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测量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5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活体头面部 4 体部主要测点 5 头、面部测量方法 6 体部测量方法

1 拼音

huó tǐ cè liàng

2 简介

活体测量是人体测量学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测量获得人体各部的尺度,以便对人体特征进行数量上的分析。测量时要正确地确定测点。活体测量的许多测点与骨胳上的测点的位置相当,有些径线测量方法也与骨胳相应径线的测量方法一致,因此,只要熟练掌握骨胳测量,就易于进行活体测量。

3 活体头面部

活体头面部主要测点

(1)眉间点(Glabella,g),两侧眉嵴之间在矢状面上最向前突出之点。

(2)发缘点 (trichion,tr),前额发缘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3) 额结节中点(metopion,m),两侧额结节最突出点之间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相交之点。

(4) 头顶点 (vertex,v),头部位于Frankfort平面时,头顶在中线上最高之点。

(5)枕后点 (opisthocranion,op),头的枕部在正中矢状面上最向后突出之点,即距离眉间点最远之点。

(6)额颞点(frontotemporale,ft),即额部两颞嵴之间距离最近之点。此点可用触摸予以定位。

(7) 头侧点 (euryon,eu),头的两侧最向外突出之点,一般可用弯脚规测量头最大宽的位置确定为头侧点。

(8)耳屏点 (tragion,t),位于外耳门上缘切线和前缘切线之相交点。

(9)鼻根点(nasion,n),此点与颅骨的鼻根点位置相当,即鼻额缝与正中矢状面相交之点。但在活体上鼻额缝无法观,故可采用两侧眉毛最内下角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相交之点,大约在眉间点与鼻根最凹处之间。(10)鼻凹点(sellion,se),当头部位于Frankfort平面时,鼻梁最凹的一点。

(11) 鼻下点(subnasale,sn),即鼻中隔向上唇人中转折之点。

(12)鼻尖点(pronasale,prn),鼻的软骨部最向前突的一点。

(13)鼻翼点(alare,al),鼻翼最向外侧突出之点。当鼻翼不鼓向外侧时,可以两侧鼻唇沟来确定。

(14) 龈点(prosthion,pr),即上颌两中央切牙之间牙龈最下或最前突的一点。相当于上唇皮肤部(人中)的下1/3处,在上唇中点稍上方。

(15)上唇中点(labrale superius,ls),上唇皮肤部与粘膜部(红唇)在正中矢状面的相交点。

(16) 口裂点(stomion,sto),上下唇正常闭合时,其闭合缝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17)下唇中点(labrale inferius,li),下唇粘膜 (红唇)下缘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18) 口角点(cheilion,ch),即口的外角点。口正常闭合时,口缝两侧的最终点为口角点。

(19)颏下点(gnathion,gn),下颌颏部在正中矢状面上最下的一点。

(20) 眼外角点(ectocanthion,ex),即眼在正常开度时,上下眼睑外侧角之点。

(21) 眼内角点(endocanthion,en),眼在正常开度时,上下眼睑的内侧角之点,位于泪阜之内侧。

(22)眶下点(orbitale,or),眼眶下缘最低之点,可用手指轻轻触摸予以确定。

(23)颧点(zygion,zy),颧弓最向外侧突出之点。

(24)下颌角点(gonion,go),下颌角最向外侧突出之点。

(25)耳上点(superraurale,sa),头部位于Frankfort平面时,耳壳上缘最高之点。

(26)耳下点(subaurale, *** a),头部位于Frankfort平面时,耳垂最向下突出之点。

(27)耳后点(postaurale,pa),耳壳后缘最向后突出之点。

(28)耳根上点(otobasion superius,obs),耳壳附着线的最上端之点,即耳壳上部向面部皮肤的转折处之点。

(29)耳根下点(otobasion inferius,obi),耳壳附着线的最下端之点,即耳壳下部向面部皮肤转折处之点。

(30)耳前点(preaurale,pra),是与耳后点相对之点,位于耳根上点与耳根下点的连线上。

(31)耳结节点(tuberculare,tu),此点比较难于确定,其位置不固定; 主要根据耳壳的耳结节(Darwin结节)予以确定。

4 体部主要测点

(1)胸骨上点 (suprasternale,sst)。胸骨柄上缘颈静脉切迹与正中矢状面相交之点。

(2)剑突点(xphoid,xi),胸骨体下端的剑突尖点。

(3)耻骨联合点(symphysion,sy),即耻骨联合上缘与正中矢状面相交之点。可用手指触摸确定。

(4)肩峰点 (acromion,ac),肩胛骨肩峰上缘最向外突出之点。可用手指沿肩胛骨的的肩胛冈或沿锁骨骨干向外移动,寻得此点。

(5)桡骨点(radiale,r),即桡骨头外前面最上之点。当手臂下垂时,此点即在肘关节窝的底部。

(6) 茎突点(stylion,sty),即桡骨茎突最尖端之点。可用手指触摸寻找。

(7) 指尖点 (dactylion,da),即手臂靠拢大腿外侧下垂,中指尖端最向下之点。

(8)胫骨上点(tibiale,ti),胫骨内侧髁的内缘最上之点。确定时可先找到膝部内侧股骨与胫骨的分界线,然后再用手指摸到胫骨上端关节面内缘的中点,即胫骨上点。

(9) 内踝下点(sphyrion,sph),即小腿内踝最下一点,其部位可用手指摸到。

5 头、面部测量方法

(1)头长(gop),用弯脚规测得自眉间点到头后点的最大距离。

(2)头宽(eueu),用弯脚规测得两头侧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3)头高,当头部位于Frankfort平面时,测量两侧耳屏点至头顶点在正中线上的两个垂直距离。然后取其平均值。或身高减去耳屏点至地面之垂距。

(4) 额最小宽(ftft),用弯脚规测量两额颞点之间的最小宽度。

(5)面宽(zyzy),用弯脚规测量两颧点之间的距离。测量时,用左右手的食指托著弯脚规的双脚,并顺着颧弓移动,使弯脚规保持水平位置,测得最大的额宽即面宽。

(6)下颌角间宽(gogo),用弯脚规测量两下颌角点之间的距离。

(7)两眼外宽(exex),即左右眼外角点之间的距离。用直脚规测量。

(8) 两眼内宽(enen),即左右眼内角点之间的距离。用直脚规测量。

(9) 眼裂宽(exen),即眼内角点与外角点之间的距离。用直脚规测量,注意左右两眼分别测量。

(10)鼻宽(alal),用直角规测量两鼻翼点之间的宽度。

(11) 鼻高(nsn),用直角规测量自鼻根点至鼻下点之间的距离。

(12)唇高(lils),即红唇高,用直角规测量自上唇中点至下唇中点的垂直距离。

(13) 口裂宽(chch),左右口角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用直角规测量。

(14)容貌面长(trgn),用弯角规或直角规测量自发缘点至颏下点之间的距离。注意,一般只测量发缘正常的个体,对于秃头的个体均不测量。

(15) 形态面长(ngn),用直角规测量自鼻点至颏下点之间的距离。

(16) 容貌上面长(nsto),用直角规测量自鼻根点至口裂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17) 形态上面长(npr),用直脚规测量自鼻根至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18)颏高(stogn),用直角规测量自口裂点至颏下点的距离。

(19)容貌耳长(sa *** a),即耳上点至耳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用直角规测量。

(20) 容貌耳宽(prapa),即耳前点至耳后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用直角规测量。

(21) 形态耳长(tut),即耳结节点至耳屏上前切迹(最深点tu)之间的直线距离。用直角规测量。

(22) 形态耳宽(obsobi),即耳根上点与耳根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用直角规测量。

(23) 头围,即头的最大圆周长。测量时左手将软皮小卷尺之零点贴于眉尖点,右手将卷尺绕过头的左侧,经头后点,再经头的右侧而围至眉间点,即为头的围长。注意卷尺应紧贴头皮,遇到头发部位应压紧。

6 体部测量方法

(1) 身高,头顶点至地面之垂直距离。用测高仪测量。

(2) 坐高,被测者坐在椅上,自头顶点至椅面之高度,即坐高。或身高减去自坐骨大结节至地面之垂直距离,也是坐高。

(3)全腿长,即髂嵴点(ic,髂嵴最向外突出之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减去内踝下点至地面之垂直距离所得之长度。

(4)躯干长,自胸骨上点至椅面之高度。或者胸骨上点至地面之垂直距离减去自坐骨大结节至地面之垂直距离。或颈高(c,第七颈椎棘突最向下之点)至地面垂直距离减去坐骨大结节至地面之垂直距离。

(5) 大腿长,自髂嵴点至地面之垂直距离减去自胫骨上点至地面之垂直距离所得的长度。

(6) 小腿长,自胫骨上点至地面之垂直距离减去踝下点至地面之垂直距离所得之长度。

(7) 上肢全长,用测高仪直接测量肩峰点至指尖点的距离。或者自肩峰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减去指尖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骨点的距离。或者自肩峰点至地面之垂直距离减去桡骨点至地面之垂直距离所得的长度。

(9)前臂长(rsty),即桡骨点至茎突点之间的距离。或自桡骨点至地面之垂直距离减去茎突点至地面之垂直距离。

(10)手长(styda),即茎突点至指尖点之间的距离。用直脚规测量。

(11)胸横径,用圆杆直脚规测量相当于胸中点的左右肋骨最向侧方突出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12)胸背腹径,与胸横径位于同一水平的胸部前后径。

(13)胸围,男性胸围的测量,用卷尺贴在左右肩胛骨下角下方,经过腋窝,再经胸前 *** 下缘绕一周之长度;女性胸围测量,用卷尺测量大体相当胸中点水平的胸围,或者绕过 *** 上方平面的周长。均测量三次,一次为正常呼吸状态,然后再测量最大吸气时和最大呼气时之胸围,后两者之差为呼吸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