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9读10月日记-知行不能合一的根本在于没有真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曾国藩一直都是一个很有执行力的人吗?只怕会让你失望。

廿一日,“客去后,念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因立毁折烟袋,誓永不再吃烟。如再食言,明神殛之”,这是曾氏第二次发誓不再抽烟,而且又把烟袋给砸了。让我们看看这次他到底能坚持多久!

廿三日,戒烟综合症犯了,“归后数时,不一振刷,读书悠忽,自弃至矣。乃以初戒吃烟,如失乳旁徨,存一番自恕底意思。此一恕,天下无可为之事矣。急宜猛省。”刚开始还是可以硬刚的。

有没有没状态却仍然强逼着自己去学习的时候?虽然在学习,但心里却还记挂着别的事情呢?曾氏也时常面临同样的困局。“早起,读《困卦》,心驰出,不在《易》而在诗,以昨日接筠仙诗,思欲和之故也。饭后,强把此心读《易》,竟不能入,可恨! 细思不能主一之咎,由于习之不熟,由于志之不立,而实由于知之不真。若真见得不主一之害心废学,便如食乌喙之杀人,则必主一矣。 不能主一,无择无守,则虽念念在四书、五经上,亦只算游思杂念,心无统摄故也。况本为歧念乎?”这一段议论很有见地。有的人想戒烟却总是不成功,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认清吸烟的危害。知道读书学习很重要,却依然坐不下来读读书,根本原因也只是没有认识到不读书的危害。如果暗恋的人喜欢唐诗,我相信不识字的人也会努力地去有模有样的学那么几首。所以人们行动跟不上认识,在根本上还是认识不到位,没有触及到自己的痛点。比如说科研人员都想做出开创性的工作,但鲜有人能真的做到,说到底还是没搞清楚到底该怎么做。

廿七日,“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现代不是很多企业家都喜欢躲起来静静地考虑大事情吗?现代人要想每天静静地坐一会什么都不干,真的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了。我们要不要来试试?顺便一提,这是首次看到曾氏在笔下提到王阳明。

十月日记读毕。不得不说这个月曾氏写得相当认真,经常大段大段地展开,可见这次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来做这件事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