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中国历史冷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5

1.春秋早期打仗非常讲君子风范,一般击溃敌人后不会赶尽杀绝。晋楚邲之战的时候,晋国被打败了,晋国人逃亡时有战车陷在坑里走不动了,楚国人一看乐了,教晋国人抽出车前横木,才从坑里出来,没逃两步马又盘旋不能前进,楚国人又教他们拔掉兜风的大旗扔掉多余的重物,这才顺利逃走。晋军感觉脸上挂不住,一边逃一边转过头来

说:“哼,我们可不像你们有这么丰富的逃跑经验。”(注1)

2.秦始皇规定天子自称是朕,秦始皇之前呢,天子自称是“余一人”,至于孤和寡人,是诸侯王的自称。(注2)

3.君主自称寡人并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而是寡德的意思,警醒自己德行还不够好。(注3)

4.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时其实还剩一个卫国没有灭掉,因为当时卫国已经只剩一~座城并且投靠秦国已久,直到秦二世时才将卫君贬为庶人。于是卫国成为持续时间最久的诸侯国,从公元前1115年分封起至公元前209年,持续了907年。

5.虽然七夕和元宵都声称自己是中国版的情人节,但真正称得.上是中国版情人节的节日叫上巳节,日期是三月初三,在这一天男女相约出游,互赠芍药。(注4)

6.西汉最鼎盛的时期,既不是文景之治,也不是武帝时期,而是汉宣帝时期,汉宣帝时,无论经济、疆域、国际影响力都达到西汉巅峰,并且宣帝时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正式将新疆地区纳入版图。

7.和尚不能吃肉喝酒,一开始不是佛经要求的,而是佛教狂热爱好者梁武帝萧衍下诏禁止的,后来才慢慢变成佛教习惯。(注5) 有说楞严经里有记,那已经是梁武帝禁酒肉几百年后的事了。

8.武则天虽然是唯一个女皇帝,但是想拥有皇帝权力并不是需要“称帝”,而是要“称制”,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也即实际掌握政权,与女皇帝只差个名份。这样来算的话,临朝称制的女性,至少有一打。

9.四川人近代才吃辣的说法其实是不对的,四川人喜欢吃辣的确 历史 悠久,辣椒虽然是明代传入中国的,但不代表着没有辣椒就没有辣味,在辣椒之前,提供辣味的是芥姜、葱蒜以及茱萸。东晋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里明确说了: (川人) 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类似说法也多见于其他文献。

ps.有人纠结辛和辣是不是一回事,这个没什么可纠结的,就是一回事,《广雅》:谇(辣),辛也。《声类》:江南日辣中国日辛。《通俗文》 :辛甚日辣。 《新华字典》:辣:像姜、蒜等的刺激性味道;

10.唐朝时,叫爸爸要叫爷爷、阿爷或者哥哥,叫哥哥要叫阿兄,叫爷爷要叫阿翁。另外,不要叫某大官为大人,因为大人也是爸爸的意思,每次看到狄大人就不忍直视。

11.高句丽和高丽基本没有关系,高句丽由高句丽族建立,其政权被唐朝灭亡后,绝大多数高句丽人被迁入内地,消失在汉族的汪洋大海之中。而高丽起;源自半岛南端,建国后借用了高丽这一称呼。

12.大多数朝代对皇帝的称呼是圣上、陛下、圣人、皇.上,而宋朝普遍叫“官家”。以及除了在电视剧里,皇帝日常口语自称很少用朕,基本还是用吾、我等。

13.古代也是有官方节假日的,并且宋代最长,全年假期达到了上百天。(注6)

14.宋朝以前上朝的时候大臣需要正坐,宋朝之后才开始站着上朝。

15.汉高祖刘邦生于前256年,只比秦始皇(生于前259年)小三岁。

16.诸葛亮和汉献帝同一年(181年) 出生,同一年(234年)去世。

17.偃月刀也叫掩月刀,是唐宋之间的发明,所以关羽铁定是用不上了。正史中对于关羽的武器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描绘,但是南梁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中有记载,声称关羽自采都山铁造了两把刀,起名叫:万人敌。(注7)

18.柳下惠是真是假不知道,但南朝宋的褚渊是真的猛,山阴公主刘楚玉灰常淫乱,看到姑姑南郡献公主的老公褚渊长得非常帅,就让皇帝刘子业把褚渊送给她玩弄,刘子业就命令褚渊去陪山阴公主,于是褚渊就被送到了山阴公主府上,山阴公主使尽浑身解数,对他百般诱惑,但整整十天都没有得手,最后褚渊以死明志,坚决不肯就范,公主只得作罢。公主说:“何苦呢?”褚渊说:“我可是个老实人。’(注8)

19.陈霸先建立的陈朝是唯一个国号和皇帝的姓相同的朝代,当然这是一个巧合,因为陈霸先认西周时虞满为祖先,虞满的封地在陈,是陈国国君,谥号陈胡公,于是梁敬帝封陈霸先为陈公、陈王,直到禅让后成为陈朝。

20.唐以前的人们喝茶用的方式叫煮茶法,煮茶时要加点生姜,葱花等佐料... (注9)

21.葡萄酒大约西汉时传入中国,在中国有两千年的饮用 历史 ,比楷体字 历史 还久,可以说是传统饮料了。

23.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康熙(在位61年) , 这不是冷知识,冷知识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金哀宗完颜守绪在宋蒙联军兵临城下时不欲作亡国之君,于是禅让给完颜承麟,仪式草草举行完,完颜承麟就赶紧去组织守城,未能挽回颓势,城破被杀。

24.寿命最长的皇帝是乾隆(89岁) ,这不是冷知识,冷知识是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的第五位皇帝汉殇帝刘隆,出生百日时登基,一岁时夭折。

2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之中,后世我国诸多政权里,唯独没有以韩为国号的。

26.秦以十月为每年开始的第一个月,汉初沿袭秦制,直到汉武帝改用太初历后,才改用一月为岁首。

27.汉武帝时才开始出现年号纪年,武帝之前的皇帝直接用年序纪年,比如秦二世元年,汉文帝二年这样,但是皇帝又想改元怎么办,比如汉文帝十六年的时候决定改元,咱们从元年从新开始,于是我们就将文帝元年称作文帝前元年,原本应该是文帝十七年的时候称作文帝后元年,这样来记。但汉景帝改了两次元,所以出现了景帝前元年,景帝中元年,景帝后元年三个元年。于是,我们就看到景帝时出现了一个中二病发作的年份:汉景帝中二年(公元前148年).

28. 历史 上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国号是汉,排的上号的就有西汉(刘邦)、东汉(刘秀)、蜀汉 (刘备)、汉赵(刘渊)、成汉(李寿)、后汉(刘知远)、南汉(刘龚)、北汉(刘崇)等8个,如果再算.上刘玄、侯景、陈友谅等持续时间较短的势力,总数能达到20个左右。

29.西燕废帝的年号叫昌平,北周武帝有个年号叫保定。

30.隋文帝晚年讨厌诗书,于是做了所有讨厌学习的人梦寐以求的事一下 令废除全国学校,只保留国子学一所限额七十人。就是这么任性。(注10)

31.我们把汉魏皇帝大多都叫某某帝,如汉武帝、魏文帝,后世皇帝大多叫某祖某宗,比如唐太宗、宋徽宗、明太祖等,这个区别是武则天造成的。

某某帝是谥号,用来死后盖棺定论,评价皇帝的生平,一般一两个字,大家就用其称呼该皇帝,一般都遵从谥法,叫个文皇帝、武皇帝、昭皇帝等等就好,但是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不按套路出牌,给自己老公定的谥号叫天皇大帝,窝勒个去这下没法玩了,总不能把李治叫唐天皇大帝吧....于是只能改叫庙号为某祖某宗了。而且从此之后谥号字数如脱缰野马一-路增长越来越浮夸,到明清时已经长达二十多字了。

至于武则天之前的唐太宗,本身谥号叫文皇帝,所以原本应该注定叫唐文帝了,结果武周之后谥号变浮夸,给太宗多次加谥,变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于是也没法叫唐文帝了。

32.作为计量单位的“石”字,字典上以及大多数人都读dan4声,但其实还是应该读本音shi2声,王力先生打趣说:“所以常听人说,最少文化的小学生与最高水平的研究人员的发音是一致的,而介乎二者之间的普遍文史知识爱好者会有不同的发音。”(注11)

33.我们今天去博物馆里看到的各种上古器具的名字,比如鬲、簋、爵、觚、觯等等礼器的名字,是宋代人考据确定的,近代考古学出现以后,甲骨文青铜器等文物大量出土,发现上面记得名字居然跟宋人定的名字一模一样。(注12)

34.铁木真的名字意译过来是铁匠,泰定帝也孙帖木儿的名字意译是九铁,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名字意译是纛铁(纛,音同到,仪仗用的旗子),元成宗铁穆耳的名字意译是铁的,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的名字意译是铁锅。

35.上面说了,谥号和庙号是皇帝死后才起,用来描述这个皇帝,但曹丕的儿子曹截还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上谥号为明皇帝,起庙号为烈祖,我去这不是咒自己吗,果然刚上完一年后就突然得病死了,才36岁。 (注13)

36.宁夏的夏来源于夏商周的夏朝,不是因为夏朝在宁夏,而是因为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在西北建立了政权,因为《史记.匈奴列传》里记载着“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于是赫连勃勃就以夏朝后裔自居,称国号为大夏,从此这片地方就叫夏了,经过后世一系列复杂的行政名称变迁,有了今天的宁夏。(注14)

37.如果司马光没有瞎吹的话,南朝宋武帝刘裕可能是所有皇帝里个人武力值最高的。《资治通鉴》里对刘裕和孙恩的一场遭遇战写道:刘裕带了十几个侍从去侦察敌情,被敌人发现,受到数千人围攻,于是奋力反抗,侍从都战死了。主将刘敬宣见刘裕良久没有回来,于是带人去寻找,结果到达战场后看到了惊人的一幕:数千人正在前方逃命,刘裕一个人在后面追杀。刘敬宣: 什么情况。 (注15)

38. 星座 在隋朝就已经传入中国,至迟在宋代已经用来算命,也是有上千年 历史 了,比我们熟知的算生辰八字的子平术都要久远一点点。(注16)

39.武则天时期酷吏来俊臣的父亲叫做来操.... (注17)

38. 星座 在隋朝就已经传入中国,至迟在宋代已经用来算命,也是有,上千年 历史 了,比我们熟知的算生辰八字的子平术都要久远一点点。(注16)

39.武则天时期酷吏来俊臣的父亲叫做来操.... (注17)

40.唐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总共发生过四次,第一次武德九年李世民夺位;第二次神龙元年张柬之、崔玄障夺取玄武门,逼退武则天;第三次景龙元年太子李重俊杀掉武三思,围攻玄武门;第四次景龙四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攻入玄武门杀死韦后。以至于陈寅恪总结道:唐代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系于北门卫兵之手。(注18)

41.“力士脱靴’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唐玄宗,高力士,李白,都去世于公元762年。

42.以前清明节理论上是没有扫墓的习俗的,清明应该做的事是踏青,寒食节才应该扫墓。但是因为两个节日离的实在太近,所以到明清以来慢慢就习俗合并,不区分了。(注19)

43.辽主耶律德光南下,天气太热染病而死,契丹人为了保存尸体防止腐化,于是把耶律德光用盐腌制了一番拉回去了,被后晋的百姓叫做皇帝肉...... (注20)

44.有史可查的地震次数最多的朝代是明代,高达1159次,远超第二名清朝的690次。其中陕西省为地震次数最多的省份,达到了302次。(注21)

其中就包括著名的1556年关中大地震,以华县为震中中心的2700多平方公里人口稠密区被夷为平地,累计造成了83万人死亡,创下全球地震灾害死亡人数最高纪录,超过第二名唐山大地震三倍多。(注22)

45.唐伯虎因为牵扯到科举舞弊案中被永不录用的那届科举殿试里,王守仁拿到了二甲第七名,都是弘治十二年(1499年) 的科举。对了,这届科举的状元是伦文叙,伦文叙曾对过一句著名对联:“图画中,龙不吟,虎不啸,看见童子,可笑可笑;棋盘内,车无轮,马无辔,说声将军,提防提防。”被周星驰安到了唐伯虎身上。广东人可能对他比较熟悉,留下的传说很多。

46.曹不跟建安七子的王粲感情很好,王粲死后,曹丕十分伤心,组织大家去吊唁,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大家为他叫叫吧。于是葬礼上响起一片驴叫声。 (注23)

47.洛阳纸贵的左思曾经.上演过男版东施效颦。潘岳(潘安)长得非常帅,年少时出行,满街的女子看见了都上来围着他看,向他的车上投掷水果。左思听说了,也学潘安的样子出行,然而满街的女子见了他都向他吐口水,于是左思伤心的回家了。(注24)

48.公元386年是我国拥有皇帝人数最多的一年,这一年东晋、前秦、后秦、后燕、西燕、西秦、后凉、北魏等8个政权总共贡献了13位皇帝,其中西燕一国就贡献了5位。

49.追封皇帝最多的朝代是北魏,一般朝代建国后;会象征性的追封3-5位祖先为皇帝,但北魏一口气追封了三十二位,往前溯了一千年左右,以至于常用的单字谥号基本都用掉了,正经的皇帝只能用双字,比如北魏太武帝,北魏孝文帝这样。

50.北魏正经在位过(有庙号且有年号)的皇帝总共10位,他们的平均即位年龄只有13.7岁,平均寿命29.9岁,除了太武帝拓跋焘,没有活过40岁的。

51.有一次大旱,北齐文宣帝高洋去西]豹祠(河伯娶妻还记得吗)求雨,但是没有效果,于是高洋就让人把西门豹祠拆了,顺带把西门豹的墓掘了。(注25)

52.开元通宝不是开元年间开始铸造的,而是比开元早将近一百年的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造的,用于取代五铢钱。(注26)

53.官衔最长的人是元朝中期权臣伯颜,他权柄最盛时的官衔是:元德上辅广忠宣义正节振武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秦王、达刺罕、中书左丞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兼徽政院侍正、昭功万户都总使、虎符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知经筵事、太史院宣政院事、也可千户哈比陈千户达鲁花赤、宣忠斡罗斯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回回汉人司天监、群牧监、广惠司、内史府、左都威卫使司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宫相都总管府领太禧宗里院、兼都典制神御殿事、中政院事、宣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宗人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I事、提调哈刺赤也不干察尔、领隆翔使司事。(注:27)

54.元朝虽然统治时间只有90多年,但水灾次数高达1870次,为历代之最, 并且最后直接亡于水灾引发的大起义。对比之下,宋朝319年有628次,明朝276年有1034次,清朝268年有1581次。这与元朝政府游牧出身不够重视水利有很大关系。(注28)

55.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眼镜店叫做“益美斋精制水晶眼镜铺”,店铺位于明朝晚期苏州街道上五人墓碑旁。

注释:

注1: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基之脱扃,少进,马还,又基之拔旆投衡,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 」

注2:《左传 ●昭公三十二年》:余一人无日忘之,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

注3:朱熹:寡人,诸侯自称,言寡德之人也。

注4: 《诗经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注5:见梁武帝《断酒肉文》。

注6:见《宋会要.职官60》、《宋 史●卷163职官三》、《野客丛书卷16》等。

注7: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敌。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

注8:《南史.褚彦回传》:帝召彦回西上阁宿十日,公主夜就之,备见逼迫,彦回整身而立,从夕至晓,不为移志。公主谓曰:“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彦回曰:“回虽不敏,何敢首为乱阶?”《宋书.本纪第七》:主以吏部郎褚渊貌美,就帝请以自侍,帝许之。渊侍主十日,备见逼迫,誓死不回,遂得免。

注9:陆羽《茶经》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注10:《隋书 高祖纪下》: (隋文帝) 又不悦诗书,废除学校。

注11:见王力《古代汉语》。

注12:也见王力《古代汉语》。

注13:见《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注14:《晋书.卷一百三十》 : (赫连勃勃) 义熙三年,僭称天王、大单于,赦其境内,建元曰龙升,署置百官。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

注15:《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三》:遇贼数千人,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坠岸下。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甚众。刘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寻之,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息。因进击贼,大破之,斩获千馀人。

注16:最早见于隋代那连提耶舍译本的《大方等日藏经》。

注17:《新唐书.来俊臣传》 :来俊臣,京兆万年人父操,博徒也。

注18:评语见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注19:《旧唐 书.玄宗纪》: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杜佑《通典》: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

注20:《旧五代史.契丹传》:契丹人破其尸,摘去肠胃,以盐沃之,载而北去,汉人目为帝靶焉。

注21:袁祖亮《中国灾害通史.明代卷》

注22: 《明史》: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注23: 《世说新语,伤逝》: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

注24: 《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注25: 《资治通鉴》:齐主以旱祈雨于西门豹祠,不应,毁之,并掘其冢。

注26:《旧唐书食货志》 :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

注27: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

注28:袁祖亮《中国灾害通史.元代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