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元朝时的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凤头豹尾法就是说,起要美丽,有如凤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结尾要有 力,有如豹尾“大家之文,于文之去路,不唯能发异光,而且长留余味”。话题作文,篇幅短小,必须重视首尾的设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高考作文,好的开篇也是成功的一半。
“凤头”就是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好的开篇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开篇要点题,即简明扼要把你所想表达的主题揭示出来。
其次,开篇要新颖,使用一些不新鲜的开头,即使不令人厌倦,也不会引起读者多大的阅读兴趣。最后,开篇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长篇大论,半天说不到正题上。
在方法上,可以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拔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力避矫情、堆砌、言之无物。
作文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
一般可以借鉴以下四种:一是启迪人心的结尾。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 *** 地呼吁,或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
二是诗情画意的结尾。在结尾处展开想像,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或用名言抒写自己的情怀。
三是促膝谈心式的结尾。在结尾处,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语言要力求亲切感人,朴实自然。
四是照应开头的结尾。这种结尾,结构圆合,因为前后呼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当然“文无定法”乃是写作者的最高境界,但探索一些章法、一点技巧,会使你觉得有“法”可依,有“从”下手。例文1 山西 考生 幸福如一抹浅浅的雾,淡淡的飘在天涯,飘在村东的路口,与那个破旧的屋里的大米饭的香味融合,弥漫在我的心窝。
为了它,我曾等了一个夏天,等了一个童年。而此刻,它竟像一笛箫音 ,轻轻回响在我心灵的深处…… 小时候,家里很穷。
穷人的天空在记忆中是灰白色的,而穷人总是有一双哀伤的眼睛,那是在他的孩子们咕噜咕噜地喝稀饭的时候。那年,外婆害病了,为了外婆,母亲借来了一升大米,细粮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东西。
每天早晨,母亲蒸一碗白稠稠的大米饭,然后一口一口给外婆喂下。每到此时,我就蹲在墙角咽口水。
孝敬的定义就是把好东西留给外婆吃吗?那时,我常常这样想,直到有一天…… 那天,天气晴朗得可爱。早上,照例是一碗大米饭和我们的稀饭,而外婆因身体不舒服没有起来吃饭,母亲急着去地里,临走时叮嘱我喂外婆。
望着端过饭碗的瘦瘦的我,外婆说:“乖囡,外婆不想吃,你去吃了吧,啊?”外婆和蔼地抚着我的头。“哎!”我满心欢喜,忙不迭地端走了那碗我梦寐以求的大米饭。
但就在这时候,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简单的思维告诉我:“这是外婆的饭,我不能吃!”就这样,我痴痴地盯着那碗大米饭,窗外的阳光,小鸟鸣啾,全都变成了一碗碗的大米饭,在我眼前晃动。有好几次,我都差点忍不住了,一碗大米饭的诱惑力当时真是不亚于吸引一根针的那块大磁铁,而它又仿佛一个女妖,美丽地谄媚地笑着,想要一口把我吸进去似的。
而我就端坐在那儿,在吃与不吃之间徘徊,耳边不断地响着一句话:外婆的饭,我不能吃…… 门“吱”地被母亲推开了,我扭过头去,看着母亲:“娘,外婆的大米饭我没吃。”我的嘴一撇,想哭。
母亲怔怔地看着,突然像明白了什么,紧紧地抱着我,大滴大滴的泪水滴在我的脖子上。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对了;那一刻,我好像突然长大了。
因为我终于可以承载着母亲的眼泪了。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暖暖地照在我和母亲的脸上,屋里一片淡淡红色,在这静谧中,我尽情地分享着母亲的泪光…… 那一年,我8岁。
小小的我,像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没错,就是这样的。我清楚地记得,外婆去世的那天晚上,我梦见外婆就站在我面前,手里捧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 简评: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散文。
饱含深沉的情思,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开篇“凤头”,连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朦胧悠扬中进入回忆,引领下文。
“豹尾”结束,“我梦见外婆就站在我面前,手里捧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韵味悠长,令人凄然泪下,又照应了文章的开头。例文2 春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让它们随着风儿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
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地去选择适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个花圃,“这里争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
它逃似的走开了。它又来到一片草原,“这里同伴太多;施展不出自己的才华。”
它又一次走开了。它又来到了一片绿洲,虽然周围是沙漠,但这里的景象也特别诱人。
“这里又怎知能打持久战呢?”它又放弃了。风儿似乎看不惯种子的挑剔,它感到厌倦了,于是它把种子丢在了路边,自己离开了。
种子懊恼极了,难道这就是它最后的选择?它心目中的沃土。
“妈妈,我要学古筝嘛,你让我学好不好嘛!”“不行,不行,你这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的,买了古筝,还不是浪费钱!”妈妈说道。
“真是个小气鬼!”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能这么说:“妈妈,你渴了吧?我给你倒杯水去。”
终于,妈妈经不住我的死缠硬磨,答应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逢人便说:“我要去学古筝啦!” 第一次去上课,走进教室,好安静哪!只见其他同学都冷静地看着老师,肯定是“老手”!不能让那些“老手”太得意! 回到家,开始狂练。
早上,闹钟一响,我战胜了瞌睡,踢开了被窝,爬起来,搬出琴,认真地弹起来。
直到妈妈激动地到我房间来叫我洗脸、刷牙、吃早饭,准备上学,我才罢休。吃饭的时候,嘴里还哼哼着调子呢!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大概过了一个月,我开始讨厌古筝。因为它占据了我所有的娱乐时间。
“格格,你去练会吧!”妈妈在旁催道。不到五分钟,我就不想再弹了。
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
第二个月,我都对它视而不见了。最后,不幸的古筝沦落到了我家的车棚,盖满灰尘。
虎头豹尾猪肚子是用来指文章的写作水平,虎头表示文章开头威猛精彩,豹尾则表示文章结尾表现有力,猪肚子则表示文章中间内容丰富。
另有版本为凤头猪肚豹尾,出自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译文:作乐府也有它的专门方法,那就是文章的起头要奇句夺目,引人入胜,如同凤头一样俊美精采;文章的主体要言之有物,紧凑而有气势,如同猪肚一样充实丰满;文章的结尾要转出别意,宕开警策,如同豹尾一样雄劲潇洒。
扩展资料:
一、凤头
顾名思义,就是要有凤凰的头部一样美丽、精彩。就是重在开头部分,开头写的好,读者就会不由自主的有看下去的冲动。
二、猪肚
猪的肚子饱满而圆实;有了精彩的开头,自然不能在文章的主体上华而不实。主体是文章的中心,要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饱满的内容。切记不能出现任何的拖沓、华而不实。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作者紧紧的扣紧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滕王阁地处的景色由衷的赞叹!溢美之词不言以表!
三、豹尾
豹尾,豹的尾巴非常有力,比喻文章的结尾应表现力强。一篇好的文章要有精彩的开头、充实而丰富的内容和点明中心的结尾,就相当于一个人,有了聪明的大脑、还有了强壮的身躯,更需要灵魂,一个人即使再聪明的大脑、再强壮的身躯,但是如果他没有“灵魂”的话,那最多也只是一个躯壳,一副皮囊而已!
人生中有无数个第一次。到现在为止,我的第一次能串成一条项链。但是,在珍珠项链里,最漂亮,最耀眼的一颗珍珠,也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那就是------第一次学骑自行车。
记得是我六岁那年,刚上一年级,我去公园的时候,见一些大哥哥大姐姐在骑自行车,看上去像一只快活的小鸟。这时,我心里非常羡慕那些哥哥姐姐。而且,我还下定了决心,要像他们一样,学会骑自行车。
回到家里,我向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为我肯学而感到高兴。这时,爸爸回来了,推来了一辆自行车,爸爸微笑的对我说:“我先带你去骑两圈,你看好我是怎样骑的,然后,你在模仿我骑。”爸爸带这我绕着小区骑了两圈,我仔细的观察这爸爸。
下面轮到我了,我回想了一下爸爸刚才骑车的动作,好像是用脚蹬一下,车子就一溜烟的跑了。我做到座子上,模仿这个看上去简单的动作。可是,我一蹬,不但没有往前走,还差点摔倒,幸好爸爸及时扶着我了。这不是人们常说的:“看着简单,做着难!”在第一次失败后,我又鼓足了勇气来到自行车旁。这一次是我做上后,爸爸扶着我骑一段路程,然后慢慢的把手松开了,我看到爸爸没有扶我,我自己又骑的这么好,我心里高兴极了,挺直了腰板,想显示出威风的样子。可是,我只顾着威风呢!没有保持好平衡,只听见“扑通”一声,我摔倒在了泥坑里,溅的我满身泥!我非常生气,在我刚要放弃的时候,想起了妈妈常教导我的话“事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经过前两次的失败后,我心里给自己加油。这一次,做上去的时候感觉很舒服,好像一定能成功。没想到,这下真的成功了,我心里高兴的无法用任何词语来形容。
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如果没有妈妈这句话,也许我到现在也不会骑自行车。
从这间事中,我悟出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向困难低头,一定要不怕挫折,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