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适合年轻人发展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作为一个济南人,在青岛生活6年的经历告诉你:如果你偏重人文和教育,济南会更好;如果你更注重生活环境,青岛也会尽一份力。你不能两者兼得。如果让你选,我更喜欢济南。但是,我对济南的感情并不是因为家乡的感情,而是来青岛后通过对比感受到的。济南就像一个老人,很土,也不太干净,但稳重睿智,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青岛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它时尚干净,善于接受新事物,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但是,它有年轻人的虚荣和粗心。开始的时候是好的,但最后是有限的。两个城市各方面风格大体相同。先说教育和人文。我现在是青岛的一线初中老师,在济南最好的高中当了一年老师。我对教育最有发言权。在青岛的第一年,心里有很大的落差。昨天和一个刚从菏泽调过来的名师做了一个简短的交流,没想到他也有同感。从内部和小处来看,学校教研组的工作氛围和原来大不一样了。我在济南的时候,办公室真的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偶尔也会聊到家里的事情,但是聊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教学和学生,教学内容的讨论也在潜移默化中插入到老师的生活中。每次聚会,都有一个主讲人,其他人补充完善,呈现最好的课堂。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而在青岛,教研氛围不好,收集敷衍了事,没有实质性内容。集合之初,摆好pose拍照发给单位群。拍完照,大家一哄而散。这就是所谓的收藏。形式大于内容。给外人看最美的花架,明知道大家都知道都是扯淡,总给人一种飘渺不靠谱的感觉。最近,“项目教学法”非常流行。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会让好的学生变得更好,差的学生得不到实质性的知识。说实话,不适合我们这种学生的学校。但是,“项目化教学”在我们学校还是如火如荼,以至于公开课变成了学生的表演课。学生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练习修辞。我只能表达我所看到的。个人不能代表群体,但这种现象很多。总的来说,很多老师都忘记了教育的初衷。在大的教育政策上,国家一直主张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制度,适应聘任制。在全国推行之前,青岛在2015年就启动了教师聘任制。其实,聘任制和编制没有实质性区别。至少,青岛的改革没有意义,没有达到全国适应的目的。保持一致还可以,但是2020年教师重新编,15-20年招聘的聘任制教师分批改为在编。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的没有意义。青岛的初升学率不到50%,远不如济南。我能想到的唯一原因就是提高了高考录取率。外貌,学历,金融都供不应求。总体来说,青岛的基础教育不如济南。在中国专属城市列表中,你可以看到青岛,却找不到济南。青岛人排外,集中在青岛的大妈身上。不管她住的老房子有多破旧,在菜市场有多抠门,她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势去鄙视外地人,包括自己的媳妇。青岛的婆婆很难伺候。而且在自己的小城市形成了鄙视链。城南看不起城北,城北看不起李沧。经常有人说市内有三个区,好像李沧就是村里。我原以为这种低级知识会随着那一代人的老龄化而消亡,但我们看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其实并不是。一个城市的人文就像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一样,是不会变的。济南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城市,但总体上不是这样。济南东西部和南北部的差距越来越大,但我从没听过谁看不起谁。这是同根生的,炒的太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