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都南宫——陈赓夫人王根英殉难时地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张范津

最近,由省委宣传部和邯郸市委、市政府联合创拍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太行山上》在央视热播,由于该剧许多情节涉及南宫,或者就发生在南宫,因此观看起来倍感亲切,而对一些情节的审视也就格外细心。

金无足赤是事物发展的铁律,《太行山上》亦不能挣脱这一规律框定的宿命。作为一部历史剧,若和历史一样,不作必要艺术处理,那何以称其为“剧”?然而她毕竟是一部正史笔法和正剧风格的历史剧,而且剧中人物俱以历史真人出现,又发生在近代,因此对于一些重要问题便应有必要的考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大事不虚”,否则就有被划入戏说、演绎甚至恶搞序列的危险。以此观之电视剧《太行山上》的白璧微瑕肯定也是在所难免的。且不说东进纵队进驻冀南途中于任县、隆平一带消灭土匪刘磨头、邱庆福时,宋任穷率领的骑兵团是否组建、是否参与了战斗。1938年8月14日选举产生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后,8月20日挂牌庆典时,大热天行署官员是否着正装,百姓是否“应”着正装、秋装。单就陈赓夫人王根英殉难地及殉难时间的叙述上,与史实是否吻合,也有必要进行一番辨析。

王根英殉难时年仅32岁,但称其为老革命却毫不为过。她1907年出生在上海市郊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8岁即顶名进怡和纱厂当了童工。1924年当选为怡和纱厂第一任团支部书记,在该厂尚无党组织的情况下,成功组织了第一次全厂大罢工并取得胜利。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积极参加了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当选为上海市政府委员。1927年与陈赓结婚,是年在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六月出席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并出席太平洋劳动会议。历任全国总工会委员、女工部长、中共江苏省委妇女部长。1933年在上海被捕,直到抗战开始方被营救出狱到延安《新中华报》社工作。后又派到129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任指导员,期间在日寇扫荡中壮烈牺牲。 

关于王根英殉难一事,电视剧《太行山上》是在第14集演述的。剧情大致这样:

在日寇围剿中王根英等同志英勇牺牲,噩耗传来惊痛八路军129师官兵。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与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政委李聚奎一脸苦痛,正在司令部驻地研究着应对方案。

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司令员段方升(段海洲)入镜——急匆匆跑来,见陈再道忙问:“陈司令,出什么事了?”

陈再道皱眉转身未作答。

李聚奎强压悲痛搭话“师里供给部的征粮小队,在肥乡的村子里,让鬼子袭击了。”

闻此,段方升急忙追问“袭击了?王根英和罗亦她们的征粮队?”

李聚奎:“是!”

段方升:“她们,人呢?”

陈再道:“罗亦她们,在纵队卫生队。”

段方升急跑下——出镜。

这里明确告知,王根英同志牺牲在了肥乡县。

关于王根英同志牺牲的时间,剧中没有具体交代,我们只能从镜头画面中判断。这里选取3组镜头回放分析:一是征粮队住的四合院,从镜头画面的左上角看,有一棵阔叶树,树叶青翠欲滴。二是一个平行蒙太奇,推出一组镜头:鬼子进村,一个大圈门,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式的绿植,郁郁葱葱。三是征粮队掩护群众逃离,村外放眼望去庄稼地里高粱玉米已高可掩人,“青纱帐”已长起。由此判断,显然这应该是夏季,或夏末秋初的季节。

而具体史实呢?且看有关史料。

第一,1982年战士出版社出版的《陈赓日记》。

日记第175页记曰:1939年3月8日“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该书注释云“一九三九年三月八日,王根英同志在河北省南宫县东南之前后王家反‘扫荡’作战中英勇牺牲。陈赓同志闻讯,极为悲痛。”

《陈赓日记》,是陈赓在戎马倥偬,十万火急的战争岁月里写下的,并一直珍藏。1981年前后战士出版社按照陈赓将军的夫人傅涯同志的要求进行了整理,并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阮家新同志(现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近现代历史文物资深专家)对日记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作了简要注释后出版。因此可以说《陈赓日记》中所记史实是可信的,更何况还是对自己爱妻殉难的即时记录呢!

第二,1990年由中共南官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南官党史大事记(1930 --1949)》及当年南宫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写的《南宫文史资料》第三辑盛星辉的署名文章。

《中共南官党史大事记(1930 --1949)》第54页记曰:1939年3月8日  “冀南四军分区部分机关及一二九师财经干部学校遭日军合围。冀南四军分区部分机关分别驻南宫前陈家(驻司令部),后陈家(驻政治部)、刘家庄(驻供给处)休整。7日晚,一二九师财经干部学校部分伤病员和战士100余人,在校政治指导员王根英(女)带领下,转移到距四军分区驻地1华里的前王家驻扎休息。 8日,南宫城内日军永田部队纠集枣强大营、清河王官庄等地的3000多名日伪军,在10余辆坦克车的掩护下,分3路合击我四军分区及财经干部驻地。青纵一部及四分区地方部队与展开激战,掩护机关人员突围。双方激战至黄昏,因敌我力量悬殊,王根英和青纵供给处长毛少臣等140余人牺牲,十几人被捕走,一些重要文件和大批军用物资被烧毁。”

《中共南官党史大事记(1930 --1949)》是先后4易其稿,并广泛征求曾在南宫或冀南战斗、工作过的几百名老同志意见后出版的,由于王根英同志牺牲在南宫,所以对此事的记述比较详细,而且也具较高的可信度。加之《南宫文史资料》刊载的《王根英殉难在南宫》一文,使我们对王根英同志牺牲的情节更清晰了。此文记曰:“1939年3月8日,一二九师供给部在南宫县东南之前后王家,突遭日军包围袭击。在那非常艰苦的生活中,王根英总是把方便让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在这危急的时刻,她把分配给自己的马,牵到卫生队,让伤员骑着转移,自己却随警卫部队突围。已冲到村外的她,突然发现装有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拿出来,便毅然返身冲回村去,谁也没有把她拦住。挎包拿到了,但她却被敌人团团包围。当接应她的同志们赶到时,她已英勇地倒在血泊中。”

第三,1992年由冀南革命斗争史编审委员会编写、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冀南革命斗争史大事记(1921-1949)》。

此书第131页记曰:1939年3月8日“日军分三路合击四分区机关驻地。四分区部分机关干部及一些伤员共200余人,分别驻在南宫陈家庄,后陈家庄、刘庄等村庄休整。南宫日军永田部队纠集枣强大营等地大批日伪军,乘80辆汽车,分三路向我合击。青纵一部及四分区地方部队与敌激战,掩护机关人员突围,毙伤敌70余人,我130余人壮烈牺牲。”此条虽只框架式的记写了南宫日军永田部纠集人员围剿四分区机关驻地一事,但却具非常重要的史志意义,它是从组织层面上——冀南革命斗争史编审委员会——认定了1939年3月8日反扫荡的史实。

第四,由冀南军区战史编辑委员会编写,1993年6月蓝天出版社出版的《冀南军区战史》。

战史第55页记曰:1939年3月8日“敌出动1000余人,分三路合击驻南宫县前后陈家的第四军分区机关及青纵直属队。青纵一部及第四军分区部队与敌激战,掩护机关人员突围,毙伤敌70余人。我军伤亡130余人。青纵供给处政委毛少臣以及王根英(陈赓的夫人)等英勇牺牲。”此条的意义在于它从组织层面上——冀南军区战史编辑委员会——认定了王根英同志就是于1939年3月8日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在了南宫。

第五,由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写,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十五卷)•王根英》。

该书第293-294页记曰:1939年“三月八日,王根英随师供给部住在南宫县东南的前后王家。这天,敌人进攻冀南军区驻地——冀南根据地的中心南宫地区,师供给部被敌人包围。这时,王根英不顾个人安危,把分配给她骑用的一头骡子牵到卫生队来给伤员骑。伤员们知道她久受牢狱折磨,身体不好,执意不要。但因情况危急,她把一个伤员扶上骡子,招呼同志们先走,自己却徒步随警卫部队一起突出了重围。

王根英冲到村外,喘了口气,伸手一摸,发现装有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她着急地说:‘不好!还有一笔公款没有带出来!’说毕,便毅然独身向村中奔去。大家想拦也没拦住,她的身影已经没入村里。她在驻地已将挎包取出,不幸在出村时与敌人遭遇。等到大家组织好队伍,冲到村边来接应她的时侯,她已经壮烈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下。”至此,王根英同志的牺牲地及牺牲时间已从国家层面给予了认定。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陈赓夫人王根英同志是在反“扫荡”作战中英勇牺牲的,牺牲地是现南宫市高村镇前王家村,时间1939年3月8日。电视历史剧《太行山上》反映的王根英同志的牺牲地肥乡县,与史实有误。牺牲时间也与史实不确,因为3月8日的南宫,包括冀南应该还是荒芜萧索的时节,不会有万木葱茏的景象呈现。

                  2015年9月6日完稿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