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兆头的关于小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4

主角之一名叫克鲁利,穿着时尚,开的车是本特利,除了毁灭人类之外没有固定工作——因为他是魔王撒旦的手下。
另一位主角名叫亚茨拉菲尔,珍本书商,业余魔术师。他是个天使,给上帝干活儿。
还有一位主角名叫亚当,普普通通的一个小孩。当然,这本书里没几个普通人,尤其是这一位。他的真实身份是:神之大敌、诸王的毁灭者、无底深渊的天使、名叫恶龙的猛兽、此界的王子、谎言之父、撒旦之种和黑暗之君。一句话,撒旦的亲儿子。
本书讲述的是世界末日的故事,也就是善恶大决战。问题是,亚茨拉菲尔和克鲁利(天使和魔鬼)本是几千年的老朋友,经常喝酒聊天,而且结成了同盟,对各自上司交办的差事都敷衍了事。还有,亚当这个撒旦之子也觉得地球挺不错,把它毁了怪可惜的……
剧中人物
人类史最后十一年某些事件纪实,与即将登场的:《艾格妮丝·风子精良准确预言书》完全吻合  由尼尔·盖曼及特里·普拉切特编汇校订,并添加富于教育意义之注脚及智慧箴言
  超自然生灵  上帝(上帝)  米伦达(上帝之声)①  亚茨拉斐尔(天使,兼职珍本书商)  撒旦(堕天使,神之大敌)  别西卜(堕天使,地狱王子)②  哈斯塔(堕天使,地狱公爵)③  利古尔(堕天使,地狱公爵)  克鲁利(一个不能说堕落,更像是慢慢悠悠往下溜达的天使,)
   天启四骑士  死亡(死神 )  战争(战争)  饥荒(饥荒)  污染(污染)
  人类  不可奸淫·帕西法(猎巫人)  艾格妮丝·风子(女预言家)  牛顿·帕西法(工薪族兼职猎巫人二等兵)  安娜丝玛·仪祁(实用神秘学家兼职业后人)  沙德维尔(猎巫人中士)  特蕾西夫人(放浪女人[仅限每天上午,周四全天可以安排]兼灵媒)  玛丽·饶舌修女(圣贝利尔唠叨修会的拜魔教修女)  扬先生(一位父亲)  泰勒先生(居民委员会主席)  一位速递员  他们  亚当(敌基督)  佩帕(一个女孩)  温斯利戴(一个男孩)  布赖恩(一个男孩)  西藏人、外星人、美国人、亚特兰迪斯人及其他稀有奇异生物之最终审判日大合唱团  以及  狗狗(恶魔地狱犬及恐猫者)
注:【① 米伦达 :据称是上帝的代理人、书记官,象征智慧和博学。】  【② 别西卜 :圣经中记载的鬼王,其名意为苍蝇之王。】  【③ 哈斯塔 :是美国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所创造的克苏鲁神话 中的一个邪恶形象。哈斯塔的别名又叫“无以名状者”或“深空星海之主”。】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简评《好兆头》(犹太谚语)
这句谚语带给我灵感,我常想象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有一天突然听到上帝的笑声,欧洲第一部伟大的小说就呱呱坠地了。小说艺术就是上帝笑声的回响。
为什么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呢?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愈远。人们愈思索,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就愈远。因为人从来就跟他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当人们从中世纪迈入现代社会的门槛,他终于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堂.吉诃德左思右想,他的仆役桑丘也左思右想。他们不但末曾看透世界,连自身都无法看清。欧洲最早期的小说家却看到了人类的新处境,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艺术,那就是小说艺术。 (米兰·昆德拉)    我承认这是个坏习惯,看《好兆头 》的时候手边依旧堆了不少常用资料书:中英文版《圣经》、《历代基督教信条》、彭彼得的《基督教思想史》、休谟的《自然宗教对话录》、《人性论》、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詹姆斯的《宗教经验之种种》、库比特的《后现代神秘主义》……以及一堆堆当代宗教哲学论文选,当然,还有中英文版《失乐园》,翻上数页就不自觉地去查找典籍出处。  看到一半,索性把所有资料都扔掉,一边笑一边专心读故事,很简单的故事:  亚当误食智慧之果,被放逐出伊甸园。之后,随着敌基督,也就是《启示录》中毁灭世界的666(亚当家的门牌号码……)之兽的诞生,预言中的千僖年审判日到来。  “羔羊揭开七印中的第一印,随着四活物中的一个说了声“你来!”一个手持弓箭、头戴冠冕的常胜者骑着一匹白马出现了;羔羊揭开第二印,随着另一声“你来!”一骑红马者出现了, 并被赐与权柄和一把大刀,示意他可以从地上夺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杀;这时第三印揭开了,一人手拿天秤,骑一匹黑马出现在约翰眼前,还可听见四活物中好象有声音说:‘一钱银子买一 升麦子,一钱银子买三升大麦;油和酒不可糟蹋。’第四印揭开了,第四个生灵又说了声“你来!”一个骑着灰马者显现了,这骑者名叫“死”,随着他一起的是阴曹地府,他们所得赐的权柄,是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毁灭地上四分之一的人。”(《启示录》)  大约就是这样,“天启四骑士”聚集,人间一片混乱,眼看一场天界与魔界均将按照天命的安排开始筹备已久的超华丽大战……然后……  然后敌基督亚当(这名字,嘿)说:“你们大人好无聊,我不要玩了,都回去吧。”  于是战争结束,皆大欢喜。
(来自豆瓣用户呱啦啦的部分评论 )
《拼贴·反讽·戏仿》
郭卫文 文
十七世纪英国诗坛巨人弥尔顿,在其规模宏大的长篇叙事诗《失乐园》中,使人们领略到了魔鬼撒旦的魅力。尽管诗中的撒旦代表着贪欲与邪恶,但他身上那种不屈不挠、威武坚强、敢于挑战权威、背叛上帝的精神却使他成为作品中最饱满、最动人的艺术形象。诗中另一个叛逆英雄亚当,在勇尝禁果之后,内心世界日益丰富,渐渐充满了理智、情感、幻想和“自由意志”。“偷吃禁果”这一“犯罪”事件在弥尔顿笔下成为人类摆脱蒙昧,走向文明的转折点。其中的寓意是:没有对权威的叛逆,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
《好兆头》——英国当今走红作家尼尔·盖曼和特里·普拉切特二人合作的幻想小说,同样的题材——失乐园,同样的主题——人类只有依靠“自由意志”和“爱”才能摆脱末日危机,走向幸福。令人称奇的是,弥尔顿《失尔园》中的悲壮情调在《好兆头》里转换成了一种轻喜剧风格。读者们都知道,优秀的喜剧能使我们发现人类自身的愚蠢、荒唐和违情悖理,从而增强我们识别丑陋的能力,反思自身担负的历史责任,勇敢地与自己丑恶的历史诀别。但要想在无损题材严肃性的前提下,将传统悲剧用喜剧形式展现出来,实在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尤其是两人合写,稍有不慎,就容易搞成一台格调低俗的闹剧。
说实话,在我个人有限的阅读经验中,还从来没读过《好兆头》这样由两位名牌作者联袂合写的幻想小说。一般而言,小说创作非常讲究叙事视角的个性,叙事视角好比一个引领读者观赏风景的摄像镜头。控制镜头的叙事者,每个推拉摇移的小动作造成的视角变化都会直接对读者产生暗示和影响。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作家的创作个性常常通过叙述动作的特点得以体现,正因为如此,保持叙述动作(或者叫叙事声音)的一贯性,几乎成为叙事性文艺作品创作的一条潜规则。即便在中国传统叙事曲艺“双口相声”中,表面看似乎有两个叙事者、两种声音,但一“逗”一“捧”,分工明确,实际控制叙事动作的是“逗哏”,“捧哏”并没有多少表现个性的机会。不过这一次的《好兆头》,却使我们有机会看到两个“逗哏”的同台表演。
偏偏两位出场的明星都个性张扬,锋芒毕露:特里·普拉切特,以《碟形世界》系列享誉全球,其谑趣横生的连珠妙语,给幻想文学爱好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尼尔·盖曼,这几年光芒四射,连续推出的《美国众神》、《乌有乡》等多部作品,行文跳跃轻灵,故事机变迭出,连素来目中无人的斯蒂芬·金也由衷称赞他是一座“装满故事的宝库”。用“google”和“百度”一搜,发现两位明星在中国的拥趸数量令人咋舌。
两位明星在小说的扉页(开场白)上一本正经地注明:本书“由尼尔·盖曼及特里·普拉切特编汇校订,并添加富于教育意义之脚注及智慧箴言”。这句自卖自夸的标注向读者强调:“脚注和智慧箴言”才是该书的最大看点,故事本身并不重要,真正的精彩之处在于我们两位“编汇校订”者化腐朽为神奇的叙述动作。不妨把这句带有玩笑性质的题注当作阅读时的一个参照坐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与两位作家的叙述动作相对应,《好兆头》中的主要人物除“亚当”这个圆心之外,也呈现出两两相对的现象。“天使亚茨拉菲尔”和“敌天使克鲁利”、“猎巫者后人牛顿·帕西法”和“预言家后人安娜丝玛·仪祁”、“沙德维尔”和“特蕾西夫人”,当然,还有隐藏在幕后的“上帝与撒旦”。
很想知道两位作家在写作时的具体分工,可惜没能查到相关资料,我在阅读过程中忍不住推测:说不定两位是通过抽签来决定各自所写内容的。比如,一位抽到写克鲁利,另一位就写亚茨拉菲尔;或者一位先挑中写牛顿,另一位就只好写安娜丝玛了。写“亚当”的部分和其他一些零碎片段估计出自尼尔·盖曼之手,一来因为他的名字排在前面,二来描写孩子的嬉戏和笑谈时,感觉叙述招式隐隐与《译文版》上过去登载过的《卡萝兰》有相似之处。
两位作家选择了联合写作时效率最高的蒙太奇结构方式:拼贴加镶嵌。两位作者按预先设定的方案分别打造零件,最后再将完成的零件抛光组接成为一体,类似电影的制作流程。事实上,两位作者采用的写作文法也是剧本式的:用进行时态描述一幅幅类似电影的画面。这种拼贴的结构方式有三个主要特点。其一是便于增加叙事的点与线,拓宽叙述视野(比如小说中插入的亚特兰迪斯浮出海面等章节),使情节呈现多维演进态势;其二是调节叙述节奏,使叙述动作显得有张有弛;其三是给读者留出阅读空白,使叙事本身更富弹性。美国著名作家纳博科夫非常喜欢拼贴带来的趣味,他曾以毕加索风格的绘画作品为例,指出欣赏后现代拼贴艺术的一个窍门:“当一小块一小块的碎片在你的头脑中重新组合起来,显露出一个统一体时,它的美才能真正被你品尝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