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data/md5_content_title/16/16f5174ae345c5e0efa9bd97cf949a04.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8

Warning: flock()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9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75
藏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 88问答网

藏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如题所述

扎木年,是藏族弹拨弦鸣乐器。藏语“扎木”是声音,“年”为悦耳好听之意,“ 扎木年”意为声音悦耳的琴。

鹰笛,是藏族的一种特色乐器,又称鹰骨笛子,是由秃鹫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鹰笛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省的藏族地区。

扩展资料

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札木聂、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

其中的札木聂、牛角胡、大号、竖笛最富有特色。札木聂即六弦琴,据传已有600~700年历史,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和札木聂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牛角胡,藏语称“比汪”或“比庸”,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子及折嘎伴奏。由于琴弓较短,演奏时凡旋律中的长音,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形成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竖笛、骨笛流传于牧区。

竖笛用木制,骨笛用鹰腿骨或羊腿骨制成,音区高,音量小,声音尖细,常用以吹奏牧歌曲调。大号,藏语称“同钦”,铜制,管身无孔,长约3米,下端有大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宏大,多用于寺院仪式活动及藏戏音乐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藏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9

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札木聂、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其中的札木聂、牛角胡、大号、竖笛最富有特色。

札木聂即六弦琴,据传已有600~700年历史,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和札木聂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

牛角胡,藏语称“比汪”或“比庸”,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子及折嘎伴奏。由于琴弓较短,演奏时凡旋律中的长音,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形成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

竖笛、骨笛流传于牧区。竖笛用木制,骨笛用鹰腿骨或羊腿骨制成,音区高,音量小,声音尖细,常用以吹奏牧歌曲调。大号,藏语称“同钦”,铜制,管身无孔,长约3米,下端有大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宏大,多用于寺院仪式活动及藏戏音乐中。

扩展资料:

著名藏戏艺人有扎西顿珠、阿玛次仁等;《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有仲克扎巴玉梅等;民间歌手有阿麦惹(已故)、穷布珍(已故)、安妮等。歌唱家才旦卓玛,作曲家白登朗吉、格桑达吉,指挥家俄珠多吉等,是建国后培养出来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汉族作曲家罗念一等长期扎根高原,为发展民族音乐事业作出可贵贡献。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绒藏族很少见是没有文字的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

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天竺传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也是人类重要遗产。

“藏”为汉语称谓,自称“番”,(藏语音为“博巴”)。藏语对居住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称谓:居住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人自称为“堆巴”,后藏地区的人自称为“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为“卫巴”,居住在西藏东境、青海西南部和四川西部的人自称为“康巴”,居住在西藏北部及川西北、甘南、青海的人自称为“安多哇”。“巴”、“哇”藏语意为“人 ”。

藏族他称亦很多:唐宋时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清时期称“西蕃”、“图伯特”、“唐古特”、“藏蕃”、“藏人”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藏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11

1、札木聂。又称扎年。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据藏文史书《红史》载,扎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入。

2、牛角胡。即“必汪”,藏族弓拉弦鸣乐器。藏语因方言不同又称必庸、必央、巴汪、日阿杂、则则、扎尼等。汉族称弦子、牛角胡或胡琴。

3、根卡。,是藏族弓拉弦鸣乐器。历史悠久,来源于古代波斯,最早只用于古典歌舞“囊玛”的伴奏,未在民间流行。20世纪50年代改革制成高、中、低音系列根卡。音色富有浓厚的高原风味,已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深受藏族人民喜爱,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等地。

4、骨笛是笛子的一种,也是最早的乐器。又称鹰笛或鹰骨笛,藏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边棱气鸣乐器,藏语称当惹。用鹫鹰翅骨制成,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省等的藏族牧区。常用于独奏。

5、鹰笛有两种,一种是藏族鹰笛,另一种是塔吉克族鹰笛,都是由鹰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独奏。藏族鹰笛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省的藏族地区。

扩展资料:

藏族主要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上的西藏以及青海、 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巴、安多3个方言区。卫藏方言区包括西藏全境(除昌都地区外);康巴方言区包括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青海玉树州;安多方言区包括青海海南、黄南、海西、海北、果洛等州, 四川阿坝州,甘肃甘南州。

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藏族音乐-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11

藏族的传统乐器主要如下:

1、弹拨乐器:札木聂、 扬琴

2、弓弦乐器: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 等

3、吹管乐器::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 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

4、打击乐器: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

其中的札木聂、牛角胡、大号、竖笛最富有特色。

扎木聂

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据藏文史书《红史》载,扎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入。

用红木、核桃木或檀香木制,全长108厘米。音箱为半葫芦形,长29厘米,上部较小呈棱形,下部较大呈椭圆形,蒙山羊皮或獐子皮。琴杆细长,指板无品。琴头向后半弧形弯曲,六轴分列两侧,顶端雕刻成龙头或无饰。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

牛角胡

藏语称“比汪”或“比庸”,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子及折嘎伴奏。由于琴弓较短,演奏时凡旋律中的长音,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 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形成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

大号

藏语称“铜钦”,铜制,管身无孔,长 约3米,下端有大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宏大,多用于寺院仪式活动及藏戏音乐中。

竖笛、骨笛

竖笛、骨笛流传于牧区。竖笛用木制,骨笛用鹰腿骨或羊腿骨制成,音区高,音量小,声音尖细,常用以吹奏牧歌曲调。

拓展资料:

藏族音乐

藏族音乐大体上可以分为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

佛教音乐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无词的歌颂曲调。早在12、13世纪前后,就出现了论述藏族民族音乐的专著,如萨迦班达智·贡格坚 赞的《论西藏音乐》等。寺庙中至今保存并使用藏族的 古老图形乐谱──央移谱。

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 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 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器乐等5类。

参考链接:中国民族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0-11

1、“苏那”是西藏的一种宫廷乐器,藏语是“迎宾”的意思,主要用于各种隆重场合迎宾等,和鼓声配合,有“慢吹苏那快打鼓”的说法。

2、鹰笛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由秃鹫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鹰笛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的藏族地区。常用于独奏,有上山、下乡、春播等曲目。

3、扎念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扎念”藏语意为“悦耳动听之声”,扎念琴有六弦琴、八弦琴、十六弦琴等,其中以六弦琴最为普遍,广泛流行于西藏各地。扎念琴体通常由柏木、红木、胡桃木、檀香木制成,蒙皮为山羊皮、蟒蛇皮等。

2014年,扎念琴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4、牛角胡,藏语称“比汪”或“比庸”,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子及折嘎伴奏。由于琴弓较短,演奏时凡旋律中的长音,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形成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

5、大号,藏语称“同钦”,铜制,管身无孔,长约3米,下端有大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宏大,多用于寺院仪式活动及藏戏音乐中。

扩展资料:

藏族被誉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藏族音乐流传上千年,成为藏族群众血液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

追溯藏族传统乐器的历史,古代藏、汉文史籍文献中就有不少关于乐器的记载:作于十三世纪末叶的藏文史著《五部遗教》,记述了吐蕃时期西藏已有海螺、螺号、鼓、铜鼓、铜号、毕旺等乐器;作于十四世纪的《西藏王统纪》,记述了七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在宫中赐宴时,曾有艺人表演鼓舞与乐器演奏。

以铜钦为例,据藏文史籍记载和阿里古格王朝遗址红庙的壁画,铜钦早在十一世纪就已经出现在阿里地区。

藏文史书《贤者喜宴》记载,公元1042年,“阿底峡在芒域贡塘住了一年,然后来到了布让(今阿里普兰县),尊者强曲韦用盛大的仪式进行迎接,为欢迎专门制作了过去从未见过的黄铜号”,并且在阿里普兰湟吾拉山上迎请阿底峡时首次奏响。

参考资料:中国西藏网-西藏民间传统藏乐器:流淌千年的音乐瑰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