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孩子的事没做到,孩子会模仿大人“说话不算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我认为,在养育关系中, 孩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很听话的。 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和习惯, 都是模仿身边的大人。 一般情况下,谁带孩子, 孩子吸收对方的行为模式就越多。 只有当养育者向孩子传递出了让孩子不听话的信号, 孩子才会在互动中变得不那么听话。 哪有专门让孩子不听话的家长呢? 是的,是没有人故意做让孩子不听话的事情, 可有没有无心插柳插出“不听话”的后果呢? 关键在于养育者。 往往是先有大人的说话不算话,才有孩子的不听话!

美国研究发现,3岁半以后的孩子, 有一个能力会突然成长很快, 那就是「大人说到没做到,他就模仿不遵守约定」。 而且,被这样教大的孩子, 还会变得更执著,更想被立刻满足, 自制力变差,原因全在于孩子觉得大人不值得信任。 你身边有随便跟孩子说说的大人吗?大人怎么教, 孩子就变成怎么样,快看看这篇吧~

「我现在就要!」面对孩子无法等待,爸妈该怎么办? 我之前推荐过一本书「棉花糖的诱惑」, 作者是一位德国的神经科学家, 其中提到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或称之为延迟享乐实验。 研究人员给四岁儿童一颗棉花糖, 同时也给了一个选择,你可以立刻吃掉棉花糖, 或者是等我回来后再吃, 不过如果你可以等到我回来后才吃棉花糖的话, 那我就会奖励你,再给你一颗棉花糖。 研究追踪这些儿童长大,发现当初能够等待的孩子, 在他们14岁时不仅社交能力较高,自信心较强, 也有较高的专注力、抗压性高、行为举止较为理想, 更重要的是学业成绩也较优秀。 大人对孩子说话不算话,让小孩3岁半后的自制力变差! 有趣的是另一个实验,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Celeste Kidd所设计的, 她重新进行棉花糖实验,但他在实验进行前, 先让每位受试儿童去经验这个研究人员是否值得信任。

结果发现,对研究人员感到失望的组 相较于遵守承诺的研究人员组, 受试儿童平均等待的时间短了三分钟。 这也意味着,3岁半的孩子, 就已经学到如果大人是会不遵守约定, 那么我就是该执著于需求的立即满足–我就是要现在。 这个世代的年轻爸妈,包括我们, 也许都该检视一下我们的自制力。 自制力不足的人, 很容易迷失于自己的冲动和情绪激动之中, 你也就容易被人情绪勒索。 当然,这对商人的行销是有利的, 尤其现在网购正夯,当你看了脸书、部落格, 发现「咦!这项商品好像很多人买耶, 这么多人买应该是真的很好吧!那我也来买一个看看。」 结果就下单,买来之后可能就后悔, 其实好像没有这么好,家里就堆了不少没有用的商品。 这就是在购物前没有自己好好分析,它真的适合你的现况吗?

幼儿时期的教养,是自制力养成的关键 过去我曾经答应过孩子某个好表现过后, 可以到书局买贴纸(这是他那时最爱最爱的奖励)。 书局的贴纸其实单价都较高,当然回家后, 孩子就把他当成大人的奖励贴纸,或自己贴一贴就没了, 每次我都会跟孩子讨论沟通贴纸的价值, 一两次后,我觉得应该可以引导孩子思考, 是否能够等待一下换大礼。

我跟孩子沟通, 其实2次贴纸的钱就可以买一个大富翁桌游, 而且桌游可以很多人一起玩, 可以一直玩,不会像贴纸一下就用完。 结果,孩子想了想,真的决定这次不买, 省下来,等到下一次在买大富翁。 而事后,我再问孩子, 孩子也相当开心自己当初的决定, 不要贴纸选择大富翁呢! 其实人天生有具有学习自制力的能力, 因为我们具有优于其他动物的「前额叶」, 它是自制力的神经生物基础。 但你不塑造它,它是不会自然形成的!

尤其现在社会诱惑越来越多,性、毒品、 可能损害健康的食物或用品等,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引导自制力, 难道你期待到了小学、青少年时期, 孩子有了同侪支持,还会真的听你的吗? 4方法培养孩子自制力 1.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 认识自己的感受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不只要让孩子们知道到这个情绪,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辨别、说出自己的心情, 以避免闷在心理导致崩溃、情绪爆炸。 2.建立规矩 所有孩子都讨厌大人设下的规矩。 但实际上,规定反而能让孩子知道界线在哪里。 你划出了界限的同时, 也是在帮助他们练习自制、掌控冲动情绪。 有罚则的世界也促使他们行动之前先三思后果。

3.增加户外运动 带孩子出门,鼓励他们运动, 消耗过多的精力、减少冲动行为、保持健康。 运动讲求纪律、团体合作、缜密计画和终极目标, 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强化自制能力。 4.以身作则 孩子都是从环境中学习长大的, 爸妈的任何微小动作都大大地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 所以,在教孩子自制力的同时, 大人也需要注意 「以身作则」,做好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控管, 否则说一套做却是另外一套,孩子会失去改变的动机与意愿。 孩子自制能力的学习不仅仅是来自你的教导, 有时也会被其他因素所影响, 例如注意力不足过动(ADHD) 智能障碍、自闭症、强迫症或甚至忧郁症。 当你发现孩子有严重情绪控管自制能力问题时, 建议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有助于根本了解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