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高人可以谈谈余纯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6-05-09
余纯顺简介:
余纯顺(1952-1996)上海人,是职业探险者。他的理想是走访遍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56个民族主要的聚居地。

他曾说过,自己走在路上,每当夜空布满繁星的时候,躺在天幕之下,也会禁不住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朋友,可是早上起来,面对新的太阳,回望一下故乡的方向,也就那么走下去了。

他认为自己生命最好的终结是在路上。1996年6月,上海探险家 余纯顺决定要去穿越罗布泊, 意欲打破6月不能进罗布泊的神话。当时曾有不少人劝阻余纯顺,告之6月份的罗布泊酷热难耐,不适合穿越,但余纯顺决心很大,且跟踪拍摄的上海电视台也没有时间等到秋季再行动。于是,一个悲剧就这样悄悄开演了。1996年6月,余纯顺走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站--罗布泊沙漠。对于徒步探险的人,这是个死亡地带,几乎没有人曾经徒步走过去

真实的余纯顺:

好友余纯顺壮士在罗布泊庄严地走完了他不平坦的人生之路。身后也不平静,先有墓被盗,最近他的一位女友写了一本书,说他是一个为名声所累、不够清醒的英雄。不少朋友来电说我是最早策划宣传余纯顺的记者,希望我来说说余纯顺。

我认识余纯顺是在1991年冬天。上海电台主持人范蓉介绍道,有位职工孤身走中华,让我报道一下;我约他来寒舍聊叙,我们于是就相识了。他长长的胡须,红而发亮的脸膛,说话坦率流畅而富有激情;他那丰富多彩的探险生活,让我为之动容。

我决计花力气对他进行宣传,并得到上海新闻界朋友的认同。

余纯顺是一个十分看重名声的人,也许这同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有关,他太想出人头地了。他多次对我说,想体面地生活,想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自学考到大学也没人用他,妻子又同他离了婚,自卑到了极点。他想通过非常的举动,非凡意志力来证明他作为男子汉的存在价值。徒步走中华,遍访56个少数民族,这是摆脱困境,表明他的价值的最佳选择。讲实话,走罗布泊也是追逐名声的结果。他的计划是在那年年初给我的信中披露的,我当即表示反对,给他发了传真,要他完成走遍中华大地的主题不放。回沪后,他听说上海电视台随他拍摄,决定提前到6月。他这样对我说,多年来第一次有电视台随他拍摄,不愿放弃这次机会,天大的困难也要去。我再没有劝他,现在想来后悔不已。

余纯顺是极讲义气的人,走到哪里总给我来信报平安,每年新春总收到他的贺年卡。我当时对余纯顺重视不够,只保留了少数几封没有来得及处理的信件,其中有一封长信收入由我主编的《应用文写作大全》一书中,作为对余纯顺的纪念。

余纯顺是个多情的人,英雄爱美人,也算人世间佳话了。我曾问他,在漫长而孤独的徒步生涯中,有没有红颜知己?余纯顺坦诚地说,在起初一二年,他特别谨慎,后来几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归来后,就顺其自然了。有时他拿出红颜知己的照片给我看,说她们如何漂亮、如何温柔。我看了照片总要嘲笑他,你眼睛里的女人都是国色天香,眼光一点不灵。他会解释一番,引得大笑一阵。我想作为一个离婚的男人,有女人喜欢他,他也喜欢人家,这是他们的私事,无损于作为“壮士”的形象。

余纯顺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征服欲望,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走遍西藏的人,非常了不起。他常爱说征服什么什么。后来彼此熟悉了,我建议他勿用“征服”一词,干啥把自己同大自然对立起来。有人登上珠峰,就说征服珠峰,其实不妥当,你不过走一走而已,珠峰不是照样昂首挺胸吗?也许余纯顺多次死里逃生使他变得过于自信,以至于夸大人的生存能力。余纯顺是一位诚实的旅行家,走了8.4万华里,没有一点虚头,他的脚从41码变成43码就是最好的见证,不管怎么说,余纯顺作为朋友是可亲可近的,作为旅行探险家也是当之无愧的,这也是至今人们怀念他的缘由。
第2个回答  2006-05-09
无论怎么样~
他都不是一个好儿子与好丈夫好父亲~
在他的父亲妻子儿子眼中他是否是我们所认定的英雄都不重要~
我们也许会说我们失去了一个勇敢的人!~
可是他的父亲却失去了儿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5-09
余纯顺 (1951.12-1996.6.13), 上海人,生于1951中12月,大学本科, 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 行程巳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巳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幅,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