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李氏家谱(族谱)

湖南湘阴人,求李氏族谱

第1个回答  2008-10-10
李氏族谱

在福建连城县蓬峰镇的文川,保存着一本90卷之长的李氏族谱,其体例十分完整。李氏宗族文化可见一斑。
家谱,为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自古以来,撰修家谱,经久不衰。同一宗族的人们,以家谱为其共同的精神依托,家谱把千百年来的子子孙孙紧密地凝结成一体,使其每一代裔孙都在血缘与精神上与远祖相通,这种由家谱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光绪二十八年(1902)《李文庄公家乘.序例》中,对谱牒的由来作了概括:"古以纪谥系者为牒,以纪世次者为图,天子曰帝系,诸侯曰世本,士大夫曰家史,又曰家谱,别而言之谓之乘,乘者,载也……汉唐以来,人尚谱学,故杨雄作家牒,殷敬作世传,孙氏作谱记,庐氏作家志……"可见,家谱初为殷周时期记载土大夫身份的一种特有的标志,至汉唐时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普遍崇尚的宗族文化。
自有族谱以来,人们对其功用的认识日益加深。
正是由于家谱在历史上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因而至今人们仍然倡修族谱。王惕吾深有感慨地说道:"各项建设,突飞猛进,人民乐利,远胜往昔。然经济虽有高度之发展,民德竟无归厚之现象。是则倡修族谱,并发扬我优良之传统文化由爱族而爱国,由各族团结而全国团结,诚为文化建设所当务者。"此发自肺腑的中肯之辞,是今中华儿女之共同心声。
李氏宗谱多不胜数,然元代以前的大多因兵灾战乱而夫失,现存的绝大多数为明清以来的续修家谱。尽管年代久远,远祖难寻,然而续修之家谱都本着忌虚求实之心,详今略古,不求功利浮名,而抱敬祖存真之志。
李氏重修谱,福建连城《文川李氏七修族谱》则是很好的典型。文川,为今福建连城县蓬峰镇,在这样一个不出名的小地方,却保留了二本90卷之长的李氏族谱,其体例十分完整。在旧谱世系之外(共30世,世代清晰),又设前编、后编、祀曲纪(宗祠配享、祠记联句、祠坟各祖祝文)、烈传纪(实录、行状、像赞附)、国恩纪(牌坊赠匾、旌表、看语、敕谕、诰命、题名)、文学纪(赋记序、疏书、启题、咏赠、答诗书),还有序记纪、志铭纪、祭文纪,仅从体例来看,实为一本不可多得之通谱。
《文川李氏七修族谱》中的《城南七修族谱序》把修谱的作用叙述得很清楚:"谱者,籍录也。家乘以纪世族统系者,谓之谱。自宋欧、苏两文公各创体例,而宗法以明,且隐寓劝惩,范围一族之人心,使之诵先芬而生观感,守祖训而戢乖张,实有陶政教法律之先者。谱之有益于社会、国家,顾不伟欤!"
李氏宗族以修谱来明宗法,寓劝惩,使族人恪守祖训,遵守国家的政教、法律,确实是件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好事。
一、姓氏源流
李姓源出有三:

1、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到女华之子皋陶之时,作了尧帝的理官(相等于现在的法官)。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理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理姓家族将面临灭族之灾。在这种情况下,理徵有一儿子叫利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难。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 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3、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李姓的祖根所在地是河南省鹿邑县,也是老子的故乡。

二、迁徙分布
纵观历史,李姓人氏大体形成两大系源。一支在陇西,即今甘肃省境,一支在赵郡,即今河北省境。以这两支为主,形成了中国李姓的源流,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据《李氏族谱》记载,在陇西这一源系中,出了李渊一家。他们建立唐王朝之后,随唐王朝的强盛,李姓也日趋强盛。源于赵郡的那一源系,繁衍情况更甚,在不几代的时间里,就成为当地的盛族,高居张、王、刘、赵诸大姓之上。以后,河北这支李姓家族,先后分成三组,西到山西,东到山东、安徽,南到河南、湖广,扩迁到更大的范围。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三、历史名人
李 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
经》。

李 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
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
神。

李世民:唐太宗,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 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
仙"。

李 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
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
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闻名于世。

四、李姓的分布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已超过1个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9%。

在今日中国,李姓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北、四川、东北三大块。具体从其绝对人口数量在全国的分布来说,又集中于河南、四川、山东三省,这3省的李姓人口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29%。其中,河南一省的李姓就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0.8%,是李姓人口最多的省;四川李姓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0.1%,排在第二位;山东李姓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8.3%,排在第三位。其次分布于河北(6.7%)、广东(5.8%)、湖南(5.6%)、湖北(4.9%)四省,这4省的李姓人口合占全国李姓人口的23%。另外,东北三省的李姓人口也占了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0%。

从李姓人口在当地各姓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来说,河南省也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占该省总人口的10.2%。李姓是中国西南、华北地区最常见的姓氏。在中国云南、四川中部、河北、河南、山西、甘肃西南、青海西部、山东 山东北部、吉林、黑龙江大部,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9.2%以上。在四川东部、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北部、江西西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甘肃东部、宁夏、内蒙大部、辽宁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总人口的6.9-9.2%。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大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广西南部、海南、新疆北部、甘肃西部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为2.3-6.9%。其他地方的李姓所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则在此比例之下。

五、第一人口大姓

(北京新华电)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在他的著作《中国姓氏》一书中指出,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当代李姓人口已达9500余万,为中国第一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7.9%。

其研究同时证实:如果加上少数民族中的李姓和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1亿,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

袁义达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中国李姓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单单李姓称帝先后建立的政权就有12个。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姓人才辈出,从春秋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李耳开始,战国水利专家李冰、秦朝政治家李斯、西汉名将李广、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不胜枚举。

袁义达和他的合作研究者张诚同时指出:汉族李姓的渊源主要来自三大支:嬴姓、姬姓和外族的改性。根据历史考证,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并发展为国中第一大姓。
第2个回答  2008-10-15
去百度查‘李氏族谱1111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0-10
到博物馆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