和褶皱构造,这些遥感构造形迹构成了滇东北地区基本构造格局。根据1∶5万ETM7、4、2合成图像解译结果,认为所确定的遥感构造,尤其是断裂-线性构造,与已知断裂重现性较好,并且增加了大量的断裂-线性构造信息,可解译程度较高。

1.断裂构造形迹

作为滇东北地区重要的遥感构造形式———断裂构造形迹十分发育,各个方向均见及。根据发育程度,可归并为SN向、NE向、NEE向及NW向四个方向组,其影像特征及构造性质不同,典型构造形迹见图1-13。

(1)SN向断裂构造形迹(a、b)

滇东北地区SN向断裂构造形迹十分醒目,其影像特征显示为两类性质不同的断裂形迹,影像标志为:

1)区西侧沿金沙江展布的小江断裂(a):该断裂影像略呈波状弧线形延伸,断裂形迹平滑,形成一条宽达数百米的断裂带。金沙江局部及小江沿袭、追踪断裂带展布,现今断裂的影像显露出压扭性质。

2)与小江断裂大致平行、宽度数千米、延伸数十千米的挤压褶皱断裂带(b):该类构造带内以古生界为主的地层呈狭长条带状与断裂平行展布,断裂多沿岩层差异界面分布,遥感构造标志显示清楚。这类构造带展布特点是:由南向北延展遇到NE向构造带时,被改造、归并,反映晚近期构造活动不甚强烈的影像特点。

(2)NE向构造形迹(c)

NE向断裂是本地区十分重要的控矿构造,遥感影像中可以看到多条规模巨大、波状展布的褶皱断裂带斜贯全区。地层与断裂组合形式与SN向褶皱断裂带类似,但断裂形迹更为清楚。受构造带控制,NE向展布的山脉占据着遥感图像显著的位置。

(3)NEE向构造形迹(d)

NEE向构造带仅在南部地区出现,亦为褶皱断裂带形式,表现出平直影像特征,东西延展截止于NE向构造带。

(4)NW向构造形迹(e、f)

滇东北地区的NW向遥感解译显示为两类不同特征的构造影像。

1)NW向同生断裂(e):主要出现在图幅东部的贵州省六盘水地区,延伸进入云南省后,受NE向构造带干扰而强度迅速减弱。其影像特点是:构造呈带状展布,断裂两盘遥感纹形、色调、水系冲沟发育不同,为一影像界面,反映了控制沉积环境的构造特征。

2)NW向区域构造裂隙、节理群(f):以往构造解译中,往往对这类构造裂隙重视的不够,而这些区域性小断裂、节理密集带往往指示大型断裂的存在,而且与裂隙矿化密切相关。

图1-13 滇东北地区典型遥感断裂影像

遥感解译发现,这类构造在滇东北地区全区均有分布,规模与强度较弱,以小断裂和大型节理群带为主,数量十分巨大,穿透性强、方向稳定,而且有相对集中成带的特点。在ETM影像中往往以定向冲沟或细小色调纹带形式出现。

2.褶皱构造形迹

滇东北地区褶皱变形以NE、NEE向为主,SN向、NW向次之。以NE向为主的褶皱构造具有比较紧密的特征,构成比较典型的隔档式褶皱组合。在区域遥感图像上,完整的褶皱形态在遥感图像中比较少见,而褶皱的转折端则相对易识别,由于图像中岩层产状难以判别,背斜、向斜的确定主要依据地层的新老关系。主要解译确定了宽缓褶皱、紧密褶皱等类型,解译标志如下:

图1-14(a、b)为滇东北地区比较典型的宽缓型褶皱的影像,基本特征是:影纹色调对称状分布,转折端在图像上表现为地形及色调上的条带状影像呈半圈闭的椭圆形对称图形,水系自由弯曲。

图1-14(c、d)为NE向褶皱断裂带中两个比较典型的紧密背斜核部的影像,褶皱呈条状,转折端的微地貌或次级沟系形成同步弯曲状。在强烈挤压状态下,背斜两翼多发育走向断层,因此对称性较差。

图1-14 滇东北地区褶皱构造形迹特征影像

3.环形影像构造

多数情况下,环形影像的成因与地质构造有关,可以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形式,或由弧形、环形山脊水系构成,或为特殊纹形图案构成,以及由异常色调环斑构成等,反映的成因特点也不尽相同。根据ETM7、4、2图像,滇东北地区遥感环形影像构造解译数量比较多,其规模大小、形态及组合关系多样。其地质解释除与地质资料对比分析获得外,环形影像构造的几何形态以及相同岩性中的色调异常往往与成因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本地区环形影像构造地质成因解释主要有下列六种类型(图1-15)。

(1)火山机构(a)

滇东北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沿小江断裂两侧分布,火山喷发活动受小江断裂的控制,火山集块岩也分布于断裂附近,向东部逐渐减弱。遥感影像中,火山岩出露区的环形影像构造比较发育,马树地区环形影像较典型(H63、H64),环形影像显示盆状洼地和放射状纹形,其内、外特征差异明显。

图1-15 滇东北地区环形影像构造特征影像

(2)穹隆构造(b)

沿巧家-连峰褶皱断裂带东侧的金沙江沿线,发育一系列由震旦系灯影灰岩为基底的穹隆,遥感影像显示为长轴NW或等轴状的环形影像构造,以金沙厂环形(H1)为特征。核部碳酸盐岩为极浅色调、块状图案,周边下古生界地层环绕,形成多层状格局。

(3)坳陷盆地(c)

在古生界—中生界为主的地层中见此类环形影像构造(H4、H49),参照地质资料分析,为局部沉积坳陷盆地,老地层环绕中生界地层分布。地貌显示弧形山脊环绕构成的洼地状环形影像特点。

(4)浅色蚀变环形(d)

区内解译有多个以色调表现为主的环状体,尤其在碳酸盐岩发育的地区,这类环形体内显示较亮的浅色调,与环形体外有显著差别。蚀变环形影像的边界多数较模糊,常出现在环形穹隆中,以及两组或多组断裂构造交汇区。区域性展布多集中在NW向(H24)构造带。这一类遥感环形构造有的与泥化蚀变遥感异常相重合。

(5)溶塌构造(e)

溶塌构造是指碳酸盐岩地区由溶蚀塌陷造成的不规则环形影像构造,以贵州威宁鱼塘环形影像构造为典型(H43)。环形体内部的下石炭统大塘组灰岩塌陷、碎裂,岩石裂隙富水,使图像显示较暗的色调。

(6)新凹陷(f)

新生代湖盆凹陷形成的环形影像构造,如昭通盆地、鲁甸盆地,长轴呈NE方向串珠状展布,由弧形山体环绕构成,内为浅色平原区。新凹陷属于NW—SE方向拉分盆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