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怀疑凶手是王绪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6
1. 本案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疑罪从无”的原则,这一原则反映出当时社会治理体系和办案能力的问题。案件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当时的调查并没有形成铁证,证据链没有得到充分的完善,且时隔多年,翻查旧账的难度很大。然而,从感觉上来说,现在仍然应该能够有所作为,例如在以下几个方面:
2. 首先,需要了解测谎的结果如何。包括当事人在内的四位证人的证词存在差异,需要仔细判断谁在说谎。
3. 其次,关于死者张超的死亡时间认定,这是关键的法医学推断,相关资料却未见公开。尸检结果和死亡原因的推断也未见公布。这些命案基本的要素和环节资料的缺失,使得案件的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4. 张志超的证言混乱不清,他在案件发生五年后才翻案。虽然他自称不在现场,但他的证言仍需分析。需要根据一些客观事实来判断。
5. 犯罪嫌疑人没有留下精液,我推测凶手先杀人,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机会进行性侵犯(因为杂物间临近公共洗刷间)。这时可能有人到来,凶手惊慌失措,先逃走。一个月后,凶手再次返回作案现场并更换了锁。我相信此时凶手已经没有兴趣和冲动,因此没有留下精液。随后凶手进行了辱尸行为。
6. 学生作案的概率较大,校外人士进入校园随机作案的可能性较小。在寒冬腊月,为了这点事情跑到学校女生宿舍作案,这在2005年是非常困难的。是单人还是多人作案?是蓄意还是临时起意?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一起个人作案,临时起意,处理尸体的方式非常不专业,可以说是在等待事情败露。
7. 王绪波的证言质量如何?我认为他的证言质量很高,他有不在场证明(同宿舍同学),对话语言符合高一学生的语气语境。他是唯一提到看到人的证人,杨同振说他看到王绪波和另外两个人“说笑”,这意味着王绪波“真的看到人”,而不是编造的。一个200斤的高一学生全校能有几个?同年级中认识,认出张志超的人可能很多,特别是王绪波能与之说笑,说明王绪波比杨同振交际面广一些,王绪波认识张志超。
8. 杨同振说王绪波跟两个人说笑,宣传稿说如果是张志超在其中应该认识,其实不同班级不认识也正常,毕竟刚刚高一,彼此不熟悉。
9. 一个月后才发现事情,真不想吐槽当地GA的办事能力,在那里安家置业怎么能让人心安。
10. 最后,需要澄清的是,有人撒谎了。张志超说没有去洗手间,王绪波说他去了。现在张志超被判决无罪,我们需要知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