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8-01-09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对联创作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对联,并且有很多对联又与名人轶事有关,由此而引出了很多趣闻轶事。
▲ 一联引命案
宋朝年间,武临县的王县令对对子十分了得,曾夸下海口:凡出对难倒他者,可在王家拿走任何一样东西。
有一天,来了一位书生,他给王县令出了上联:“细石江,一江两岸三四村,五六七种姓,八九十户人家。”一贯张口能对的王县令有点慌神,半晌不语。书生说三个月后他再来受教,到时如果还对不上来,就要借王县令的官印一用。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丢了官印可是死罪,王县令心急如焚,到处悬赏求下联。甚至许诺:对出下联者,可娶自己千金为妻!这下举县哗然,连邻省也知道了这件事。可是却无一人能对出下联。
三个月到了,那位书生到了县衙,把墙上贴着的告示扯了。书生举动恰巧被刘师爷看见,刘师爷拦住书生,一边陪着笑脸,一边引着书生去安顿。晚上,刘师爷挑了处僻静之地设宴单独招待书生,本想套出下联,可书生就是不说。于在酒中下毒,书生一命呜呼。
原来,刘师爷早就在打王县令万贯家财主意了,他一方面百般讨好王县令,一方面暗中与王县令千金私通。不料被书生从中打岔,好事眼看要黄,于是恶向胆边生,在酒中下毒害死书生。
王县令想不到这对对子的雅事竟闹出人命,判处了刘师爷后就再也无心对对子了。但这一奇上联却流传了下来,据说自宋朝一千多年来,历代有名文人都无法对出下联。
▲ 一联破命案
包拯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他曾经妙用对联断了一桩人命案。
某年大年初三,包拯在微服私访途中徐姓人家。没想到,这个家庭刚经历了一桩悲剧。原来夫妇两人膝下只有一子,年方十八。不久前,老夫妇为儿子娶了亲。新娘子聪明贤惠,全家人都很满意。新婚之夜,新娘子听说丈夫正在攻读迎考,便出了一个上联考他:“点灯登阁各攻书”。新娘子开玩笑说:“对不上下联,不准进洞房。”偏偏新郎书生气太重,一时答不出,竟赌气到学堂去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竟然有人冒充新郎并对出下联,钻了空子夺去新娘贞操,知道真相后的新娘悔恨交加,一气之下便上吊死了。
出了人命案子,衙门将新郎捉拿归案,不问青红皂白将其判了死刑。老夫人徐氏闻讯,投河而亡。好端端的一个家庭,被弄得家破人亡。
包拯了解情况后,认为能对上新娘子对联的人一定读过不少书。夜深人静,包拯在老人家的后院里来回踱步,触景生情,脱口而出:“移椅倚桐同赏月。”下联想出来了,破案的法子也就有了。三个月后,包拯命当地县衙张贴告示,说朝廷要在当地选拔一批有真才实学之人进京城做官,考试题目是对对联。上联是“点灯登阁各攻书”,求下联。
一日中午,一书生揭榜求见考官。书生见到包拯后说出下联,正是“移椅倚桐同赏月”。包公命衙役将书生捆绑起来,历数了他的罪行,书生当堂招供。
原来,那日新郎赌气跑到学堂后,和同学说起对对联之事。谁知,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那书生乘机潜往新郎家去答对联,新娘子不辨真假,竟与他同入洞房,以致酿成了这场悲剧。
一场冤案,被包公巧妙地判明了。包拯妙用对联断了一桩人命案,为世人所传 颂。
▲ 一联报私怨
艾自修,明朝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人。据传张居正与艾自修同科中举,但艾自修是倒数第一名。一次闲谈中,张居正半开玩笑地对艾自修说,今有半联请教:艾自修,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末名)。张居正开个玩笑也就没当回事,而艾自修却把它记在心里,作为鞭策自己奋发图强的一条耻辱鞭子。同时他密切注意张居正的言行,打算一旦抓住了他的把柄,即作出下联,予以报复。
经过二十多年的耐心等待,机会终于来了。
一天清早,艾自修想赶在上朝前拜访张居正,在花园里见张居正立在假山旁,但眨眼功夫就不见了。艾自修蹑手蹑脚赶到假山旁,见一块石板刚刚盖下来,卡住了一个袍角,正被往里面扯拉着。艾自修灵机一动,抽出随身佩带的宝剑,割下这个袍角,离开了花园。经过探视,原来是一个直通内宫的地道入口处,地道出口便是太后娘娘的卧室。
艾自修查明了情况,那半副长期以来要作而未能作出的下联也就有了眉目,内容是:张居正,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后来,艾自修将张居正的所作所为呈报给神宗皇帝,神宗龙颜大怒,将张居正法办。
▲ 一联误终生
提起《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蒲松龄少年得志,19岁高中乡试秀才第一名,之后一直考到70岁却还是没中到举人。到了71岁那年,考官实在过意不去,才恩赏了他。
蒲松龄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如此人才为何屡试不中呢?其中原因说起来还真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清朝顺治年间,为了网罗并发现人才,顺治帝特授意摄政王多尔衮与致仕老臣范文程一起,在京郊开了一家文昌旅店,声言凡来店住宿者只要能不断地对出店主的上联,不但吃饭、住宿分文不取,临别时还有十两纹银相送。
蒲松龄得知这一消息,便决意一试。他到京时正值大雨滂沱,范老先生亲自坐堂,待他进门,蒲松龄和范老先生便开始地“过招”了。年少气盛的蒲松龄不懂得见好就收,结果得罪了范文臣。事后范文程向朝廷顺治帝告了御状,说蒲松龄“恃才疏狂,不说圣朝”。顺治帝本想把蒲松龄收捕入狱,但又碍于联对之间,口说无凭,于是决定对他“永不录用”。康熙当时已经成年,顺治帝死后自然是“懔遵圣训”,可惜蒲松龄先生却一直蒙在鼓里。从此这位旷世奇才便被稀里糊涂地压制了一生。
▲ 一联述历史
民国初年,北京一家中药店的一副对联,看到的人,都拍案叫绝。联文是: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二陈汤”,都是中药的两个汤头名。对联作者,巧妙地镶嵌在对联中,用以讽刺窃国军阀袁世凯做皇帝的丑剧。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野心勃勃,梦想做皇帝。当时,由杨度出面,联络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组成“筹安会”,宣称“以筹一国之治安”,为袁世凯称帝鼓吹,人称此六人为“六君子”。上联讽刺袁世凯做皇帝的病”,是由此开始的。
下联的“二陈汤”,是指陕西的陈树藩、四川的陈宦等,地方实力派的代表,汤芗铭是袁世凯的亲信,他们都是袁世凯的心腹,捧袁称帝十分卖力。后来,蔡锷在云南首先起兵讨伐袁世凯,各地纷纷响应,形势立刻急转直下,全国人民坚决反袁,二位姓陈的,见大势已去,马上见风转舵,先后在陕、蜀两地,宣布反袁“独立”。袁世凯见后院起火,众叛亲离,气病交加,一命呜呼。仅仅做了八十余天的短命皇帝,从此留下丑名。
这副对联,妙在用中药名入联,寥寥十个字,表现了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辛辣的讽刺,令人叫绝。
▲ 一联决生死
淞沪会战后期,退守的三百多名国军伤员被日寇围困在清源寺内,日军蓄意杀害战俘,却又打着“怀柔”政策的幌子,玩起了“一联决生死”的游戏。
日本将军山田次郎是个中国通,战前为东京某大学汉文教授,极端狂妄自信,他颇费心机出了“日本东出,光芒照射中原大地”的上联,对出下联以三天为限。山田次郎还放话:“答对,众人免死,先生必死;答不出,先生可免一死,众人必死。”
三天后的一个傍晚,一位身着长衫的老先生被鬼子抓进了寺院。老先生看了上联,便握笔挥毫写了起来,内容是“佛祖西来,神灵普度北海浮世”,写完后将笔掷于案前,从容走上清源寺灵峰岩,纵身一跃,带着心中大爱绝尘而去。
这副下联让山田大吃一惊。
原来,按东方人的神学佛教观念,日月之神属天庭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统治,“佛祖西来”对“日本东出”,在气势上压倒了对方;“光芒照射”是武力所致,而“神灵普度”为文心所谋,又胜一筹;“北海浮世”本义是日本浮世文化,“神灵普度北海浮世”之句,寓意众生教化大于一国教化,而上联“光芒照射中原大地”在神和韵上是难及万一的。
这位老先生与日酋对绝联,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拯救了清源寺,换回了三百多名伤员战俘和僧人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