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人差点被授大将,他们是谁?既无许世友,也无刘亚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1955年,5人差点被授大将军,他们是谁?既无许世友,也无刘亚楼!

1955年中央军委对全军将士授衔,一共有10位名声显赫的杰出军事家被授予大将军衔,这10人分别是:战神粟裕、为中国革命立下大功的徐海东、战略家黄克诚、幽默大师陈赓、政工大将谭政、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老革命家张云逸、毛泽东的“大警卫员”罗瑞卿、四方面军的旗帜王树声以及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

但鲜为人知的是,曾经有5位高级将领也被中央列入大将名单,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最终入选,但他们最后都被授予上将军衔。

那么,问题来了,这5位神秘的高级将领是谁呢?

我们在不同的文章中看到,有5位功勋卓著的开国上将,本来也可以授予大将军衔,这类的文章在网上有很多。但多数都是作者个人的一厢情愿,他们的观点既没有史料支撑,也没有老一辈的回忆录作佐证,只能算是小说家言。

而本文所列的5位开国上将,则出现在负责授衔工作的彭德怀和罗荣桓两位元帅向中央提交的文件中。

出人意料的是,这5人中,有一些是名声显赫的军事家,也有一些相对低调和内敛,如果不是对军事史有所了解的话,根本没有听到过他们的名字。而且,根据网络上流行的那些军旅小说,许世友和刘亚楼两位传奇人物本应该入选,但事实上这份名单中却没有他俩的名字。

不能不说,许世友和刘亚楼太具传奇色彩了,他们在民间的“呼声”如此之高,和他们为革命所立奇功有直接关系。

许世友出身穷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出家为僧,练就一身过硬的好功夫,这也造就了他攻关必克的性格,一到战事激烈时,许世友往往会脱光上衣,抡起大刀就冲上前去。著名的济南战役中,许世友只用了8天就拿下济南,这样的气魄实在是军中少有!

而刘亚楼则是正宗的科班出身,毕业于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他曾和林彪、罗荣桓搭档,任东野参谋长,战天津正是他的杰作,只用了29小时就拿下固若金汤的天津城,这对逼降强敌傅作义有重大意义。刘亚楼是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而且还是一位会晕机的空军司令员。

按战功,许世友和刘亚楼的确有资格成为大将的候选,要是大将阵容扩容10名,他俩是妥妥的大将!

事实上,呼声更高的许世友和刘亚楼并没有入选这个名单,那么,哪5位革命家差点被授予大将军衔呢?

这5人分别是: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和周纯全。

其中,张宗逊是一野代表人物,是彭德怀的爱将;宋任穷早在秋收起义时就跟随毛泽东;萧克曾任红2方面军副总指挥和八路军120师副师长,仅次于贺龙;王震则被许光达多次推荐代替自己成为大将;周纯全则是红4方面军的代表,曾任政治局委员,地位曾在总指挥徐向前之上。

这5位高级将领中,在民间入选大将名单呼声最高的是萧克。

萧克的红2方面军副总指挥和八路军120师副师长这两个职务含金量太高了,红军时期,中央红军(红1方面军)先不说,红2方面军和红4方面军的总指挥贺龙和徐向前都是元帅,而红4方面军的副总指挥王树声是大将,那么红2方面军的副总指挥萧克按说也应该是大将;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共有6大师长,除了萧克,全是元帅!

所以萧克后来成为上将之首,称为“萧克镇上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萧克没能成为大将,估计是他在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没有突出表现有一定关系,情况类似的还有张宗逊等,如果在大同-集宁战役中张宗逊有出色表现的话,大将军衔是跑不了的!

王震在西北的表现有目共睹,他的贡献实际放在大将中也算很突出的,但最终没有成为大将,还是代表性的问题;周纯全的情况比较特殊,曾在红军时期是风云人物,红4方面军的代表,是57名开国上将中最早进入政治局的,那时地位还在红4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之上,后来一度沉寂,但在东北他做后勤做出了名堂,甚至在抗美援朝中被彭德怀直接要去搞后勤。

宋任穷在部队中的定位更多是政工,解放战争曾任 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原局委员、华野第三副政委等职,级别上绝对是够大将标准的,但由于大将中已经有一个谭政,是政工人员的代表,因此最后宋任穷就成为上将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