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11-17
灵感对写作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它往往能使作者茅塞顿开、文思泉涌,能使作者刻画出饱满的人物形象,构思出绝妙的情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同时灵感不可预测,具有突发性,它何时光顾非人力所能控制,但是却可以通过积累和练习培养灵感,还可通过一些人为的努力去激发灵感,灵感绝不神秘,只要方法得当,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关键词:灵感 灵感的特征 灵感的培养和获得
灵感在心理学来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飞跃,是人们在艰苦的构思和创作实践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对于写作而言,在我看来灵感应该是作者脑海里长期积累的素材由量变到质变,在一瞬间迸发的奇思妙想。
灵感具有启迪作用,它能开拓作家的思维领域,使其由窄变宽、由浅变深。那么灵感对文学创作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呢?
一、开启思路。作家搞创作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经常会陷入死胡同,当灵感来时,作者茅塞顿开,文思泉涌,提起笔来得心应手,长期困扰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大大提高创作效率。
二、激发才情。灵感的到来令人如痴如醉,作者沉浸在瞬间灵感带来的无尽喜悦中,在创作中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这样有利于集中作者全部的才智、情思,使得他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写出超水平之作。
三、艺术独创。灵感是一个人心里意识的集中爆发,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素养都不尽相同,因此灵感所带来的情思和意象便不完全相同,因而往往能带来独特的艺术表现,产生新颖之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旁人所无法模仿和复制的。
当然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以上所述不过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作用还有待于大家去发现。
既然灵感对于文学创作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灵感呢?不过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灵感有哪些特性,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灵感的特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获得灵感。
一、灵感不可预测,具有突发性。灵感总是突然而来,又突然而去,它是一种不自觉的思维方式,它何时来,非人力所能把握,它往往是在一瞬间突然出现,让你毫无准备,措手不及。
二、灵感的创造性。灵感涌动的一刹那,优秀的作品便可能从中诞生。灵感作为思维活动中的一种质的飞跃,它常常能把作家一时阻断的思路打通,或奇妙地连接了一般状态下难以连接的情思、画面等,而且引向一个新的,意想不到的艺术境界。灵感出现之时,很多奇妙的构思,细致的刻画,优美的语言,扣人的悬念便如滔滔江水般奔涌而出了。灵感超常的创造力,使得作家在创作下产生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灵感的创造性和它的艺术独创作用是一脉相承的。
谈过了灵感的特征,我们接着谈谈如何获得灵感,正如庄稼要先孕育才能收割的道理一样灵感也要先培养才能扑捉,这里先谈灵感的培养:
一、生活知识经验的积累。灵感具有突发性,但它并非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是天上掉下凭空产生的。“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灵感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实践,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灵感才可能在其中孕育。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没有对事物丰富的感知,没有独特的判断能力,没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的各种思维能力灵感是不会爆发的。
要获得创作灵感,作家必须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积累素材、进行探索、感悟生活,运用生活的点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努力做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二、多读好书,多做练习。没有哪位作家是天生就会写作的,他们都是在一定文化积累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的情感,再加上自己的创造,才写出好作品的。这就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基础,二是升华。
书读的少,文化底蕴不足,思绪便无法腾飞,心潮也难以荡漾,少了对生命的感悟,便无法得到不可言喻的灵感。
名言警句、散文名篇,多读多背,常读常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多了也就有了感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学名著浩如烟海,仔细的去品味,它们如一束束初升晨曦,照耀着我们,温暖着我们,用其中的灵气浸润着我们懵懂的心。在读和背的过程中去体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艺术境界,去感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豪迈气魄。多读一些境界高远的书,通八荒,达六合,在无边的艺术审美里涤荡俗念,超脱凡尘。此外还要多读一些其它领域的书,虽然说门门通不如一门精,但广泛的涉猎仍然是必须的,眼界开阔了,素质也会在无形中提升,宽泛的视界将为灵感的到来开拓更宽的道路。白痴和文盲纵然经历复杂,也无法炼铁成刚,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博览群书,没有广博的知识,不像伟大作家那样从恒河沙数的书中用前人的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他们没有文学创作,写作灵感也就无从谈起。
写作是一种苦心经营,甚至是惨淡经营,几经推敲方可成文,百炼成字,千炼成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甘苦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文学创作离不开刻苦钻研,但不需害怕,灵感会光顾那些勤于思考、不懈努力和有准备的人,付出必有回报。
读了一定的书,底子厚了,有了一定的基础,就要动手去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的是知识积累和模仿的关系,新手写作,都不过是模仿之作,无甚突破没有新意,但写的多了就有了写作感觉,就形成了写作经验,以后再进行写作的时候,由于自身素材的积累,就很有可能灵感突现,继而妙笔生花。
说到这里,已经为灵感的根植填上了肥沃的土壤,那么怎么让灵感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呢?拔苗助长是愚蠢的,但适当的施肥锄草则会有利于我们更好更快的去收割它。
一、展开想象,创设情景,从中诱发灵感。想象是一种创造力,文章需要人物和情节来串联,这些形象和情感大部分是通过想象得来的,想象使作品里的人物在死板的字句里获得重生,活灵活现。通过不拘泥于客观实际的想象,灵感就会一点点的被激发出来,另外,情景具有重要的暗示作用,在展开想象时可以去刻画环境,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去感悟、去体验,这时视野一下子就变得开阔了,如河流泄于汪洋,能萌生一种惊异感、新奇感,给主体带来准确的感知、丰富的认识。深入在情境中,作者很容易沟通联想脉络、闪动智慧的光芒,这时一系列的开窍效应如醍醐灌顶一般各种信息纷至沓来,灵感如潮,激情涌动,好作品也就在这些灵感的交叠中应运而生了。
二、利用信息激发,运用反常思维。我们学习,这是有目的的知识接受,但在生活中,我们会在无意间接受大量信息,这就是显意识和潜意识。当显意识慢慢转化为潜意识时,做起很多事来就会熟门熟路,而当潜意识开始向显意识转化以至于爆发时,那就会产生灵感。要想有灵感,不能顶着个脑袋坐等它来,而要去主动获取,而有效信息的触发则是诱发灵感的一个关键。这就需要结合头脑内部信息和外界信息,二者融合灵感往往就来了。所以要注意留意生活中的各类信息,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在信息的交流中激发灵感。
一条路不能走到黑,当陷入桎梏,就需要换角度思考,以不同的视角观点方法去看问题,这时脑子里许多的信息就会被带出,能让人突然顿悟,百思不解的问题也不再难了,这就是灵感。打破常规进入新的思维领域,何愁灵感不来。触类旁通大家都知道,当我们在一个问题上苦苦深究仍没有结果时,可以把目光转向别的事物上,相关的不相关的都可以,单纯的去放松一下也可以,这时灵感有可能会不期而至。
三、要有一颗敏感的心。我这里所谓的敏感的心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心思敏锐,具有很强的洞察力,能在观察的过程中把它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并与别的事物进行比较,获得新的发现。所谓大师,也就是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来。洞察敏锐就能在写作中获得常人所不能发现的信息,从而得到灵感。
灵感是捉摸不透的,如不羁的野马。这里所说敏感的心的第二个意思就是灵感来之不易,当它光临时一定要抓住机会,把握它在脑海里闪过的每一个想法,死死抓住不放,迅速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够取得新的突破。相反,当灵感来时,没有足够的重视,当它悄无声息的流逝之后则会让人后悔莫及,要让它再次光顾,那是相当难的,即便再来,感觉也不一样。
总之,写作是综合性思维极强的思维活动,是将现实与虚幻组合的复杂过程,其创作过程往往是艰苦的,但如果有灵感爆发则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不要以为灵感神秘,可遇不可求,其实灵感也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诡异,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作练习,不懈的在文学道路生进行探索,那么灵感也不再那么难以追求了,在这样一个不断追求、进取的过程中,总有一天会取得不错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