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新理念的教师必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传统的教学为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出的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如何“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满足不同发展潜能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与学生选择的空间,以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高中新课改的重要任务。
面对这一艰巨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间要加强合作,集体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人,新课程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更高,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内容,而是备学生、备方法、备重点与难点,围绕学生来备课,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时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备课组是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对综合学科来说,就是多门学科的教师组成,需要备课组定期举行活动,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大家对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教学设想进行交流,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案。
其次,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合作,不要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已不满足于单单依靠听教师在教室里讲这种方式获取知识,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多方面的学习信息,拥有多种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甚至有时他们得到的信息和经验是教师尚未接触到的,这就使得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权威地位,自然也无居高临下的感觉,必须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在与学生一道搜集身边的资料,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可能会遇到未曾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或涉及不了解的新科技成果,为了很好的解决问题,就需要在与其他教师积极合作的同时,注重平等、互动师生关系的建立,视每一个学生为合作者,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共同关心国家乃至世界的新发展、新成就,努力创设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课堂模式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当然也要进行教学评价的改革。因此,课程标准把“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作为一个基本理念,着重强调在对学习评价时,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评价的目标要多元化、手段多样化。
新评价理念的提出,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及个人,尤其是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前不科学的评价观念,以实际行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评价时必须做到在重视结果的同时又重视过程。我们不能求全,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进步的表现,尽管每个学生的表现不尽相同,也应认为他的学习是有收获的,是成功的。为此,要全方位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仔细观察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表现出的情感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体现,这样的观察可以为教师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提供可靠的信息。在评价时,应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公评相结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和发展状况,帮助他们作好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指导、启发学生,促进其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