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赣州怎样去天星寺

就是会昌县小密乡那个天星寺。自己坐车怎么去啊?
在线等答案, 谢谢

第1个回答  2011-07-15
我啊 呵呵 这些都是我小弟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
郑獬从小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佑四年(1052)中湖北乡试举人,次年,赴京会试,经殿试中进士一甲一名,即状元。此后,任陈州(今河南淮阳)通判,荆南(今湖北江陵)和开封知府,后入朝为度支判官,入值集贤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诏诰,享正三品。

郑獬反对奢侈,生活俭仆。宋英宗即位之初,朝廷动用国库银两,大兴土木,治理永昭山陵。郑獬上书进言,他说,目前国用空乏,眼前连军晌也难以支付,横征暴敛的结果,连有钱人家也怨声载道。并赞颂了先帝节俭爱民的举措。他还对官多政冗的旧裕提出批评意见。并主张广开言路,必能有益治道。有些意见还是颇得英宗赞赏,有的却没有被采纳。

熙宁二年(1069)始,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宰相,推行新法,郑獬对新法多有指责,那些对他有积怨的官吏便把他当成司马光的同党,于是被罢官。直到御史中丞吕诲上疏宋神宗,为他鸣不平,这才让他调任开土代知府。

在开封府任上,郑獬与王安石分歧增多,矛盾愈大,因而激怒了王安石。在任中,平民喻兴偕妻谋杀一妇人,未按新法处置,王安石遂借此为由,将他调出开封府,降为侍读,享受正七品,出任杭州知府。不久,调任青州知府。这时,青苗法正在施行,郑獬痛心地说:“我只看到青苗法的害处,实不忍心看到无罪之人触及刑律。”于是,以有病为由而辞官退隐。

郑獬为官清廉,家贫子弱,死后竟无力安葬,灵柩停于寺庙长达10年,直到周守腾任安州知府时才出面为其落葬。又数年后,郑獬之子郑宣义带领全家从安陆返回宁都,并扶其先人灵榇归葬在县城西郊蔚背岭。

郑獬善诗文,《宋史》称其“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所著《郧溪集》三十卷,《觥记注》、《幻云居诗稿》各一卷并行于世。
位于大余县城东北10公里处的丫山,雄峰凝翠,云遮雾绕。山上有座灵岩寺,始建于南唐,兴盛于明代,是赣、粤、湘边界上颇有名气的佛教圣地。

1528年,身为南赣巡抚的王阳明正在南安总督军务,积劳成疾,经奏请朝廷核准,暂回浙江余姚老家养病。当他乘舟行至青龙镇时,病情加重,遂客死于舟中,享年五十七岁。

赣南民间流传着一则神奇的传说。1528年,当王阳明因病告假还乡,由南安县城乘船到达青龙圩时,忽弃舟登岸,返程上得丫山的灵岩寺。在他未到丫山前,寺里有位得道的高僧将要圆寂,他命僧徒将他所处僧室紧锁,不得打开,只说了句“姑俟我至。”王阳明来此见僧房紧闭,甚是奇怪,便问僧徒。众僧徒将禅师之嘱告之。王阳明笑道:“固候我也。”遂命僧徒将门打开。他发现室内案几上有本书,他拂去灰尘,翻开书,轻声读道:“五十七年王守仁,启吾钥,拂吾尘。若问前身事,开门人是闭门人。”王阳明当日返回舟中,便病情转重,客死于青龙镇河中舟内,享年正好五十七岁。

民间传说固然虚妄,但它能从某一角度反映人们的心理走向。

为什么王阳明的形象能如此深深地植入赣南的土地之中呢?王阳明先生本名王守仁,字伯安,1472年生于浙江余姚,是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因其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故世称阳明先生,明正德年间,他以右佥都御史身份任南赣巡抚,治理动乱之中的赣南。他率领军队在赣南境内及其周边的闽、粤、湘边境各地作战,打过许多漂亮仗。在南安(大余)、横水(崇义)、桶岗(即南康市唐江镇。客家话的“桶岗”与“唐江”音相近)等地创造过以少胜多、速战速决的战例,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能文能武......
第2个回答  2012-05-03
从赣州坐车到 小密水泥厂下就行了 斜对面就是天星寺
第3个回答  2011-07-16
叫司机开车去
会昌县小密乡天星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