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狗镇》浅谈——傲慢是失衡的人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常听人言,刚柔并济最为可爱。

我小时候并不理解,还固执认为执着之人最可爱。

还听人说起,人的柔软面与坚硬性的单面存在几乎是毁灭性的。

我不承认,却未曾否认。

前不久看了一本电影,有趣的名字,叫做《狗镇》,几乎与外隔绝的镇子闯入了一个陌生女人,居民从开始的友善到最后令人发指的毁灭,无不向我证实,这句话是真的。

什么是人性的柔软?是爱,是友善,是感性的爆发口。这些品质仅从字面上就完完全全的展现了其美好,那到底有什么可怕之处?

那么什么是人性的坚硬处?是气节,道德,对制度的遵守,是建立在理性上的。 这些理性的想法又怎么会可怕呢?

比如友善到极致之人就是不辨是非,好坏皆帮,出发点虽好却危害社会;有气节之人虽固守本心难得可贵,可不讲变通,会害人害己。

狗镇里的格蕾丝,闯进小镇,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居民见她无依无靠于是帮助她,她也因此感恩会帮居民做家务来回报。

人的友善与关爱最初体现的是和谐美好的画面。格雷斯善良居民也善良,人人呼吁的也正是这种生活。

一张寻找格蕾丝的画像出现,居民开始怀疑格蕾丝的身份,格蕾丝也惴惴不安。她人性中的柔软促使自己更多的帮助他人以解除这份怀疑,可问题出现了。

人一味的忍让与妥协,沉默与善良终究是一种情怀。小镇居民开始对她的劳动不满,提出的要求渐渐过分,24小时不停的劳作让她身心疲惫。

可她坚持乐观仍然保持着爱的心灵。

一次检查,一位警察凌辱了她。从此,她变成了全镇发泄和欺辱的对象,被狗一样虐待。

杜拉斯说过:恨之所在,是沉默据以开始的门槛。

人的柔软面发挥极致是类恶的存在,因为无知而更甚于恶。这是感性的扭曲

同时,格蕾丝坚硬的道德感也变成了束缚自己的枷锁。这是理性的无情。

格蕾丝反抗过,想逃出去,可却遭到了更可怕的报复,她被折磨得体无完肤。

她的父亲找来了,原来她是黑帮头目的独女,因坚信善良可以感化众人对父亲不满而逃走。

这就说明了,柔软太极致的傻白甜心理终究不可取,对道德感与所谓制度的一味尊崇也是不可取的。

格蕾丝问父亲,我为什么不该慈悲为怀?

父亲回答她:不,有时候应该慈悲为怀,但你的标准要一致,这才公平。你有错应该受罚,他们也一样。

但他们是人。

人要不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要,但你不给他们机会。人犯了错,你必须惩罚、指责他们。你不惩罚,是不给他们知错的机会;你原谅他们,是因为你自以为你的道德高于他人,这就是傲慢!这是极端的傲慢。

原来,无法平衡的那叫做傲慢,而不是值得称赞的人性。

想来想去,到底是做一个柔软而又坚硬的人会可爱些。

就如魏晋的竹林七贤,批评政治的黑暗,不惧权贵,是他们的坚硬;纵情山水,饮酒作诗,念岁月之朝夕,济世悯人,是他们的柔软。如此和谐,方是可爱之人。

一个热爱阳光的人,为何要挂窗帘。一个傲慢的人,才始终自认高尚。以此推来,不如自谦做一刚柔并济可爱之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