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中,两位著名演员的表演让观众吐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跨过鸭绿江》中,两位著名演员的表演让观众吐槽

《跨过鸭绿江》人物刻画很认真,战争场景气氛都好,就是在具体战术和战斗细节上瑕疵多点。比如杨成武安排好的打坦克战术配合,到时候根本没表现,只是注重表现本方的惨烈牺牲,为了表现牺牲让很多战士直挺挺地迎着子弹冲,轰炸机到头顶投下炸弹才隐蔽卧倒,显得我战士毫无战斗素养。为了表现牺牲而牺牲,矫枉过正。还有狙击卧倒战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好战术细节,模仿苏联电影也行啊,真着急。战术战斗细节的逻辑性合理性太差,有时像纪录片,这么好题材的电视剧,出现这些瑕疵,太遗憾了。希望再重拍或者拍电影来弥补。

这部剧里的铁源阻击战拍得就不咋地。铁源阻击战打得非常的惨烈,面对美军的强势进攻志愿军采取了小股多群的战术,众多的志愿军如水银泻地般的隐藏在阵地的各个地方,沉着冷静的等待着美军的进攻,出其不意的给进攻的美军以沉重的打击。虽然打的惨烈无比,但也把美军打得胆寒无比。在强大的空中和地面炮火的攻击下,美军认为阵地上不会有生命的存在了,每当美军攻到志愿军防守的阵地上总有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响起,给美军重大的杀伤。沉着冷静,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志愿军以劣势装备战胜美军的法宝。 而剧里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迎着美军的坦克机枪冲锋,这不是送死吗。靠这样的战术是守不住阵地的。

艺术当然讲究夸张,但是不能什么时候都讲夸张,电影电视剧中的两个人恋爱也夸张,就应该分清时代背景了。我们60年代恋人一起走路还是马路左右一边一个呐,即使是这样,当时还被人见笑呐,两个人还觉得非常的不自在。拍电影电视剧中,我看50年代前还有搂搂抱抱,这就不属于夸张范畴里的了,而是离奇了。解放前后,恋人都是瞄看对方眼睛互相对视一下都会脸红的,这就算是火花了。那么说男女之间在工作中就没有对视的时候吗?有,当然了,如果互相没有内在的爱情,在生活和工作中互相对视一下,也是正常的,也是无意中的事情。

抗美援朝战争本是中国军人在世界战争史上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也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伟大战争。它的胜利使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一雪前耻。但《跨过鸭绿江》整个剧情的演绎太让人失望!没有表现出中国军人的智慧和豪气。尤其是战争第二阶段美军换将后突出表现了美军司令李奇微的睿智和嚣张,而我军处处都被动,看得心情都十分沉重,丝毫激发不出抗美援朝胜利的自豪感。本剧的艺术感染力比《亮剑》差得太远。

不是不能加进一些感情戏,但不能加过了,可以通过一些眼神或者含蓄的表露就行了,当观众们自己去感觉这种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这样才能丰满一些角色,更能体现先烈们舍小家尽忠报国的伟大情怀,你赤裸裸的演感情戏就有点不负责任了,弄得像偶像剧一样,这就有点不伦不类了。长津湖的事中美双方都极力回避,志愿军真实的状况大概没有谁能还原:一是太惨不忍睹,二是他们太强悍。美国人也不是白给的,在那么强大的虎口中脱身,也是非常惨烈,惨烈到不敢回望。所以他们也很少提起。

朝鲜战场的惨烈程度是超出现在人们想象的。我八十年代中学时代,校长是上海人,在朝鲜战场上的翻译。当时讲在朝鲜从军多,战死得多。找女人结婚的条件是一条毛巾,一个脸盆。 中国军人是不可以和朝鲜当地人结婚的。我的一位战友的父亲是入朝 汽车 兵。其父是把他朝鲜的母亲装在汽油桶里拉回来的。八几年时,她母亲也只会简单的汉语对话。 听一位山西大同的入朝老兵讲,太惨了!战争中的惨烈是超乎和平时期人想象的。美方飞机的轰炸飞机飞临上空,当地老百姓四处躲避。大都认为铁路桥架下的桥墩处最结实,其实正好正反。飞机轰炸目标就是后方补给线的桥梁。结果被压在废墟下。晚上就会有军列通过,是救压在下面有生命者还是抢通桥梁?军令如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