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合矿务局的打造全国一流安全高效现代煤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2009年,金秋。陕西渭北高原一派收获的景象。由澄城往东至合阳,整个澄合矿区热火朝天,呈现出鼓舞人心的大建设、大发展局面。 彩旗飞扬,机械轰鸣。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望无垠的土地上,三个巨大的高塔巍然耸立,这是合阳东部正加紧建设的西卓煤矿工程项目的主井、副井和风井,周边辅助的设施也初现轮廓。工地负责人介绍,这只是投资30亿元新建的知堡煤化工业园的一部分,未来两年,在这1000亩的园区里将同时崛起一座现代化的300万吨产能的煤矿和火电厂。
实际上,这只是澄合矿务局解放思想谋求大发展的一个小镜头。未来,一个年产3000万吨的全国一流安全高效煤炭企业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崛起。
在古老的土地上
黄河以西、渭河之北,由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原过渡,深厚、肥沃的黄土层下面,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这就是横跨澄城县、合阳县,东西长达67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的澄合矿区。早在解放前,这里就有很小规模的煤炭开采。1970年,煤炭工业部在澄城县筹建澄合矿务局;1974年,矿务局正式成立,从此,深埋地下的“乌金”就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着光和热。之后,澄合矿务局多次经历体制、机制变革,1998年8月下放陕西省,2004年2月划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2008年12月,澄合矿务局整合主业,注册上市公司——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剩余医院、社区等辅业部分作为存续矿务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澄合矿务局已经从当初煤炭系统的“小兄弟”,成长为对一方经济社会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煤业企业,解决了近万人的就业。特别是近年来,原煤产量以年均30万吨速度递增,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型矿井,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提高。原煤产量从2000年人均130吨,提高到2008年人均近400吨;职工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5490元提高到2008年的35500元。
在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一座座现代化的矿井、一个个花园般的小区、一栋栋漂亮的办公楼矗立起来,是职工劳动强度的大幅减轻、收入的显著增长、生活的极大改善。一张张笑脸就此绽放。如今,行走在澄合矿务局的任何一个生产、生活区域,随时可以看见,老人在从容地健身、谈天,在职职工情绪高昂、脚步匆匆忙发展,小孩跟在乔迁新居的大人身后兴高采烈。一种热爱生活、投身工作的活泼奋进的氛围洋溢在整个矿区。
“今年原煤产量有望突破400万吨。”澄合矿务局局长樊志斌兴奋地说:“1—6月份已累计生产原煤240万吨,销售239.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971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781.4万元。”
澄合矿区这片古老的土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居安而思危
但是,澄合人并不满足,他们偏居西北一隅却不想小富即安。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局长樊志斌、书记李永刚等一班人带领全局职工展开了一场大调研、大反思。
“随着我们企业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显得有些滞后、观念有些陈旧,必须重新审视和创新。”刚才昆山二中调来的丁涛说:“原来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今后先进,今后先进也不等于永远先进。”
抱着居安思危的态度,抓住发展势头好的机遇,澄合矿务局领导班子静下心来展开了思考,重新认识了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内部矛盾,对煤炭市场用户需求以及澄合矿区未来的接续井田、贫瘦煤的市场前景等做了深度专题调研。
经过全面深刻分析,澄合人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即澄合矿务局仍然有“三个没有改变”:一是老局、小局的基本局情还没有改变;二是职工收入近年来虽然有大的提高,但与一流企业相比,职工收入还处于低水平,同时矿区还有相当的困难群体,这样的基本状况还没有改变;三是在发展中现实的和历史的矛盾与问题交织存在的基本情况没有改变。
实际上,反思和重新认识并没有停留在总体判断的层面上,而是进行得更彻底、更细密、更清晰具体。他们将它概括为“小、老、差、缺、低”五个字:
“小”——虽然经过几年的内部挖潜,产量不断提升,但是规模仍然只有几百万吨,即便是今年突破400万吨、明年实现450万吨,以全省、全国的视野看的确只是一个小局,距离做大做强、具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老”——作为一个建局39年的老牌国有煤炭企业,在积淀了许多优良传统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如内部机构臃肿、富余人员多、历史包袱重、矿区稳定压力大、体制机制缺乏活力等等许多不利因素。
“差”——先天禀赋差,尤其是随着开采的延伸,现有5对矿井有4对已进入中深部开采,始终面临着奥灰水、承压开采的难题;同时有3对矿井属于“三软”煤层,顶底板赋存复杂。
“缺”——缺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奇缺。一些采掘等重要岗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井下一线职工队伍稳定性差。以王村斜井为例,该矿在册职工952人,大中专文化程度68人,占7.1 % ,本科以上26人,仅占2.7 %.
“低”——商品煤品种单一,整体效益和职工收入还不够高,尤其是与行业先进单位比,与一些高收入行业比,差距明显。
不算不知道,算清吓一跳。这种局情的重新认识让全体职工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感受到了发展的紧迫。书记李永刚说:“所以,我们不加快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大发展就没有地位,就没有澄合人与时代相一致的幸福。”
解放思想绘宏图
但仅看到劣势还远远不够,一个目标指向谋发展、谋大业的大思考,更要看到的是自身的优势,智慧的澄合人当然不会偏废,他们认真分析了自己独有的优势条件。
首先,最大的优势是周边丰富的煤炭资源。经过详细调查,在澄城县境内,义合井田、太贤井田、长宁井田、西河井田以及中深部远景煤炭地质储量在20.87-25.87亿吨之间;在合阳县境内,煤炭远景储量53亿吨,已经探明的可采储量约16.5亿吨。这为澄合矿务局谋划未来提供了极为宽广的空间。
其次,澄合局的煤炭市场前景看好。据调查,在陕西境内,秦岭、蒲城、韩城二电三大电厂装机容量目前为590万KW,2011年末将达到710万KW,设计燃烧贫瘦煤的机组将达到550万KW;在距离该局较近的省外周边地区,河津电厂、风陵渡电厂、永济电厂、运城电厂等装机容量目前为310万KW,2012年左右将达到470万KW.届时,这些电厂将需要3000万吨以上的贫瘦煤(澄合矿以贫瘦煤为主),但是周边地区能提供的贫瘦煤数量不足。此外,华中地区对澄合局的煤炭需求强劲。
区位优势也显著增加了澄合煤炭的市场竞争力。澄合矿区距离以上电厂的公路距离均在200公里以内,属于最经济的运输范围。而且随着包西铁路复线、黄侯铁路的建成以及宁西铁路、西康铁路扩能改造完工,陕西煤炭出省能力将大幅度提高。
第三大优势是澄合局不断提高的矿井机械化程度。近年来,澄合矿务局持续加大对矿井采掘机械化装备的投入,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采煤机械化水平从2002年的36%提高到目前的97.52%,综掘机械化水平从0提升到目前的82.97%.这些都是澄合局实现未来产能的重要基础。
理清了自身潜伏的巨大优势,一股雄心壮志在澄合局干部职工胸中燃起、激荡。这怎能不让他们摩拳擦掌,绘制宏图?
实际上,2002年以来,澄合人曾经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先后编制了到2010年的两个阶段性发展规划,但是经过这次深入的大反思,全局干部职工实现了思想的大解放,条条框框被冲破,以前不敢想的现在开始认真谋划。澄合一班人深深地感到,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足以囊括职工心中的未来。2009年,澄合人将解放的思想浓缩起来,重新规划了自己的蓝图。
这个振奋人心的蓝图就是:坚持以煤为主的发展方向和“挖掘西区能力,发挥东区优势,开发建设新区”的生产战略,到“十一五”末“十二五”初澄合矿区原煤产能达到1500万吨;到“十二五”末产能达到2000万吨;到“十三五”末产能达到3000万吨的水平,把澄合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煤炭企业。
不光是产能上规模,非煤产业也将迎来一个空前发展,安全管理、科技进步、职工收入、节能减排等等,都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井下像工厂,地面像花园;矿矿达到本质安全;当产量实现3000万吨时人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澄合局下属的董家河煤矿党委书记焦振芳说:“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每个职工都知道这就是未来。”
拉开大建设大发展的帷幕
蓝图鼓舞人心,未来如此美好,以至于让一些习惯了艰苦、经历过等米下锅日子的职工难以置信。
但澄合人是典型的煤炭人性格,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建设在澄合矿区展开,澄合局由此拉开了大发展的帷幕。
6月1日,总投资30亿元、设计年产能达300万吨的西卓子煤矿等项目开工;7月1日,投资4.8亿元的安阳煤化工业园项目开工;8月6日,投资20亿元、产能300万吨的山阳煤矿开工……
密集的开工,令社会目不暇接,让澄合广大职工热血沸腾。实际上,这仅仅是远航的巨轮刚刚起锚。仅“十一五”期间,澄合矿务局就要实施一大批改造、开发和整合项目:改造现有的王村煤矿、王村斜井、董家河矿、二矿等矿井,将产能提升到500万吨;新建山阳、西卓子、安阳煤矿,增加产能750万吨,预留产能1000万吨;整合百良旭升煤矿、合阳一矿、澄城董东煤矿,将产能提升到165万吨,预留200万吨能力。据估算,这三大块总投资达78亿元。
而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澄合人还将投资105亿元,在澄城县境内建设太贤煤矿、义合煤矿,在合阳县坊镇井田建设两对矿井,在同家庄建设一、二矿,总产能达1500万吨。
在扩产能、上规模、上水平的同时,澄合矿务局还将致力于发展非煤产业,建设一批矸石电厂、免烧砖厂、物流仓储中心等项目,以发展循环经济,适度延长产业链,安置富余人员。
未来,呈现在渭北高原上的澄合矿务局不仅是一个数千万吨级的煤业巨舰,而且将是一个全新的高度现代化的煤炭企业,安全全方位自动化监控,采煤机械化和综掘机械化100%,矿区环境美如园林。
“将来的煤炭生产是全方位密封,煤从地下出来直接通过皮带送进储煤仓,火车进仓自动装煤,整个过程地面不见煤。”西卓子矿建设工地一位负责人说:“这种最新的技术将彻底改变人们对煤矿的印象。”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渭北老区就会是一个‘规模最大,管理最精,机械化程度最高,效益最好,收入最高’的大型现代化煤炭企业。”澄合矿务局局长樊志斌充满信心地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