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华人自办报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行者无疆tj

(当年的《国闻报》)

1897年10月26日,晨风料峭的天津街头出现了一份新报,报贩高声叫喊着:“看啦,《国闻报》,天津华人自办的第一张报纸。”路人闻之,竞相购阅。这报纸八开铅印,看去并不起眼,但当人们细读报上文章,顿时被那宣传维新的激扬文字,针砭时政的淋漓话语所吸引,为办报人的惊人胆量和丰富学识所折服。一时间,《国闻报》竞成了天津人读者的新宠。

(严复 1854-1921,福建侯官县人,近代启蒙思想家、著名翻译家、教育家)

《国闻报》的主编是大名鼎鼎的中国近代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他曾留学英国,是北洋水师学堂总办,寓居天津已近20年。他崇尚西法新学,欲拓救国新路。为广开言路,纵论维新,弘扬西学,鼓吹变法,他与友人王修植、夏曾佑一起创办了《国闻报》。

(严复(后左二)1906年参与归国留学生考试合影)

社址在紫竹林海大道,报纸每日出版,报道国内外新闻,登载时事政论。稿件国内侧重于京津和华北,国外则在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和华盛顿等地设员,在严复的组织下,北洋水师学堂的学生也参加了报纸的编译工作。它还办有《国文汇编》,编发摘选国内外报刊发表的重要文章。《国闻报》是当时国内较为完备的报纸之一,与上海梁启超主办的《时务报》互为呼应,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南北两大阵地。

(严复翻译《天演论》手稿)

严复在《发刊词》中阐发他的办报思想,就是要通上下之情――提倡民主;通中外之情――提倡科学,促使中国维新变法,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国闻报》的重要文章多系严复手笔,他以尖锐泼辣的笔调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哲理,抨击当时腐朽的政治制度和封建文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写社论30余篇,抒发他“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维新变法的政治主张。

(上图,天津卫大狮子胡同大生号严公馆;下图,天津古文化街严复塑像)

报馆亦成为他广聚政友,直抒胸臆的重要场所。他暮年追怀往事时曾津津乐道:“仆当年少,极喜议论时事,酒酣耳热,一座尽倾,快意当前,不能自制。”这对商贾务实之风颇盛、封建保守势力甚嚣的津城,无疑是一种猛烈的冲击。报馆就如欧洲盛行的政治沙龙,很快招来封建顽固派的仇恨,有人上书清廷,奏劾《国闻报》和严复,“请饬查禁”。当时正值戊戌维新前夜,光绪皇上未准。

(严复主要著作)

严复办报的最大功绩是向国人洞开观览西方政治观点、社会制度和学术思想之窗口。通过翻译西方新学,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武器。严复早年留英时,即醉心于西方政治制度和学术观点,崇拜亚当斯密、孟德斯鸠、卢梭、达尔文、赫胥黎等资产阶级学者。尝与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论析中西学术异同,穷日夕勿不休”,立志将西学介绍到中国。

(严复与继夫人朱明丽合影)

《国闻报》创办后,使他的宿愿得以实现。他首先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并将译稿交康有为、梁启超等传看,后在《国闻报》上连载,在当时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进化论成为维新派鼓吹变法,挽救民族危亡的理论依据。《天演论》被列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价值的译著。康有为读到译稿时,赞叹不已,推崇备至。康有为一改昔日目空一切的旧脾气,称赞严复是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并把“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思想纳入他的政治主张。

(上图,福州市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严复墓;下图,福州三坊七巷严复故居)

当时社会上也以读过《天演论》为时髦,小学教师拿它做课本,中学教师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作文题目,乃至后来的鲁迅也“一有空闲,就照例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严复译著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国闻报》也因连载《天演论》而身价倍增,俨然是一面思想解放的旗帜,广受读者的青睐。

(严复印章)

严复的影响,还惊动了光绪,皇上在乾清宫召见了严复。光绪对《国闻报》甚为关注,并让严复选得意之作“录一通进来,急欲观之”,以了解严复的维新主张。回津后,严复将“春间登报稿本,上紧修缮,以备进呈,供皇帝御览。”《国闻报》还报道和抨击了1897年1月的胶州湾事件;1898年9月28日,《国闻报》在视死如归的标题下,报道了戊戌变法失败后,谭词同等六君子被害的消息,这在全国是仅有的一家报纸。

(北京菜市口刑场旧照)

百日维新失败后,《国闻报》被诬告“造作谣言,变乱是非,乃诽谤朝廷”而遭查禁,严复因此失去了行动自由。后来《国闻报》盘给日本人,重新开办,但那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至于严复为何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未如谭嗣同等罹难,据说盖因《国闻报》背后有日本人支持,慈禧惧之,未敢下手。严复因报保命,实为万幸。不久即辞别寓居20年的天津到上海去了。

(李克强总理参观严复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