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景>>与<<济南的冬天>>都是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来抒情.试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2-07
两篇文章开头都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各自冬天或冬景特点的。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来绘景。都注意色彩的搭配描摹。《济南的冬天》注重景物描写的形象逼真,并借此表达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而《江南的冬景》写景时,重在写意,以舒缓的笔调书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前者重在优美景物的描摹,后者重在美好意境的传达。

《济南的冬天》与《江南的冬景》阅读比较

  老舍《济南的冬天》和郁达夫《江南的冬景》同是写景抒情的美文,其立意、手法等多有相通之处,这里作一个简约的比较。
  两篇文章开头都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各自冬天或冬景特点的。
  《济南的冬天》直接将不同地方的气候特征加以比较,以北平的刮风和伦敦的多雾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特征,而“温晴”正是本文的文眼。《江南的冬景》其手法如出一辙,开头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北国的冬天,寒冷而多风雪,“或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人们只能“蛰居”室内。而江南的冬天则不同,“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两日┅┅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吱叫,泥地里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之后,作者得出结论,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而这明朗的情调正是江南冬景的高度概括。
  它们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来绘景。
  《江南的冬景》的第7节中有这样的句子,“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显然,这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描绘冬景的,使整个画面多了一份韵致,成了一个浑然的境界。再如,作者用古诗词中名句来描绘江南冬雨的景致,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等,古诗句不仅使景物的描摹传神,更使文章富有一种韵味,增添了文章丰厚的文化内涵。《济南的冬天》也有一些地方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但多借助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就是借助想象和拟人的手法将小雪后的济南小山写得活灵活现,神韵毕致。
  两者都注意色彩的搭配描摹。
  《济南的冬天》有,“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青、黑、白、银、蓝、暗黄等各种色彩互相搭配,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面。而《江南的冬景》也有这样类似的描述,“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这是文章第5节午后冬景图中的一段生动的描写,红、白、赭、绿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以上三点多在相同或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济南的冬天》作者注重景物描写的形象逼真,并借此表达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而《江南的冬景》写景时,重在写意,以舒缓的笔调书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因而,其文更多的是在意境的营构上下工夫,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江南冬天的温暖晴和,以及这种天气下人们的悠闲快活。前者重在优美景物的描摹,后者重在美好意境的传达。如果说前者让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话,那么后者则是让你情不由衷,感同身受。于是,你也不得不像作者那样“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