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冒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1. 冒的意思是什么

冒 mào mò Mò 冒 mào基本字义1. 向外透或往上升:~烟(a.烟往上升;b.发怒)。

~汗。~尖。

2.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雨。~险。

~死。3.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失。

~昧。~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

4.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牌。~充。

~名顶替。5. 复盖:“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

6. 贪污:“贪于饮食,~于货贿”。7. 古同“帽”。

8. 古同“瑁”,玳瑁。9. 姓。

冒 mò基本字义1. 〔~顿(dú)〕中国汉初匈奴族的一个君主名。2. 笔画数:9,部首:冂,笔顺编号:251125111冒 Mò详细字义1. 另见 mào。

2. 冒的意思是什么

冒 mào mò Mò

冒 mào

基本字义

1. 向外透或往上升:~烟(a.烟往上升;b.发怒)。~汗。~尖。

2.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雨。~险。~死。

3.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失。~昧。~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

4.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牌。~充。~名顶替。

5. 复盖:“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

6. 贪污:“贪于饮食,~于货贿”。

7. 古同“帽”。

8. 古同“瑁”,玳瑁。

9. 姓。

冒 mò

基本字义

1. 〔~顿(dú)〕中国汉初匈奴族的一个君主名。

2. 笔画数:9,部首:冂,笔顺编号:251125111

冒 Mò

详细字义

1. 另见 mào

3. 冒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mào]

<;动>;覆盖;遮盖。《活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

<;动>;触犯; 冒犯。《汉书?霍去病传》:“直~汉围西北驰去。”

<;动>;顶着;冒着。《汉书?王连传》: “不宜以一国之望~险而行。”

<;形>;轻率;冒失。《赤壁之战》:“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而操皆~行之。”

<;动>;假充;假冒。《梅花岭记》:“是不必问其果解否也,而况~其未 死之名者哉。”

<;动>;贪求;贪污。《汉书?卫青传》:“贪于饮食,~于货贿。”

[mò]

见“冒顿”。

【冒没】轻率不顾其他。贪图。

【冒颜】掩面以示,自惭之意。

【冒顿】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名。

4.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5.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当然,其他国家的古人也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的含义是什么?

1.文言文很精彩。这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对,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采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

再放大去看,古典诗词都属于“文言”一类,它们在生活中并没有远离我们而去。只是在语言形态上,之乎者也离开了口头,成为文字之后,显然它对技巧的推敲,表意的扩展,有了确实的规范要求。它的“前途”,就在它的应用,也在它能唤醒含混的词源与典故。可以说,前途看好。

“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某种形式上,一旦某种语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书面化,其语言魅力顿减,而文字功能倍增。因为语言通常是口头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尚未进入文化状态,它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没有文字的扩展性能。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古时人说话也是这么说的么?我想这可以用现在时态下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述上的不同来“感受”,它们之间在结构上规则上并无大的区别。也可以推测,古人说话只不过比文言文更随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两拍”也可以做参考了。至于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当然不代表在重复古人的说话,而是在朗诵或者默读一种文体。

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种应有的肃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