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羌寨古堡羌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2

在中国北部的阿坝藏族自治州羌族聚居地,古老的羌寨人所吹奏的羌笛有着超过2000年的历史。这种独特的单簧气鸣乐器,如桃坪羌寨的传统样式,通常由当地高山生长的油竹制成,两管并排,每管有5或6个孔(早期为5孔,现在多为6孔)。竹笛全长13至19厘米,管口直径约2厘米,吹嘴长约4厘米,顶端装有带簧片的竹制吹嘴。簧片用薄片在上端3厘米处切割而成,主要用于独奏,演奏的曲牌有十几首,内容涵盖了羌族人的深深思念和向往。


羌笛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竖吹方式,双管发出同样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带有一丝悲凉。正如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所示,它最适合独奏,也常用于歌舞伴奏。与一般的笛子不同,羌笛在汉代已流传于甘肃、四川等地,是双管四孔的原型。在唐代,它作为边塞常见的乐器,虽然未正式进入宫廷音乐,但被文人墨客频繁提及,成为了表达军旅生活情感的载体。


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和黑水县的桃坪羌寨,这种具有唐宋遗风的羌笛依然活跃。它由两根同样长度的油竹制成,管体削成方柱形,每管顶端装有带簧片的吹管,长度为17或19厘米,音色富有特色。羌笛是当地庆祝丰收、节日以及小伙子向姑娘表达情感的重要乐器。


羌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战乱时期,从西部地区南迁的羌族人带来了这种乐器。最初的羌笛有四孔,后经音乐家京房改进为五孔,东汉马融的《长笛赋》中提到的双笛便是其证据。进入近代,羌笛发展为六孔,进一步证明了其悠久的历史。


现代的羌笛制作工艺中,选用当地产的油竹,削成方柱形,捆扎后全长13至19厘米,按孔均匀分布。演奏时,演奏者口含双簧,用手指按孔,音域在c1至c2之间,音色清亮略带悲凉。羌笛的声音深情且引人入胜,成为了羌族人民表达情感的独特载体,经典曲目如《折柳词》、《思想曲》、《莎郎曲》等常被演奏。


为了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2006年5月20日,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风情的原始羌族村寨。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一处当今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寨,这就是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神秘的“东方古堡”的桃坪羌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