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建立西斯政权的国家有什么什么和什么?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二战对立双方有两个阵线:以德日意为代表的法西斯阵线;以美苏英中为代表的反法西斯阵线。所谓二战中的法西斯国家,当然只有德、意、日三个.其它参加轴心国集团的国家,一般不算是法西斯国家.这里原则上不是以意识形态划分的.比如西班牙的佛郎哥,从意识形态上当然是法西斯.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西班牙并没有参加轴心国集团对同盟国开战.所以佛郎哥在西班牙的统治一直延续到1975年他死了.参加轴心国集团的国家,欧洲有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其中许多国家在战争后期转而向德国宣战.一些国家被法西斯国家占领,当然不能算是参加轴心国集团.这里奥地利被德国占领以后,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参加了战争.所以战后对奥地利进行了特殊的处理.首先是象对德国一样,对奥地利实行了占领.然后签定对奥和约,规定奥地利永久中立,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允许和德国合并.

从1939年希特勒对波兰机场投下第一枚炸弹开始,到1941年突然对苏宣战,纳粹德国几乎占领了90%的欧洲土地。

而与其接壤的周边国家更是难逃厄运,八个国家有七个惨遭纳粹铁蹄的蹂躏,这七国中包括当时已宣布永久中立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等国家,而唯独对德意战略地位重要并且相对于其他国家显得弱小得多的瑞士却一直安然无恙直至战争结束。希特勒在二战中为什么没有决定进攻瑞士,仅仅是因为瑞士当时是所谓的永久中立国吗?

那么,比利时和丹麦等同为中立的国家为什么在纳粹的第一波攻击中倒下?亦或是瑞士在希特勒的眼里无足轻重,他根本没有考虑过要占领瑞士?“冷杉”行动摆在希特勒面前,但他并没进攻瑞士。德国就瑞士这么个弹丸之地,编写了一本85页的《瑞士军事手册》,如果希特勒不想攻打瑞士,他就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干这种事。1940年,德国最高统帅部制订了以突袭方式迅速占领瑞士的几种方案,统称为“冷杉行动”。

由此可见,德国不是没有准备攻打瑞士的表现。但是最后瑞士还是免遭战火,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多,首先,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德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付英国上,直到后来入侵苏联,就更没有机会去侵略瑞士了。其次,瑞士多山,地形条件非常不利于德军的装甲兵作战,无法充分发挥闪电战的优势。

总的来说,纳粹德国太忙了,没啥精力去入侵瑞士,而且入侵瑞士太麻烦,收益却不大,吃力不讨好。还有一些原因,像瑞士的中立态度和全民皆兵的传统倒是显得比较次要了,在二战这种局势下,国际法则已经基本失效,一脸高冷地中立态度并不能防止入侵。至于瑞士全民皆兵,瑞士人比德国人还要尚武,在当时强大的德国面前,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国与国之间是要靠实力说话的。中立政策,永远都打不厌的王牌

瑞士外交手腕一直很高明,中立和中立政策就是永远都打不厌的王牌。同时中立身份也机智的被塑造成了瑞士的外交优势。说真的,在二战,瑞士的中立一直就是个悲哀的笑话。瑞士民间在二战年代有句流传甚广的讽刺标语:每个星期瑞士有六天为德国工作,第七天为了盟军的胜利而祈祷。

瑞士虽然从未提供士兵直接参与战争,但是它从来都不是身处纠纷之外的避难所。瑞士国家主权的相对完整,国家领土奇迹一样的没被吞并也是通过各式交易暂时换来的喘息机会。瑞士人从来都不信战争之下会有谁会真的放过瑞士,所以欧洲每次稍微有动静瑞士人就敏感的跟兔子一样,随时做好顽强抵抗准备。

一是在经济上向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输血。德国历来是瑞士的最大贸易伙伴。二战中,瑞士一直都维持了同德国的经贸、金融关系。据史料记载,二战爆发不久,瑞士方面向德方提供了1.5亿瑞士法郎的贷款,而德方则允许瑞士商品经由德国转口。二是在二战中拒绝帮助受迫害的犹太人。瑞士当局采取对策阻挡犹太人的大量涌入,当时的瑞士政府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

三是大量侵吞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据报道,在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开户数多达5万多户,存有价值为60亿美元的资金,而至今只有600万美元经瑞士政府交还给了犹太组织或赠与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在战后,德国《周报》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没有同第三帝国正式合作而已。参加法西斯阵线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7国,前三国是这一阵线的核心。

参加反法西斯阵线的国家有:美国、英国、苏联、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宾、阿比西尼亚、伊拉克、巴西、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法国、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嫩47国。

按照国际会议的协议,联和国的创始会员国都是加入反法西斯阵线的国家和地区。丹麦、阿根廷、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苏联加盟共和国)因为是联和国的创始会员国,所以也成为反法西斯阵线的一员。

此外,还有3个国家是宣了战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8月10日对日本宣战、阿尔巴尼亚(法西斯傀儡政府)1941年10月17日对英国宣战、暹罗(今泰国)的投降派政府1941年12月11日与日本签订攻守同盟,并于1942年1月对英、美宣战。

所以,共有先后61个国家和地区的17亿人口(占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5月8日投降

意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3年9月3日退出

日本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8月15日投降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 1944年10月16日退出

罗马尼亚 1940年11月23日加入 1944年8月23日退出

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 (傀儡政权)

保加利亚 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4年9月5日退出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 1941年3月27日退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德国入侵法国并迅速侵占了巴黎,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随即向纳粹德国投降,并将政府驻地前往中部城镇维希,被称为维希政权。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纳粹德国在发动全面战争之后,以闪电战的模式迅速占领了波兰、捷克斯诺伐克等众多国家,却为何给维希政权留存了五分之二的原法国领土呢?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白二战前法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德国军队在绕过马奇诺防线,长驱直入法国腹地之后,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德国人不具备接管法国全部势力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全部势力,是指法国在全球所树立的仅次于英国的全球殖民体系和法国海军。由于法国绝大多数殖民地聚集在非洲西部、地中海南侧地区,需要海军前去维护运转,所以对于海军势力比法国还要低的德国来说,同样重要。

当时的法国,在全球各处控制了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虽然维希政权向德国投降,但作为在当时世界上被普遍承认的法国政府,明显要比纳粹德国本身对这些殖民地更有号召力。尤其是法属西非和北非殖民地,在二战前期能够有效制约英国对地中海制海权的掌控。

正因为法国维希政权所具备的法统性,这种利用价值让德国更愿意站在幕后操纵事务。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纳粹德国对丹麦的态度上,当德军将日德兰半岛上的丹麦领土占领之后,并未消灭位于丹麦首府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而是意图以丹麦王室和政府的旗帜发挥丹麦的影响力。

由于法德交战主要由陆空军执行,因此法国的海军力量保留完好。虽然当维希政权向德国投降之后,英国人曾派遣舰队击沉过很多法国舰艇,但剩余实力依旧不容小觑。维持着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这是纳粹能够允许维希政权继续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二战前期的国际外交中,几乎除了英国之外的主流大国均承认维希政权是法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其实,当时之所以会有许多盟国政府承认维希政权的合法性,就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不是被德国人扶立起来的傀儡政权,而是源于法国原政府高层官员的、通过贝当与德国达成的停战协议所做的有条件投降。而这批政府高官要员中,包括贝当本人在内都极具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倾向。所以也能得到纳粹德国的认可和支持。

当时流亡英国的戴高乐“自由法国”运动是得到了英国人的大力支持的,然而这一抵抗运动却大多发生在被德军占领的法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反而极少在维希法国区域内活动。这正是因为维希政权所奉行的相对独立政策造成的。

然而事实证明,纳粹留下维希法国是极其明智的。借助法属海外殖民地的战略要地,马达加斯加成为限制英军在印度洋活动的忌惮对象,越南同样成为了日本在东南亚地区进攻英军、美军和荷兰的跳板。

处于政治利益的考量,维希政权在最为稳固的头两年,周旋于欧美列国之间,并且极力表现出自己相对于纳粹德国的独立性。他们一方面加快谈判步伐,推动让德军释放了此前战败被俘的法国士兵,保住了许多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则大力配合轴心国搜捕犹太人和共党间谍等,并且顺势揪出一大批为德国提供情报的奸细。

但是生活在纳粹羽翼之下的维希政权注定难以持久稳固,不仅盟国将其视为眼中钉,轴心国同样不满其暧昧的态度。就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陷入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的苦战之时,英国为了剪除维希政权的威胁开始组织远征军攻打印度洋西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并且支持戴高乐在叙利亚参与法属殖民地的争夺战争。在1941年至1942年的两年间,自由法国和维希法国围绕殖民地的归属权展开了激烈军事和外交层面的争夺,并成功促使西非转投自由法国一方。

建立仅仅两年之后,维希政权的影响力就因为美国卷入二战、海外殖民地大规模流失(不仅有盟国占领和戴高乐策反的情况,还有被轴心国日本攻打的案例)等原因,其独立性遭遇严峻挑战。日本占领维希政权统辖的越南,反映出轴心国并未将其看做完全意义上的自己人。当维希法国的原利用价值越来越低之时,一个新的利用价值出现了。

巴巴罗萨计划是希特勒针对苏联做出的一个浩大攻伐方案,然而苏德战场的激烈鏖战使得德军在东线装备损失严重。因此充分利用维系政府控制区内的企业,大力生成出为德国对外战争服务的汽车、轮胎和装甲车等军械就十分重要了。德国对维希政权动手,日益迫近了。

终于,1942年盟军发起火炬行动,顷刻间占领了法国在北非的所有殖民地,此时的维希法国更像一团可口的美食,而不再是一件好用的工具了。当年11月,德军开始进入法国南部原先被维希政府控制的区域,并且直逼土伦市意图抢占法国舰艇所在的港口,但其中大部分均被凿沉或炸沉。

二战前期,德国之所以占据法国北方和西北等地,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地形平坦,且正对着英吉利海峡,容易遭到英军的抢滩登陆或突袭。此时的德军在法国重点防范大西洋战线。然而等到北非全境沦入美英等盟国之手后,地中海战线同样变得重要起来。轴心国担心法国南部会成为盟军登陆和反攻的突破口,所以德意两国直接出兵将维希政府控制区全部占领。

从此之后,维希政权正是成为一个傀儡政府存在,只是由于它所具备的法国法统性促使被留存到了二战结束。需要说明的是,即便维希政权是法国精英需求停战和中立的产物,并且始终未承认轴心国和同盟国对其领土和海外殖民地的占领合法性。但毫无疑问的是,一个建立在苟合和偏安一隅背景之上的政权,注定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消亡的威胁。
第2个回答  2020-10-23
德国,意大利,日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