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10余万土匪依然肆虐河南,林彪增派15万大军铲除匪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渡江战役后,四野大军渡过长江,向广大的中南地区进发。在四野战士的凌厉攻势之下,国民党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逃,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攻取了数十座大中城市。大军南下,一时间顾不上两厢,因此一些腐败的落叶也因此被卷到了“两厢”。

国民党主力被歼灭了,但是盘踞在中南五省的土匪依然猖獗,其中尤其以河南的土匪最为猖獗。

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中原地区的匪患就已经极其严重。河南人口稠密,一马平川,给了土匪流寇以转移腾挪的空间。和其他地区的土匪不同,河南的土匪颇为“正规化”,从军到排一应俱全,装备上也不输于一些正规军队。别的地方的土匪占山为王,打家劫舍,剪径收过往商旅的买路费,最多也不过是攻打由民团守卫的村庄。而河南的土匪则不同,他们敢于攻城略地,和正规军对垒。

河南匪患严重,而最严重的地区,莫过于豫西的伏牛山地区。辛亥革命时,豫西所谓民党(头戴一块白布为标志),如刘镇华、孙老九、赵旺等人,以嵩山为根据,发动了反清起义。

为了扩大力量,刘镇华到处收编土匪,并将自己的亲信派往豫西各地发展“外队”。所谓“外队”,就是将他们已经编好的连长、营长,讲好条件,暗中给他们发些枪弹、银元,再放出拉杆子,等待人、枪拉多了,再把他们招抚回来。

由此,连长放出去拉一些杆子,收回来就可以编为营长;营长放出去拉一回杆子,就能编为团长。由于没有根据地,也没有革命的理念,这些号称“反清义士”的队伍,实际上成为了疯狂掠夺、屠杀百姓的土匪,他们的衣、食和女人,全都是向民间强行掳掠。

由此,豫西地区的匪患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涌现出孙殿英、王老五、张得胜、朱西川、王太、孙石滚等著名的土匪。有一些土匪被政府收编,成为了所谓的官匪。中原大战时,蒋介石就曾收编了许多河南土匪。有了“正规”的身份,让这些土匪变得更加有恃无恐。

与此同时,这些官匪叛服无常,当他们发现时机不对、利益不合,便会重新化身为土匪,变本加厉地坑害百姓。

从辛亥革命到解放,数十万河南百姓惨遭土匪的屠杀,无数人民被土匪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光是被土匪焚毁的房屋,就有数十万间。由于国民党地方基层势力薄弱,被当地的乡绅和土匪把持,因此河南匪患一直源源不绝。

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在河南的统治彻底崩溃。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于是将大批特务和党政骨干潜留下来,再加上溃兵,河南匪患成为了全国之最。他们不仅抢劫财物,袭击解放军,迫害新生政权,而且还要扎根农村建立根据地,也来个“农村包围城市”,配合蒋介石反攻大陆。

在1948年,陈毅和邓小平联名给毛泽东写的报告,其中言及河南匪患:

1949年5月,中原军区在河南地区消灭土匪7万多人后,待部队南渡后,土匪又是遍地都是。在林彪率兵在河南地区时,两个月内发生暴动30多次,上百名干部被杀,一个地方武装营被杀,被抢走公粮多达500万余斤。

因此河南等中南6省解放后,剿匪成为关系到新生的革命政权是否巩固发展的头等大事。

1950年3月中旬,林彪亲自在汉口主持召开中南军区关于剿匪工作的高级工作会议,林彪说:“这是武装斗争,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蒋打小蒋,彻底挖掉蒋根,才能去掉这个讨厌的土匪包袱,去执行其他任务。”

河南到底有多少土匪呢?根据事后统计,大约有10万之众,主要集中在伏牛山和大别山地区。伏牛山以程秀之的豫西“剿总”总指挥为首,以卢氏县城为中心。大别山则以桂系的“鄂豫皖边区人民自卫军”为主,盘踞在金寨县为中心的10余个县,二者互为犄角、遥相呼应。要知道这个金寨县还是革命老区,是红四方面军的起源之地。这块神圣的土地被土匪所占据,简直是奇耻大辱。

对于河南剿匪,林彪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与此同时,林彪还发现剿匪部队的军心似乎有些不稳。原来国民党军被击溃后,很多战士以为革命胜利,天下太平了,可以转业或复员到老家去享福了,可以结婚生子了。谁知上级一纸命令,部队还要留在华中剿匪,因此都很失望。

当时,四野12个军,过江11个,就只有42军被留在江北。那时候,42军的将士们普遍羡慕过江的部队,人家在江南打大仗,过瘾、痛快。而42军的战士却和土匪山贼捉迷藏,简直是杀鸡用牛刀,正规战打习惯了,对付地头蛇,打游击队、捉迷藏,还真不喜欢。

因此部队情绪普遍低落,干部和战士的怪话也很多。军部的领导和组织除了进行有限的内部整顿外,其他也毫无办法。

到了最后,部队只好把林彪请过来亲自动员。

其他很多人主持的动员会,无非是 替必须服从命令做一些多余的解释 ,而借以打通本不情愿服从“组织”的思想。粗暴和不谙军心和士气有紧密关系的高级首长的做法,一般都会对那些不服从命令的部下骂娘甚至是施以送交军事法庭的。然而林彪却不同。

众所周知,林彪沉默寡言、向来不外露出自己的表情。但是林彪的沉默绝非呆若木鸡、“半天放不出一个屁”的沉默,他是在观察,是在深思熟虑。他并非没有 情感 ,只是将 情感 内敛的起来。一旦要进行重要发言,往日沉默的林彪立刻便会成为“婆婆嘴”,感情如洪流一般宣泄出来,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而这次动员会,林彪讲了整整五个小时。

由于台下的战士大多来自东北,林彪一开始就跟他们讲在东北打仗是多么的艰苦。同时他又循循善诱,让战士们想起东北土匪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要知道,东北也是以土匪、“胡子”而闻名的,东北百姓哪一家没被土匪收过保护费,哪一家没有被土匪抢劫过,哪一个村落没有被土匪掠夺过人畜,哪一个村庄没有被土匪杀死过人?

林彪的发言,就是像是把每个东北籍士兵年幼时所受的切身“匪患”给复制出来一样。然后林彪又提到了河南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说到动情之处,当场便流下了伤感的泪水。

林彪的眼泪感化了原本不太愿意服从命令的士兵们,战士们士气大振,他们高声呐喊“响应林司令员的号召!”

随后林彪每讲几句,台下的战士都会不约而同地高喊“林总指到哪儿,我们就打到哪儿!”到了最后,战士们一齐唱响了《林总的命令往下传》,声振屋瓦: 林总司令,命令往下传,我们的部队,像猛虎下了山……

战士们正是唱着这首歌,解放了白山黑水,解放了华北大地,然后从长江边一直打到了海南岛。而这一次,战士们将会把灭亡,带给坑害河南百姓长达百年的土匪们。

林彪,不愧是一个传奇人物, 单凭着林彪的名字就会给他的官兵鼓起非常高昂的士气。

最终林彪下令,以四野42军125师、126师、155师,58军173师、174师,加上10个独立团以及地方武装,组成15万人的强大兵力,彻底扫清河南的匪患。负责指挥的,是第二野战军名将——陈再道。

早在河南军区建立之初,刘伯承司令员就曾告诫陈再道:“剿匪就是打仗!留下你是野战军对你的高度信任,搞好河南的治安,成为南下的第二野战军的巩固后方,你陈再道责无旁贷!现在任命你担任河南军区司令,我们是想牛刀杀鸡。古人说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齐”好河南这个家,担子却在你的身上。”

受命之后,陈再道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就是为了扫清河南的土匪。如今林彪拨给他15万大军,更是让他喜出望外。于是,陈再道首先将矛头指向了伏牛山地区。

横卧豫西的伏牛山,方圆数百里,山峦连绵,历朝都是土匪啸聚之地。盘踞在这一带的国民党“暂编第3纵队”司令刘希程,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救亡无望,便接受人民解放军的规劝,于6 月10宣布起义。但其下属的 “新 1师”师长李子奎、“新2师”师长任泰升、“新 3师”师长谢泽民继续顽抗,强作垂死挣扎。

陈再道领导河南军区制定了分割包围的计划,他派出42军的两个师,和地方部队一起,在伏牛山北部和西部攻打其中最顽强的李子奎部。经过10多天的围追堵截,最终在朱阳镇歼敌1700多人,李子奎只好率领残部潜逃,最终被独立第八团活捉。

随后58军的两个师会同独立14团、15团,对伏牛山南部的任泰升匪帮发起攻击,歼灭1000余人。任泰升见状不妙,于是窜至卢氏县五里川地区和匪首谢泽民会合,并制定了诈降之计。

然而两个匪徒的企图最终被进剿部队识破,当场展开围歼,毙伤俘“新3师”副师长胡均平以下750多人,迫使任泰升率参谋长杨春亭等1000多人投降。由此,“新2师”和“新3师”完全解体,仅少数人脱逃。

三支主要匪帮被全歼后,河南军区警2旅、鲁山独立团、南召独立营从伏牛山东部,向匪“铁血自卫团”李开元部发起了进攻。一开始由于战术不当,连续扑空。随后我军改变战术,集中突袭,连续作战,10多天内歼灭了1500多名土匪。由此,伏牛山的大股土匪被全部歼灭。

在军事打击的同时,陈再道还辅以政治攻势。陈再道非常清楚,土匪之所以难制,除了其飘忽不定的作战方式以外,还因为他们扎根于农村,用暴力绑架了人民,让他们不敢告发、不敢为人民军队带路,不敢给我军提供粮食。

因此要解决土匪,必须将人民从土匪的淫威中解放出来。

因此剿匪部队采取了团结和中立一切可以团结和中立的 社会 力量,组成广泛的剿匪统一战线,分化和瓦解敌人,并根据“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原则,争取一切胁从的匪众,坚决镇压首恶的匪特分子。

为此,剿匪部队专门对一些罪大恶极的匪首进行了公审,然后当着群众的面进行枪毙。群众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也明白了我军彻底剿匪的决心。因此他们纷纷站了出来,踊跃告发那些潜藏在民间的土匪。在陈再道的雷霆打击之下,绵延伏牛山千年的匪患从此根除。毛泽东欣然道:“有陈再道,中原之福”。

在剿灭伏牛山的土匪的同时,42军又向盘踞在大别山的土匪发动了进攻。大别山原本是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如今已经被约1.7万土匪盘踞。敌人以当年鄂豫皖根据地首府金寨县为中心,向邻近各县设政府、扩武装、征粮款,扬言要“占据大别山30年”。

为了消灭这支股匪,华中军区和华东军区协商,成立鄂豫皖边区剿匪指挥部,决定以第42军126师以及河南固始、商城、新县等地的地方武装组成北线部队;以华东野战军第24军第71师以及皖被军区警备部队组成东线部队;以湖北军区独立第三师以及黄冈军分区地方武装组成南线部队,从北、东、南三面向股匪指挥中心前进。

这次剿匪的核心部队,无疑是42军126师。该师的师长是胡继成,是金寨人,对当地的地形和民情轻车熟路。自他离开金寨参加红军,已经离家17年了。

如今重返大别山,发现当地老百姓就是只有一个“怕”字。原来自红四方面军长征之后,金寨地区曾遭到了国民党军、还乡团的残酷清洗和屠杀。老百姓害怕我军就像当年一样“待不长”。

不仅如此,当地悍匪冯春波还在各村搞了10家连坐,哪一家敢帮助解放军,10家都要杀绝了。剿匪部队到达村庄,村里的土匪就会敲竹梆报信,这村传那村,这山传那山。还没等你到,人就跑没影了。看你住下了,土匪就在周围打枪。看我军人少,土匪就摸上来;等你撤离了村庄,土匪又回到村里作威作福。这么搞了几次,就人困马乏了。就这样,我军连续扑了几个空,没能歼灭土匪的主力。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胡继成却不慌不忙,针对土匪行动飘忽的特点,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术。每个村庄都放一个排或者一个加强班。加强班虽然人数不多,但都装备有机枪和迫击炮,土匪轻易吃不掉。土匪来攻,马上增援,内外夹击,十拿九稳。

在防守的同时,胡继成还加强了宣传。告诉大家,解放军就是当年的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还讲山外的形势:城市已经解放了,国民党已经垮台了,共产党马上要执掌天下了。

不仅如此,胡继成还组织战士为百姓们修路,保护当地商人,让粮食能够运进来,从而稳定当地人民的情绪。

其后,胡继成又专门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胡家小店。他对村民说,我就是胡家老二,当年参加红军的胡家老二。原本胡家小店已经逃得没剩几个人,听到胡继成回来了,大伙儿纷纷回到村庄里。

在胡继成的运作之下,土匪的活动空间被大大压缩了。许多土匪见大势已去,于是下了山、缴了枪。对于这些投诚的土匪,胡继成将他们全部送到学习班,讲形势、讲政策,讲土改。解放军派人去讲课,投诚土匪自己选出各级负责人,吃住都在一起,自己管理自己,连个哨兵都不用派。很显然,对于这些土匪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就这样,土匪冯春波的部队越来越少。缺乏粮食的他,带着残余的匪徒躲在两座大山上。他自作聪明,以为这两座山太大,没有五六千人无法完成搜山。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胡继成早就组织好了民兵,并将土匪上交的武器发给了他们。虽然战斗力有限,但搜山是没问题的。

到了夜里,我军打出照明弹,十几步一个人,开始往山上拉网,重要的匪首纷纷被活捉,其中包括总司令汪宪、第一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樊迅、副总司令兼立煌县县长袁成英等人。

但搜到了下午一点,却始终没有发现冯春波的影子。胡继成感到奇怪:“难道这个冯春波会钻山、土遁?”当地老百姓早有传说,说冯春波能够飞檐走壁,还会缩骨功,连老鼠洞都能钻。但是胡继成毫不气馁,他说仔细搜,同时下令各团营抓紧时间,审问俘虏,一定把这个小子抠出来。

到了3点,377团2连在山洼里抓到一个土匪,年纪不大,提着水壶。士兵盘问,问他是干啥的。对方回答,是给司令送水的。战士一听乐了,这是哪个司令,莫不是冯春波?于是他战士们让这个鬼鬼祟祟的土匪带路,终于在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将冯春波缉拿归案。

冯春波被擒后,大别山的土匪便树倒猢狲散了,而这个伟大的革命老区再次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从1949年到1953年,整个中南地区取得了歼匪119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利用匪特东山再起的阴谋,为保障政权建设,经济恢复。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斗争作出了贡献。

然而我军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42军老兵、桂林陆军学院院长马声儒老人就曾说:

勇士倒在了黎明到来之时,真让人扼腕痛惜。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