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斯大屋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3

一、关于希腊科林斯的历史

科林斯

Collins

希腊南部城市。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临科林斯湾。人口2.2万(1981)。公元前三千年古希腊人即已定居,科林斯文化盛行。公元前五世纪,科林斯城邦国家称雄一时,工商业发达。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衰落。1858年受地震破坏,后即重建。 1893年科林斯运河凿成后商业繁盛。 1896年开始发掘古城遗址。有建于公元前 550年的阿波罗神庙遗址、凯旋拱门、圆形剧场等。1984年希腊与苏联合营铝土矿开采和炼铝,成品输往苏联与保加利亚。

科林斯,是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北大门,是希腊本土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连接点。同时又是穿过萨罗尼科斯和科林西亚湾通向伊奥尼亚海的航海要道。不仅是贸易和交通要地,同时又是战略重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的科林斯市,约有人口27400人。古代的科林斯现称旧科林斯,在现在科林斯市的内陆8公里处。1858年的大地震之后迁到这里,此后又遭地震破坏,现在的规模是1928年重建的。

科林斯的最盛期,是公元前7世纪。希腊在地中海沿岸取得了众多的殖民地。国内商业开始发达,僭主制的确立也为科林斯等工商业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造船业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海军得到强化,海上贸易有了充分的保障。当时,科林斯几乎独占了与西方的贸易,陶器、橄榄油、葡萄酒、金属器皿的输出全部要经过科林斯。公元前5世纪前后,雅典兴盛,科林斯一度衰落;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联合希腊城邦组建了“科林斯同盟”;罗马时期科林斯又作为希腊的首都再度兴盛。现在旧科林斯市内仍保留有众多的商店遗址,由此可以想见其当日的繁荣。

二、永顺科林斯大屋怎么样

我想评的不是咖啡厅,而是这家的住宿。

这次到鼓浪屿住在了科林斯大屋,被他吸引首先是因为他们的名字,能用一种柱式命名的旅店,其次是就网上图片来看确实是座大别墅。入住感受还是很不错的,确实是座大别墅,而且装修风也是按老别墅的风格来做的,没有一窝蜂的小清新等等。

最赞的是共享空间超级大。建筑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所以每一层都有大客厅以及一圈的大大回廊供住客享用。

我们住的三层套间还有一个单独的阳台。一些评论说这里不好找,按鼓浪屿七扭八歪的路是不算好找,但是用个手机地图定位的话还是很容易走到的,方正相比于过于热闹的龙头路一带,我更愿意住清净的大屋这里。

另外这家入住送早餐,有中西式可选,味道还不错滴的。

三、描写十都大屋的历史500字数

江西最大古宅"十都大屋"十都大屋坐落在江西省广丰县嵩峰乡十都村.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是当时纸商王直贤所建,故又名“直贤大屋”.文物考古专家称,十都大屋是目前江西省遗存最大的古民宅.据《王氏世谱》所载,十都肇基于元初,始祖童姓开始居住,王姓于南宋嘉熙年间,因战乱从山西太原迁至浙江江山保安,后移居广丰十都.十都大屋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80平方米,单层砖木结构,大屋内厅、堂、室、廊布局错落有致,除厅堂、风道外,有房间108间,小井2口,青石栏杆、鱼池4个,大小天井36个,青石推槽式圆门3个.这两个鱼池,尤其是那口大鱼池,还起到了整幢大屋防火灭火功能. 据说大屋曾几次失火,人们都是用鱼池的水扑灭的.解放初期一次大练兵活动中,当时大屋里居住了五六百名将士,将士们出操时起火了,大伙仅用这鱼池里的水就把火扑灭.原来,这水是从十都港引进来的,长年不绝. 从鱼池往左走,便可看到一防火墙,其实它是一扇青石圆门,圆门顶上刻有“爱吾庐”字样,表达了主人对此屋钟爱之情.门框中间有夹缝,门是推拉式的,用于开、关门.即使发生火灾,把此扇圆门关紧,火势就不会蔓延到其他地方. 整座大屋纯属木质结构,雕梁画栋,工艺精绝,横梁与横梁、廊柱与廊柱、斗拱之间百转千回,却没有用一颗钉子,全是榫卯结构.工匠们这种缜密的计算和穿插,让人不得不佩服其超人智慧.游览大屋,各种鸟兽花木图,当时人们的饮食起居的情景,一一尽现在房檐、木柱、匾额之中,精美的雕刻艺术,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大屋两侧设有莲花池、望月楼、养鸡场、大菜园,还有占地约500平方米的四合院式的大屋兵站. “庭院深深深几许.”大屋之大、之豪华世人实在难以想象.据说,他们祖上的老人要到各房串门,即使是下雨天,也不会沾湿鞋,因为大屋108间房间间相通、门门相连.当时专门负责关门的下人每天关好门回到房里,还得使劲地揉揉肩和手. 古建筑的博物馆 十都村全村原有528栋古建筑,其中明代20余栋,清代150余栋,其余民国时期居多. 这些古建筑,历史悠久,时间跨度大,从明代到清代,直到近现代,各个时期的都有,全面展示了明以后各个朝代建筑发展的轨迹.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马头墙,高低错落有致,建筑布局合理,独具特色.村内小街地面均以青石板或鹅卵石铺就,使人免受泥泞之苦.从村落走向、建筑布局、环境特色到空间联系和分割等多方面,用一条溪水把文章做活了,表现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又不悖逆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哲理. 从十都大屋往西走,还可见到保存较好的明清建筑,有“上祝家大厅”(建于明代万历年)、“花堂门”(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古戏台”、“沈氏宗祠”、“童家大屋”、“十都石拱桥”、“显白公祠”等. 走进十都,登上十都古石拱桥,看十都大屋等明清古建筑青砖瓦屋,沉淀的古文化,不得不赞叹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历史的厚重.。

四、西关大屋的历史

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是中国广州市荔湾区西关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

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的钟家花园等,但现已不复存在。

建筑区范围范围 南至三连直街,东至龙津西路,西至西关上支涌,北至逢源沙地一巷。清末至民国初年西关的传统民居建筑,从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构成、剖面到细部装饰等都有浓厚的广州地方特色和风格,其规模较大的建筑被称为“西关大屋”。

一般每座大屋面积400平方米,从入门起设有门厅、天井、轿房、神厅、内房、房厅,还有青云巷、挂廊、花局、庭院等布置,内部装饰多采用木刻的花眉、花罩、屏风和满州花窗,门前有水磨青砖石墙、矮角门、趟拢门、回字门廊等。西关大屋平面布局狭长,独特的结构又利于穿堂风,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1993年8月广州市人民 *** 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构成这些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

基本布局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二房(尾房)。

每厅为一进。厅与厅间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盖,靠高侧窗(水窗)或天窗通风采光。

正间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最后为厨房。

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庭院小品,栽种花木,布置山石鱼池以供游憩观赏。庭院后部为书房。

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花木等多种功用。 门面装修与竹筒屋相同。

外为矮脚双扇门,中为趟栊,内为大门,均由高级硬木制成。室内装修讲究,陈设家具、灯具、条幅、对联、书籍、古董、字画、瓶花、盆栽、笼鸟、镜台及各种艺术品。

名贵的红木家具,精巧的木雕花饰,富有地方特色的 满洲窗和槛窗其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 西关大屋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西关大屋位置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西关在明朝已成为广州城区的商业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渐形成。

而西关角形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范围包括文昌桥、大观桥、泮塘、昌华园周围一带。西关大屋集中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

后来又扩展到西关的其他地区,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 外观及内部总体展示(17张)结构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

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其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

中轴线由前而后,由南而北,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天井、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一般大屋为二三进,形成颇多的中轴线。

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客房。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

偏厅、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庭园中栽种花木,筑有假山鱼池,颇为典雅清幽。

[1]门廊装饰西关大屋的门廊装修,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角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

角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西关大屋的大门是用红木或樟木等高级木材制造,厚约8厘米,门钮铜环,门脚藏石臼中,门后用横闩扣门,以防盗贼。

门厅门厅(门官厅)中设天宫和土地神仕,其后有中门四扇,平时不开,只有乘轿贵客来访才开,以示隆重迎接。仅留左右两门出入,使路人看不见门内情景。

轿厅是供乘轿客人及主人出入停轿之所。大厅大厅是大屋的主体建筑,面积最大,屋脊最高。

整座大厅红栋(主梁油红漆〕黑桷(木角油黑色)白瓦(衬瓦涂以白色),宽敞宏大。为使大厅更加明亮,屋顶错落装以明瓦即玻璃瓦。

正厅后面是头房(或 广州西关大屋集萃(20张)称长辈房),是长辈们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采光。头房后依次是二厅(饭厅)、二房(供儿子婚后夫妇居住)。

二房又称尾房,是中轴线上最后的房间。厅与厅之间以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依靠高侧窗采光通风。

中轴线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大体上左右对称布置。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内栽种名贵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鱼油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来客游憩观赏。

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运粪便垃圾等多种功能。

门面装饰西关大屋的门面装设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等门扇。室内装修典雅,堪。

五、西关大屋

广州西关(今荔湾区)一带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俗称“古老大屋”。

此种建筑以西关一带居多,亦最为著称,故名。 清末西关为广州繁华商业中心,豪门富商在此营建大型住宅,民国继之。

这些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基本布局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

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

厅与厅间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盖,靠高侧窗(水窗)或天窗通风采光。正间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

最后为厨房。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庭院小品,栽种花木,布置山石鱼池以供游憩观赏。

庭院后部为书房。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花木等多种功用。

门面装修与竹筒屋相同。 外为矮脚双扇门,中为趟栊,内为大门,均由高级硬木制成。

室内装修讲究,陈设家具、灯具、条幅、对联、书籍、古董、字画、瓶花、盆栽、笼鸟、镜台及各种艺术品。名贵的红木家具,精巧的木雕花饰,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槛窗其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