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金融危机后 中央银行降低准备金率和降低利率的目的和优劣势

请提出宏观经济学及货币金融学中的具体理论和模型分析

这次降息是全球央行的统一行动。

同一天,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对于经济的影响,美联储联合欧洲央行、英国、加拿大、瑞典和瑞士5家央行统一减息50个基点,此外澳大利亚一天前降息1个百分点。

这次全球央行的统一行动,反映了实体经济下滑和通胀缓解的趋势已成,目的显然在于稳定金融市场的情绪。

如果说9月16日的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一种试探性的和结构性的放松,那么本次的降息和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是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信号。

虽然尚未公布9月经济数据,但政府内部应该已经统计完毕。预计9月的经济数据将进一步验证经济下滑、通胀回落的趋势。

本次下调利率是对称下调存贷款利率,显然此次利率调整考虑到了对于银行业绩的影响,反映了决策层对于金融市场稳定的关注。同时国务院决定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助于对冲存款利率下降对于居民储蓄收益的影响。

从全球范围看,虽然这次全球央行联合降息对金融市场有短暂的刺激作用,但是由于房市仍然未见底,金融机构亏损严重,居民债务状况恶化,美国经济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下滑趋势不可能由此扭转,实体经济的下滑将继续对金融市场构成负面影响。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经济指标显示经济下滑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通胀的风险在降低,而经济下行和通缩的风险在加大,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步入了降息通道。

此次降息有利于企业降低债务负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银行增加信贷,但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的惜贷现象也会更为严重,企业的贷款需求也会收缩,因此在经济下行周期降息对于信贷的刺激作用有限。

虽然如此,货币政策的放松仍然有利于提升各方对于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信心。预计12个月内存贷款利率将分别下调54~81个基点和81~108个基点;存款准备金下调3~5个百分点。2008年以及2009年信贷额度也将进一步放松

全球主要央行协同大幅度降息,既反映了经济前景恶化和通货膨胀下降的基本趋势,也体现了其遏制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的决心。

这一举措处于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之内,对于提振市场信心当然有一定作用。

需要看到的是,在金融机构清偿能力普遍缺失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受阻;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各大银行的清偿力缺口,并解冻信贷市场,那么全球央行联手降息政策的作用将十分有限。

中国央行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是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一部份。预计财政刺激手段、进一步的货币信贷刺激以及针对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的支持性措施也会陆续出台。

考虑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流动性创造过程的恢复等因素,我们相信中国资本市场最坏的时期可能正在过去,并处于筑底过程。

央行在短短的一月内,再次降低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中国政府已经把“一防(通胀)一保(经济稳定增长)”坚决改为全力以赴防止经济的冷却、下滑,全力保住中国经济能在8~10%以上的增长了

参考资料:http://www.people.com.cn/9803/30/current/newfiles/l1030.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9
你会IS-LM-BP模型吗?要是真对经济感兴趣,建议好好去学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为宏观经济现象过于复杂,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通过一些成形和规范的模型去分析,是不可能得到较为清晰的答案的!在网上也是得不到正常答案的!因为各种专家和经济学家的发言都是有前提的,往往大家只去看结论,而不去关注前提,当然只会被误导!
中央银行降低准备金率和降低利率,IS-LM-BP模型中,它是项扩张的货币政策!LM右移!
但是考虑到中国是个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因此货币政策无效!因此不能从货币政策去理解央行的这个举动!

这么做的实际原因有如下几个:
一 面对经济危机,最管用的财政政策,而且在我国这样的固定汇率制下极其有效!但财政政策会有挤出效应的,因此,要配合使用一定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减少这种挤出效应.这是这次扩张性货币性政策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 美国及大多数西方国家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时,都使用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我们不跟着扩张货币的话,利率差和通胀差就会加大,这样积累起来,就会集中冲击到汇率上去,影响固定汇率.因此,为了维持固定汇率,我国也必须也有一定的货币扩张政策!!
三 利率是房地产等大宗消费的重要成本之一,这次有刺激消费的意图
四 对于投资也是如此.

另外,这次扩张性货币政策不止这些.还有放松信贷限制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1-28
我们可以分开来分析:

首先是降低利率:一个月不到两次降息动力何在?

9月15日央行刚宣布,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这次降息与上一次相隔二十来天,时间非常短,有国内方面的考虑,但选择这样的时机出台政策,主要还是缘于当前的全球金融情况。”南京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杜亚斌表示,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各国央行正相继采取降息等诸多举措提高市场流动性予以应对,来有效提振金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第二是停收利息税:为何降息同时取消利息税?

和9月15日“双降”不同的是,这次央行除了降低贷款基准利率,还降低了存款基准利率,并取消了利息税。以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调整前基准利率为4.14%,扣除5%的利息税后,实际利率为3.93%。调整后,基准利率为3.87%,不收利息税,实际利率就是3.87%,相当于比降息前仅减少0.05个百分点。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将5%的利息税取消,以一年期存款为例,利率水平提高了0.207个百分点,接近于一次加息的效果,为何降息的同时还要通过取消利息税来“加息”呢?

对此,杜亚斌分析,取消利息税的目的在于拉动内需,通过让内需增长来弥补变弱的外需。“拉动内需的最根本条件是要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只有可支配收入增加了,才能有条件消费。”他指出,“当初开征利息税是希望老百姓觉得存银行收利息税不划算,就把钱拿出来消费了。但这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因为中国老百姓存在银行里的钱大多是养老钱、看病钱,是核心存款,并不会因为征收利息税而拿出来消费。”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两个途径———工资增长、减税,取消利息税就是起到了一个减税的作用,让老百姓有钱消费。

所以总结起来,两种调控政策虽然表面有点矛盾,而且可以合并为最终是加息的效果,但政府对其的分开施行,是有具体的目标和原因的既要符合全球趋势去救市,同时也要解决国内的发展问题。

希望能帮到您:)
第3个回答  2008-12-10
宏观经济学在我看来就是研究封闭经济环境环境下,如何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这些政策目标的一门学科。
首先,宏观经济学从研究总需求入手,这是由于这门学科起源的环境是在萧条的背景之下。
研究总需求经历了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其实是一个不断放开假设考虑同一个问题的数学建模游戏。
1。AE-NI模型阶段,这一时期,凯恩斯提出了消费函数的概念,将消费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
2。IS-LM模型阶段,该模型在AE-NI基础上融入了货币市场的均衡,也就是考虑了利率这一变量对需求的影响。
3。AD-AS模型阶段,这个模型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非常完善的体系架构,在引入了物价的波动因素以后,打破了原先经济学研究中总供给无限大的假设,同时完成了劳动力市场,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
在研究上述模型的过程中,穿插讨论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这三个模型加上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增长理论基本上构成了宏观上关于产出的理论基础,。
最后,就是联系模型探讨实际问题,也就是通胀和失业了。作为一们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的人文关怀色彩就在这两章得到了展现。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中不但要关注失业和通胀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也要联系之前学习的模型中有关政策分析的理论来理解。
有些宏观的书中,还会涉及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不过这在国内一般被列入国际金融的体系当中,所以我就不再提了。
第4个回答  2008-11-28
是用IS-LM模型来分析吗?(貌似我也就会这个)

金融危机后 LM缺乏弹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比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财政政策使IS外移,这样国民收入在没有利率上升的条件下增加。
货币政策使LM外移,这样国民收入没有增加而利率上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