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之感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托尔斯泰的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一直以来为读者津津乐道。作为一名贵族妇女,安娜却并没有被物质迷惑自己的内心。她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她要真正的爱情。她不爱虚伪的丈夫,她爱渥伦斯基。但安娜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她沦为了社会的牺牲品。在一个雪花纷飞的夜晚,卧轨自杀。作为贵族妇女的安娜命运尚且如此,同样是社会转型时期且处于社会底层的苔丝,命运又将如何呢?她又将给当时的社会和后人激起怎样的波澜呢?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家里赖以生计的老马由于自己的原因死去,这让苔丝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于是听从母亲的指示去认亲。辛辛苦苦做着养鸡的活,却不幸被亚雷奸污。生下孩子但不久就死去了,这给苔丝蒙上了一层深深的阴影。后来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相爱,但阴差阳错,那封讲述自己不堪历史的信并没有被布莱尔看到,新婚之夜遭到了丈夫的抛弃。后来,父亲去世,三代人典房的契约到期,使得苔丝再一次落入了亚雷的圈套。克莱尔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感情,从巴西归来,苔丝认为是亚雷一手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于是亲手杀死了亚雷。苔丝最终也难逃死亡的命运。又一个女性牺牲,她们都沦为了时代的牺牲品。当然她们的死是必要的,只有死亡,才能真实反应社会状况,才能给当时的社会造成冲击,也才能给读者深刻的反思。就像《乱世佳人》,斯嘉丽一定要经历由于南北战争全家无饭可吃的那幅篇章。As God as my witness, they are not going to lick me. I am going to live through this and when it is all over, I will never be hungry again. No, nor any of my folk.一个崭新的斯嘉丽跃然纸上,让观众看到她原来不仅仅只爱慕虚荣。她开始坚强不屈。

       “我的钢琴,84个键,我闭着眼睛也知道每个键的位置,这有限的琴键可以弹奏出无限的美妙音乐。但当我站在下船的台阶上时,看到那密密麻麻的高楼,无限延伸的街道,我害怕。我害怕的不是我看到的,而是害怕我没有看到的,这架琴太大了,如果我都不知道它有多少琴键,我怎么演奏呢?”苔丝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无法为每一步的生活精打细算。她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保护自己,只能默默承受着一切的苦痛。遇到克莱尔后,寄希望于他,但没想到他爱的是自己想象中尽善尽美的她。于是,悲剧再次上演。

      “性格和环境小说”是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性格”一般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素质和心理特征。“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空间。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重点在于探讨人与环境的磨合和冲突。作品中的人物总是在这种强烈的动感中显现艺术特征,也总是在这种磨合和冲突中完成自己的使命。那么完成这种使命的伦理又有哪些呢?

        婚恋伦理。在英国文学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被定义为忠诚顺从,没有欲念。哈代本人性格内向,优柔多情,羞于直接表达情感。他最亲密的女性,无论母亲还是妻子,都属于维多利亚时代认同的女性,因此他笔下理想的女性均显得温柔善良,朴实内敛。事实上,哈代笔下的女性人物,都具有不稳定的性格。她们总是处于爱情的纠葛中,游离于两个甚至三个男人之间。她们似乎是一群没有灵魂没有主见,受本能驱使的女性。爱情就是女人的全部。女人为爱而生,也该为爱而死,在男人的爱中受苦是女性不可避免的命运。女人必须依附着男人才能生存。她们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缺乏决断的能力而往往犯下致命的错误。哈代小说体现了男权文化赋予女性的特定的形象意义。从这样的伦理出发,哈代笔下的女性人物结局大多悲惨。苔丝就死于杀人。

       家庭伦理。克莱尔与苔丝结婚后,虽然他自己也荒唐过,却不肯原谅苔丝过去的不幸,丢下苔丝到国外闯荡,致使苔丝限于困境之中。苔丝为了家里的生活再次和亚雷在一起,进一步加深了苔丝的伤痛,最后酿成悲剧。道德在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时,也在起引导作用。克莱尔在经历了磨难后,幡然悔悟,从国外回来寻找苔丝。在苔丝死后,听从苔丝生前所提照顾她妹妹的建议。克莱尔后来的行为,实际是一种夫妻伦理的回归。

        宗教伦理。基督教强调人类天生有罪,要信仰基督拯救自己。但在哈代的小说叙事中,人们多不进教堂,不做祷告,不向上帝忏悔。在《无名的裘德》一书中,即使像裘德那样追求所谓的神学,也是出于功利目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哈代对基督教是持怀疑,批判态度的。苔丝勤劳,善良,朴实,但一生的命运却非常凄惨。无论魔鬼亚雷还是天使克莱尔,都给她带来巨大的伤害。更为讽刺的是,克莱尔是一名牧师的儿子,自己可以乱搞,却无法忍受苔丝的不堪。宗教与统治阶级的政体相结合时,它往往成为一种奴役人的工具。苔丝深受其害。在宗教伦理面前,她未婚先孕被看成伤风败俗的典型,苔丝的反抗力量实在是太小了。而且她身上残留着旧道德和旧观点,这使她在反抗时表现出了软弱的一面,她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的沉重的精神十字架。

        乡土伦理。哈代的家乡在英国西南部上博克汉普屯村,是一个鸟语花香,环境优雅的地方。这里绿树成荫的林地,起伏连绵的牧场农田,淳厚朴拙的乡音土语。哈代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乡度过的,对乡村生活有深入的了解。苔丝在去塔布篱牛奶场的途中,看到周围风景秀丽,情不自禁唱了好几首民歌。哈代小说中的民间歌谣,一方面反应了乡村历史的古老,环境的闭塞,另一方面也诉说着乡村生活的情趣,人际交往的淳朴。苔丝自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形成了她朴实善良的性格。哈代的威塞克斯王国是倾注了他深厚情感的。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哈代并非简单地将这些材料照搬照抄,而是作为人物活动的重要背景或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让读者了解威塞克斯独有的历史传说和逸闻趣事,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内容,通过展示威塞克斯乡村人物的命运来反应时代的风云变幻,表达作者对乡土世界的伦理关照。

        电影《秋菊打官司》中,有一句台词脍炙人口,“我就是想要个说法。”秋菊的丈夫王庆来与村长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或许,“我就是想要个说法”也曾不止一次浮现在苔丝脑中,只是她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弱小力量终究使得这个想法灰飞烟灭。如果,苔丝生活于如今的社会,遇到不公,她会不会像秋菊一样坚决“我就是想要个说法”呢?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