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是修辞手法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问题一:象征是修辞手法吗 象征手法
含义: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是一种复杂的修辞
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白杨礼赞》、袁鹰的《井冈翠竹》、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些文章描写的对象不同,语言的风格各异,而且有白话,有文言,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作者都不是单纯地赞美松树、白杨、翠竹、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的手法”。如果再分得细些,还可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称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物说理(或议政)”等。
比喻是不同语境间的交易。如果我们把不同的语境分为喻体与本体,根据喻体与本体的距离,我们可以划分出明喻和隐喻:喻体与本体相互接近的,我们称之为明喻;而喻体与本体相距较远的,我们称之为隐喻。此外,明喻的喻体与本体往往是类质的,而隐喻的喻体与本体往往是异质的。明喻的修辞形式十分明显,即常常把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绩(本体)联系起来。它的形式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使人一眼就看出是比喻。而隐喻的用法比明喻进了一层,不显露比喻的形迹,本体喻体融为一体。比如:“鸭子像池塘里顾盼的小公主”,这是明喻;“你看风还戴着黑盔,提着飘飞的刀子”,这是隐喻。而象征则是只出现喻体,本体只能通过暗示和联想;或喻体对本体形成固定的替代而完成。如布莱克的“老虎”、博尔赫斯的“迷宫”等就是最著名的象征,因为在诗中反复出现的是象征物,但并未交待明确的被象征物。
而象征是更复杂的修辞,柯尔律治曾说过:“一个思想,在这个词的最高意义上,只有一个象征才能传达。”象征又分为寓言式象征和非寓言式象征。寓言式象征是指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不是靠暗示和联想,而是靠固定的替代,这样的象征往往形成一个固定的型式。非寓言式象征则是在特定语境下,靠暗示和联想而实现的象征。象征还可分为公共象征和私设象征:公共象征是某种文化传统中约定俗成的,读者都明白是何所指的象征。而私设象征则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靠一定的方法建立起来的象征。

问题二:象征实修辞手法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不是的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关于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记得采纳啊

问题三:象征手法是修辞还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属于表现技巧的一种。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类比、烘托、对比、渲染、修辞。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所以说,象征是表现手法。

问题四:关于一种叫“象征“的修辞手法 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例如: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②〈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 *** 《七律・冬云》)
③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高尔基《海燕》)
④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⑤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茹志鹃《百合花》)
例①中,借“黄鹂鸣翠柳”象征“大地回春的气象”,借“白鹭上青天”象征“脱离避难生活”,借“西岭千秋雪”象征“久滞客中的绝望”,借“东吴万里船”,象征“希望终于到来”。全诗通过象征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渴望回乡和无限喜悦的心情。
例②中,借“雪”、“寒流”、象征“国际上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掀起的反华的逆流”,借“虎豹”、“熊罴”、“苍蝇”、等象征“貌似强大,本质虚弱的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借“暖气”象征“坚持马列主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用“梅花”象征敢于冲破困难、战胜困难的马列主义者和革命战士“。
例③中,用“海燕”象征“英勇战斗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用“暴风雨”象征“日益高涨,迅猛异常的革命形势”。
例④中,用“半边红”象征“革命的北朝鲜”,用“半边黑”象征“暗无天日的南朝鲜”。
例⑤中,用“百合花”象征军民之间纯洁、深厚的感情。上面这些象征是拿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人的品质或社会现象的本质,目的是激发人们的感情,深刻地认识这些本质特征。在象征这种修辞形式中,本体与征体之间是一种外在联系,就是说征体和本体在心理感觉上必须相关联,必须合乎传统习惯,必须明朗积极,富有革命意义,全凭读者智慧的桥梁把征体和本体联系在一起,这是“象征”区别于“借代”或“借喻”的主要特征。
应该注意:从词语着意加工方面来看,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从文章的艺术构思来看,象征又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这是文艺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交叉现象。有人承认象征是修辞格,有人不承认,我们把它收作辞格,以供讨论。
mypage.zhyww/post/200608/122099...>>

问题五:什么是象征的修辞手法? 象征手法
含义: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是一种复杂的修辞
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白杨礼赞》、袁鹰的《井冈翠竹》、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些文章描写的对象不同,语言的风格各异,而且有白话,有文言,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作者都不是单纯地赞美松树、白杨、翠竹、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的手法”。如果再分得细些,还可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称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物说理(或议政)”等。
比喻是不同语境间的交易。如果我们把不同的语境分为喻体与本体,根据喻体与本体的距离,我们可以划分出明喻和隐喻:喻体与本体相互接近的,我们称之为明喻;而喻体与本体相距较远的,我们称之为隐喻。此外,明喻的喻体与本体往往是类质的,而隐喻的喻体与本体往往是异质的。明喻的修辞形式十分明显,即常常把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联系起来。它的形式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使人一眼就看出是比喻。而隐喻的用法比明喻进了一层,不显露比喻的形迹,本体喻体融为一体。比如:“鸭子像池塘里顾盼的小公主”,这是明喻;“你看风还戴着黑盔,提着飘飞的刀子”,这是隐喻。而象征则是只出现喻体,本体只能通过暗示和联想;或喻体对本体形成固定的替代而完成。如布莱克的“老虎”、博尔赫斯的“迷宫”等就是最著名的象征,因为在诗中反复出现的是象征物,但并未交待明确的被象征物。
而象征是更复杂的修辞,柯尔律治曾说过:“一个思想,在这个词的最高意义上,只有一个象征才能传达。”象征又分为寓言式象征和非寓言式象征。寓言式象征是指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不是靠暗示和联想,而是靠固定的替代,这样的象征往往形成一个固定的型式。非寓言式象征则是在特定语境下,靠暗示和联想而实现的象征。象征还可分为公共象征和私设象征:公共象征是某种文化传统中约定俗成的,读者都明白是何所指的象征。而私设象征则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靠一定的方法建立起来的象征。

问题六:象征属于修辞方法吗? 不是,象征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用典,比兴,讽刺,渲染。而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对偶,排盯,设问,反问,反复,反语,双关,博喻,通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