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子女抑郁或自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0
父母重男轻女,言语刻薄,能直接导致孩子轻生。

我初中一个同学,叫秋红霞,是个温顺的姑娘,性子很弱,但对人很友善,只是因为是女儿,不被父母重视,每年学费都是自己想办法,东挪西凑,她父亲说,女孩子家上那么多学干什么,又不能当饭吃?

那年,她高考落选了,肯求父母让她再复读一年,可固执的父亲怎么也不答应,说有这个钱还不如给她弟攒着盖房娶媳妇用,非撵着她出外打工不可,她不依,暴躁的父亲对她恶语相加,甚至拳打脚踢,母亲虽然爱她,但又惧怕丈夫的淫威,只能暗自流泪,劝女儿不要和父亲闹僵。

那年盛夏的一个晚上,软弱的同学把行李都收拾好了,父亲看到她终于听话了,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了平日少有的笑容,对她说,在外你也花不了多少钱,发了工资就赶快寄回来,留着给你弟攒着。

她默默地点了点头,告诉父母,她不会花家里的一分钱了,看到她如此懂事,父母都去休息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母亲看她还没起床,就去喊她,一看吓坏了:女儿头歪向一边,口上还有白沫,大声喊人,可是已经晚了,女儿不知什么时候手都冰凉了!

可怜而老实的姑娘,你怎么那么傻呢?母亲哭天喊地,可她怎么也听不到了!

生命可贵,再怎么着也不能轻生啊!

父母当众羞辱自己的孩子,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拿他跟别人的长处比,把他损的一文不值,把他的自尊踩在脚下,让他的自我认知降低,认为自己是毫无用处多余的人,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在一个不被尊重,不被认可,没有快乐,没有理解,没有包容的家里看不到快乐希望,这样的家只能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压抑,自卑,绝望,轻生。

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世间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亲骨肉,他们会把所有的爱倾注给自己的孩子。比如自己可以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衣食无忧 健康 成长。只是不明白宇宙生命真相,不明白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真正的意义,所以引领孩子方面会有所偏差。

(一)真正的爱孩子,首先我们应该做一个正能量的人,给到孩子光明磊落的一面,不仅仅是的衣食住行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走正确的人生道路。身教不如言教,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当下,都能以身作则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处处为他人着想、为公共事业着想无私奉献的人,一定会给到孩子非常正向的一面,在正能量的耳熏目染下孩子很容易身心 健康 ,成为 社会 有用的人才。

(二)真正的爱不是溺爱,没有原则的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缺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发现孩子有缺点错误需要父母与孩子贴心地交流,引发孩子回归正确的认知,走正确的人生道路。而不是一味地谦让,为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警方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的后果。

(三)真正的爱不会给孩子压力,不会要求孩子与世俗攀比,如成绩要求、学校排名、挣钱多少、求名利的标准等等。这些过度的要求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只是他们会以不同的方式绽放,而非学习成绩能够决定一切。

创造者以不同的正向信息创造了正义生命,所以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就会在各行各业展现生命的特点,发挥生命更大的优势为我们的生存环境贡献力量。只有绽放的心灵才能把生命中的特长发挥到极致。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正向选择,只要能够为这个世界的正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事什么行业都是光荣使命。

达到抑郁或自杀的程度,何其沉重,我没学过医真无法班门弄斧。那就当闲聊好了。

我亲身经历,有一个亲戚在去年选择了极端行为终止人间之旅[流泪][流泪][流泪]我们始料不及的,后来我们亲戚圈分析,他长期病痛缠身苦不堪言是一个因素,问题是亲戚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按我父亲说法接受了部队熏陶是不可能走这条路的,这等于逃兵。那么为什么还做呢,我们不断回想他的过去现在,发现端倪,家庭冷战是最大因素,因为各种复杂原因,他在家里成了边缘人,没有存在感,也许已经很长时间患上忧郁症。事实上我们去医院探望几次,只有他孤零零一个人躺着,唯有保姆偶然看看[捂脸][捂脸][捂脸]一个人精神忧郁到了临界点,那点身体伤痛算什么呢,如果对生存产生恐惧,那么结束自己就是所谓解脱了。哀莫大于心死。

回到本题,套入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不过如此。孩子的切身问题是对自由的掌控,至于说什么前途学业将来等等,那是父母希望,其实对于懵懂少年本人并不理解那么多,我们成年人的思想代替不了年少的他们,所以在引导他们回归必经之路,就得因势利导,而不是盛气凌人?

所以问主邀请探讨父母哪些行为导致孩子忧郁症或自杀?我认为是家长们矫枉过正,忘记了未成年人性质本身。按成年人思路制定学习计划、设定达到目标、规定实施条框、跟进用紧、逼、严。这种家庭氛围下的孩子从懂事开始就活在一个『气球』里,无时无刻的吹,不知哪天会爆,因为连家长都几乎忘记停下来不吹的动作。而他们的孩子把一家人开心相处当成奢望。这是很悲哀的[打脸][打脸][打脸]他们认为自己不是自己,他们仅仅是为可怕的父母活着,就像儿时看的动画片『哪吒』,终于扛不住了削骨还父削肉还母。他们整天胡思乱想,不想停下来也停不下来,父母那么多计划没完成怎么停下来呢?脑袋长期高速运动,随着各种身体失调接踵而来,手心冒汗、心率不齐、敏感、绝望等;开始带着一丁点希望,也许爸爸妈妈会高兴起来带我去公园什么的,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次次打击,越来越觉得自己没存在感,那么用自残让自己痛一下,把痛感当成存在的事实,这动作我那亲戚经常如此,撕皮[捂脸][捂脸][捂脸]而他的老婆儿子居然一句『变态』,没有重视起来。

一个人如果沉闷、反常到某种地步估计就是忧郁症征兆了。施予者再不重视,缓解,气球终究爆炸。那么忧郁者解脱了,在忧郁症他们哲学里,是看破生死超脱自己。剩下活着的身边的人唯有悔恨,有什么用?都随风而去了,逝去的悲观者就算有灵也不屑于看到生者的悲戚与眼泪,唉!

话题太沉重,就这样吧。

父母有条件的爱或漠视。任何有条件的爱都是将被爱者的物化(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所谓“物化”,也就是她/他之所以被你爱是需要满足你的一些条件的。比如:有的父母在怒气下言语上对子女的全盘否定、咒骂、羞辱,甚至在子女遇到突发事件、意外后不是第一时间安抚喝保护子女,而是指责和抱怨等等,这些都是基于她/他“让你失望了”“不应该”“怎么能”......;漠视,是对子女生命意义的彻底否定,你的行动告诉他/她:你的生命是多余的,是作为你生命来处的我的“累赘”,你可有可无。题外话:在回答这个问答时,我一直在思考提问者是作为“父母”还是“子女”,如果是父母我很开心,如果是子女我百感交集。回答问题本身需要客观,但总担心提问的你看到解答后会作何感想。于是,我想客观而理智地向你陈述一个事实:你的生命有意义,它不属于任何人,它是你最宝贵的礼物。无论发生或经历过什么,只要太阳还在,你的生命就有权利和资格绽放它的精彩。

首先应该是小时候的家庭创伤。不是长大后的打击。在孩童时期的打击会导致潜意识保存有顽固的模式。这个模式会产生自我否定原理,所以抑郁的话是无法意识原因所在的。只有进入潜意识里才可以。因为你孩童时期失去了关爱,而小孩是为了父母情绪存在的。当他长大带着这个情绪一直保留,而自己的模型已经循环到了质变状态时就开始抑郁。

起初只是轻微状态这时候应该叫轻度抑郁,一般人难以区分,它们容易和忧郁(情绪忧郁)混淆,外人更不容易察觉。因为大部分人都没那么敏感,甚至自己只是听一首歌也会莫名忧伤的类似。这个状态就是某天下午莫名忧伤感这是很轻微的。然后轻微的进度到更明显的状态就是自己稍微注意可以判断到的。这个就是突然做什么都没了兴趣信心,对生活毫无动力之感,恋爱也懒得去爱。整个人极度懒惰,睡到想自然醒。房间也不会去打扫除非被压迫。这是能自我确定的抑郁状态,医学上能判断为轻度。但它也和“情绪抑郁”有类似,实际上就我认为这就是抑郁,也是我的经历。容易流眼泪做梦梦到感动事物或某些事也会泪腥,多愁善感,不爱接触外界,这时候就算是外向型的人也会进入内敛阶段。他甚至发挥不出他的外交天赋。

轻度抑郁后如果不被重视,就会进入中度抑郁。一般情况下我认为轻度抑郁不要去随意医生吃药,有些初中高中生已经开始吃药,吃药一旦吃了很难戒,因为吃了容易好,却有复发。这是我看到的。中度抑郁的一般就是还是能工作学习,但他已经进入两极状态,就是比如上班的时候饱满激情,晚上回家后相当萧条失落。早上的时候心情沮丧,晚上的时候很无助想哭等等。还有的是说话时(网络语言)是一个状态,但真实场景时完全是另一个人。此时就是ta身上已经出现两个人似的自己也能知道是抑郁,但有些人已经靠医药支撑着生活。这个时候还是有转型机会的,只要脱离原来家庭独立生活并通过一定的心理哲学修炼。我认为的最佳的觉醒时间是在轻度时就立马下手,也是最佳的转型机会,我就是在轻度时转好的。我发现一个规律就是抑郁中度的一般还是很依赖家庭,心理也有很强的信仰依赖父母,并相信父母,听话于父母的状态。其实这个必须扫除,你必须独立。中度时有时也和轻度有些混淆,但它容易信佛去了。因为抑郁的人就是失去信仰的人,而对父母的信仰已经死亡,就是没了这个根基,因为父母毕竟是最原始的开始,大自然里孩童对父母有天然依赖和挽救本能,所以父母的话相当要听。但如果他们不爱你或爱的方式不对,你就是带着伤想弥补他们的。因为无法弥补你的智力也达不到弥补,所以你就陷入自我否定的消极。你就需要新的依托,当佛说那是家那是平静安详之地时,它就如一个铁饭碗让你突然赖上它,并允许终身。信佛就如下嫁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那一霎那就如产生了一生的依托,带着眼泪你就想被度。但觉醒好的人发现了这个误区,他脱离了出来。而觉醒不多的他就真的信了,因为这也是脱离原来家庭的好去处,第二也不会被打扰。而佛只是这个层次意识的收留一旦进入你就不一定真走出来,所以他们必须每天念语已达到解脱之道,但直到临终依然在念,他们走不出 社会 来。所以不建议信。

中度出现的分裂,如果继续吃药会好些,不吃药就差些,接近重度时已经离不开药物有自杀倾向,我接触一个从中度到重度的朋友,他们很难信任他人。重度的出现了幻觉,幻听的场景。把外界当作是对自己的陷害,总是觉得有人在陷害自己。有点分裂症的状态,好的时候并不多,中度时可以是一个上午,但重度的好也是吃药之后的那一两个小时,他们很容易疲惫,说一下话就要休息睡眠。重度者一般被确诊就离不开医院、医疗所。被他人观看,但还是有点时间自由。重度者对自杀是有向往的他看到楼下会有一种想跳的喜悦。所以已经无法正常生活。说到自杀的话中度也是存在的,也是由于出现分裂导致的自杀快感。这是常人无法解读的,只有哲学感受真正心理学才能解读。哲学之所以能解读是因为哲学本身就是心理学的鼻祖。比如心理学鼻祖佛洛依德就是个哲学家,只是从哲学的逻辑研究转变成了对心理活动的分析,这叫心理学。以达到治愈他人之目的。还有就是高度修灵学,它不同于修道。修灵学和修道不同在于修灵学融合了心理学和科学并加入冥想,而修道的静心学派居多,主要是用察觉方式来去除大脑思维。修灵派并不去除大脑而是更好运用大脑思辨,而把意识进入潜意识的过程暂时的不需要思考而已。这是在心理学基础上的,加入了潜能发挥。估计未来这个还是最佳的方式。也是一个人进步的模式。这个模式并不成熟,以我掌握来看目前很多还挺久在“合一状态”比如印度的和台湾某某说的合一这些都还在修道的基础的。整个地球还没真正进入灵派学。但已经发现一些触角。这些人走出修道模式,他们隐约闪烁。修道属于修心静心,同样在人际交往里无法施展,他们也不融入 社会 。而修灵是修灵魂的,看不见的灵魂模式还是可以进入 社会 的,它可以加入基督模式,心理学。庸俗来讲我是通过哲学解开抑郁的。但我发现的哲学其实内涵有心理学成分。哲学在于你如何处理个人和原来家庭关系,独立出来,如何处理你的情绪,不被情绪化等等的范畴。哲学心理学发展到修灵,同样需要有哲学基础,而修道就不需要。这也是他们区别。通俗来讲抑郁者不要接触过去的人、同学、朋友。这些人的思维模式他们的回忆会把你带入过去的模式,这是负能量的东西。性格的缺陷就在那里。

人必须走到他的对立面,也就是说叛逆是好事,而抑郁也是好事这都是你的对立面。但对立面并不是和你相反,而是它不再是你的过去。只有你的对立面你才真正立体的观察自己,如果你能突破那些事你就超越。又从对立面看到很多局限性。你就可以做成哲学家心理学家的地步。这只是地步但不需要做家,而是还是可以进入普通生活,但你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自己。

1⃣️ 拿子女做垫背,凸显自己的英明睿智。通常父或母(尤其是母亲),在原生家庭比较受宠的(特别是排行老二的)最擅长这么干;这种做法让孩子(特别是女孩)备受打击,无法建立自我价值及存在感,容易走绝路。

2⃣️ “完美主义“父母 - 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看见孩子一点点不足,都要追究个没完没了。不仅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使孩子经常沮丧万分。

3⃣️ 冷漠、对孩子无积极反应、无肢体接触,仿佛孩子就是一个意外,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父母不可以羞辱子女,少谈敏感话题,别那壶不开提那壶,多与子女交流感情,要让子女感到家庭温暖,说实话,家里的各种不顺,都是风水引起的,可以调整解决,自杀多半是邪灵附体,不自控的行为,所以必须治愈。

控制欲过强

不问缘由,一概否定孩子的所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