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政治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贵州大学政治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1、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考虑因素。

我的本科是经济学,经过四年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虽然对这个专业感兴趣,但是不适合继续读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能力有限。本人文科生,数学一向不好,大学时候更是因为经济学所要学习的高级数学、微积分、计量经济学以及宏观、微观经济学中的模型等等而头痛不已。在大三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政治学这个专业,感觉很契合我,不用学数学。所以考研就开始找相关的学校。我本科是一所普通二本,弥补高考的遗憾自己也有一个名校情结,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211,属于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加上查找资料时看到贵州大学的政治学是985学科,并且过去三年在全国高校政治学学科评估当中都为A-,仅次于清北、复旦、人大,学科实力很强;再有就是很喜欢武汉这个城市,所以,综合上述原因我选择的华贵州大学的政治学,开始准备考研。

2、该院校该专业报录情况介绍、考研难度分析

初试复习经验

英语:我的英语学习是从6月份开始背朱伟的单词书,每天一个单元推进,一个月就能搞完,所以到考试的时候,我的单词最少过了6、7遍。7月份开始看田静的句型。

8月份开始做张剑的《黄皮书》,做完按照答案订正和反思;11月份的时候开始看英语作文模板,每天背一篇;12月份开始,每天自己写一篇作文,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写作模板,考试的时候便可以很流畅的写完作文。

思想政治理论:

考研前期不需要太多投入到政治的学习中,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在10月份左右可以每天带着视频看一看。政治的选择题是可以突击的,在10月份看政治的时候可以做肖秀荣的1000题,联系选择题的做题思路。

到了11、12月份,肖四、肖八也会陆续推出,这两个系列需要仔细的做和订正反思,每年的肖四和肖八都可以用来作为押题卷,里面的主观题的答案要做到熟背于心。

625备考

说来惭愧,625是笔者最早开始复习,但最终得分最不理想的一门课。

实际上,今年的625从出题上就已经反映了改革的风向,只背《政治学导论》一本书已经远远不足以应考,这也是笔者625考试失利的主要原因。

整体来看,625作为对政治学原理的考察,相比起808更为灵活,也更加考验个人对于政治学这门学科的积累。笔者推测,在未来,625的出题和批卷将会越来越灵活,也越来越能够拉开分数。

把《政治学导论》看完并背完仍然是复习最主体的部分。《政治学导论》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记忆,只要反复阅读,合上书后可以凭借记忆回想出每一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问题以及杨老师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即可。

其他版本的《政治学导论》可以阅读,但笔者认为没有太大的必要去背诵。相比之下,这几年因为疫情,取消了线下复试,所以笔者猜测,关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内容会在初试中有所体现。

因此,杨光斌老师的《中国政治认识论》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很有借鉴意义。

今年就考了后者里的几个问题,建议大家对两本书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背诵。

另外,学有余力的同学,建议阅读和整理谢庆奎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以及王续添主编的《代表制与国家治理》,尤其是后者,收录了很多人大政治学老师的相关论文。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复习内容是,一定要对杨老师以及其他人大老师的最新研究有所整理和了解。建议大家到人大国关的官网了解师资信息和学院最新会议活动,最好提前两个月开始收集并阅读论文。

在具体的应试策略上,大家一定要把历年真题吃透,真题在书里的分布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那些明明很重要但一直没有考察的题目就要引起重视了。建议大家在阅读完第一遍教材之后开始结合真题找考点,并且通过考点的形式检测自己的复习成效。到考场之后,一般是六道简答,两道论述。建议简答题写一面左右,即500~700字;论述在800~1000字左右。答题一定要清晰,书写尽可能清秀,要注意逻辑和答案的完整性,大家可以提前模拟几次考试,把握好时间。

四、 808备考

相比起625,808的知识体系更加琐碎。但个人认为,808的出题风格和判卷都更加基础,充足的准备足以让大家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和往年一样,人大今年的出题依旧是政治思想占大头,政治制度比重较低。而两门思想史的难度又比较有挑战性,因此,大家一定要把复习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这两门学科上。

1.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政史推荐两本教科书,一本书唐士其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一本是施特劳斯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建议大家先通读唐士其的版本,可以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整体脉络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但这本书不是必选。可替代的有人大陈伟老师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这本书非常厚,但是读起来非常的愉快轻松,适合时间比较充裕的同学。

施特劳斯的那本,可能是翻译的原因,笔者认为读起来比较费劲。但大家还是有必要一字一句地啃完。可以跳过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思想家,但是主要思想家的部分一定要看,并且要按照一定的框架转化为自己的话。读的标准就是如果把书中某个论点出成一道题,要能够依据自己的逻辑写出400字以上的答案。

此外,笔者认为,相比起中国政治思想史,阅读西方政治思想史原著的性价比更高。其中,《理想国》、《政治学》、《利维坦》是必读的,并且必须梳理书中的框架逻辑。其余的经典作家作品可以结合《西方政治思想史》快速阅览。在这一部分,额外推荐人大李石老师的《政治哲学十讲》以及陈伟老师的《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作为补充。

2.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也有两本必读教材,一本是曹德本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另一本是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与西方政治思想史一样,大家可以先整理曹德本的版本,再精读萧公权的版本。人大政治学综合的出题经常是结合原典进行考察,因此,一定要精准地把握两本《中国政治思想史》里引用的经典文本,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看原著。儒家思想的部分可以看看姚中秋老师的《中华五典诵读本》,法家思想可以简略地读一读《韩非子》。

关于近代的思想史,建议大家阅读彭明的《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以及李泽厚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这部分很久没有考察,大家可以酌情选择是否要投入精力。但以防万一,最好还是要对主要知识点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最后,至关重要的是老师的论文。笔者在考前无意间看到了张广生老师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结果果然在真题里发现了对这篇论文主要观点的考察。建议大家采取和625类似的战略,提前至少1个月开始收集和阅读论文。

3. 中西政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史的考察一直占比很小,主要是一些经典的理论。这部分建议大家和625的复习结合起来,可以参考《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导论》和《西方政治制度史》。但是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分配,可以适当考虑购买现成资料,绝不能顾此失彼,影响到整体的复习时间,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考察以张鸣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为主线。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轻松,但是知识点过于琐碎。以往推荐的柏桦的那本教材内容又过于丰富,体量较大,所以建议大家以张鸣老师的版本为主,具体知识点和近代制度史的部分结合柏桦老师的版本一一梳理。

 

复试

最后就是复试了。最近几年因为疫情,人大国关一直采取的是线上面试的形式,但笔者认为这种模式不会持续太久。毕竟清华以及今年人大的部分学院都进行了线上笔试,所以建议大家还是要做好两手准备,笔试面试两把抓。

关于笔试的应试经验大家只能在网上搜索19年及之前的经验贴分享了,这里主要说说面试。

面试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非常广阔,没有什么特定的参考书籍,主要考察的是大家的平时积累以及临场应变的能力。建议大家在复试前重新温习一遍考研资料以及以往的各种读书笔记、阅读感悟以及课件论文,不要求全部记住,有个大致印象即可。

另外,对于时间比较充裕的同学来说,笔者强烈建议以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一下自己的政治学知识体系。把政治学里的核心概念以及自己的各种感悟联系起来,这样在答题的时候才能有话可说,有逻辑可言。

至于英语口试的部分,其实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大家的英文口语能力,题目都比较基础。以往的经验贴上推荐的大多是《政治学核心概念》和《政治科学》英文版教材。

诚然,这两本书确实写得很全面,但笔者个人更倾向于英文版的《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后者读起来更为简洁清晰。

英文教材能读多少就读多少,不必过分紧张。最重要的还是英语的表达能力,尤其是一些常见的口语表达以及重要的专业词汇应用。建议大家在平日里多多模拟专业英语口语的日常交流,从初试开始,就可以着重关注一下政治学重点词汇的英语表达方式。放松心态,轻松上阵。

我那一年由于疫情原因,还是采取的线上面试,我们学院面试分为三轮,分别考察你的英语能力、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过程不是很难,复试前会专门开会告诉大家的,所以不用紧张。

答题技巧

首先答题技巧方面要摆脱我们之前形成的答题习惯即问什么答什么。对于考研来说答题要注意综合性,比如对于简述政治管理的作用这道题,首先我们要答政治管理的定义,然后简要说明政治管理的特性,最后重点放在论述政治管理的作用方面,如果自身知识储备比较丰富,在答完书上的知识点后可以与我们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论述。

其次是答题要注重调理,不能直接一段文字下来,而且不建议在答题的过程中使用阿拉伯数字,推荐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其次最后的答题规范。

最后是在考前也就是12月份要模拟考,一定一定要模拟考。但是模拟考不用专门去买押题卷,可以用以往的真题。专业课模拟考的主要作用是合理地划分每道题的答题时间,简答可以控制在20分钟左右,论述控制在30分钟左右,然后是合理的划分每道题目大概需要多大的位置,简答控制在500字以上,论述尽量在800字左右,所以也要尽量加快书写的速度,最后是尽量要把答题纸写满。

学弟学妹们如果在复习备考上需要指导帮助,可以考虑考研一对一辅导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基础制定授课计划,针对性强,复习效果好,学长学姐全程答疑指导,对于考研复习的提升还是有比较大的帮助的。

一些小小的个人经验和建议

回顾我的整个考研过程,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一是要有选择和规划,有时候选择真的大于努力,在前期1—3月份的时,充分比较相关的学校专业信息,确定目标,之后就是按部就班按照节奏来。二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在10月份之前如果按时完成自己每天的进度计划,就不会慌张,有一个好的心态,慢慢来,比较快。焦虑是人人都有的,我也有,感觉学不进去的时候要可以找朋友聊聊天,看看剧适当放松一下,没有动力的时候可以看看华中师范大学的视频,幻想一下自己如果考上了在里面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就是一定要坚持到底,我在考试前的三四天里有过觉得专业课太多没背下来,已经开始看考公的信息,甚至都萌生了不想去考试的想法,在考完第一天之后觉得不想去考专业课了,还好我都坚持了下来。坚持就是胜利,希望大家都可以按部就班,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到底,有一个理想的成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