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特殊城池分析,如何为庙宇、寺院、陵墓、大型宅第建筑城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古人要建一座城池,首选就要考虑建立在什么地方?之前提到过城池选址首先考虑的是水,也就是「 ”临水筑城”,其次是「 ”依山筑城”,比如慈溪县城,可见水与山对城池建筑选址的重要性,然而事无绝对,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城池建筑可以追溯到「 ”史前龙山文化藤花落古城遗址”,商周时期又有了新的开端。 也就是说古代城池建筑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有很多比较特殊的城池,他们既不「 ”临水”也不「 ”依山”,而是以庙宇、寺院、陵墓、大型宅院建筑城池,这些城池独有这自己的独特性,他们又是如何建筑的?这些特殊城池又有哪些?本文就对特殊城池进行分析。 为庙宇筑城 古人将神灵放在首位,时常建立庙宇用来祭奠先祖,庙宇设在城内,本就是公共建筑,也有院墙。但是古人也会在城镇的郊区或者野外、山间以及一些要道处,建立庙宇,然后四周用城墙包围,但是简单的用围墙包围似乎并不安全,所以人们还会在庙的围墙之外再建立一圈城墙。 一般城池内是没有大型庙宇的,因为但凡是大型庙宇都是在城外建立,比如中国的五岳名山都有相对应的大型庙宇,而这些大型庙宇都需要为它建造城池,再建筑城楼、城墙、城门等。 荥河县汾阳后土祠 这座庙就是建在汾河与黄河的交界处,它的北部和西部分别紧靠黄河与汾河,整座庙宇有五个进出口,全部用墙隔挡,第一进是太宁庙门、第二进是承天门、第三进是延禧门、第四进是回廊院、第五进是配天殿,这座庙宇是个转角全部设立角楼,十分气派美观,这也是专门为庙宇建筑的城池。 华山西岳庙 庙宇内殿宇非常多,整座庙宇的主体部分全部采用围墙包围的方式,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另外增加正门,因此有四大部分组成,外墙之外建立宅院,共人们居住,宅院四周建立高大厚重的城墙,城墙的南部设立三座大城门,东西北方向也设城门,城墙四个角落设角楼,每个角楼建筑也不相同,一眼望去,着实宏伟壮观。城内种花草树木,建亭台楼阁,城外设牌楼,相比城池,只是少了些宫廷、衙署、塔等大型建筑群,和城池无异,军事防御能力极强。 除了荥阳庙宇、华山西岳庙,还有昆明太和宫、曲阜圣庙、中岳庙等庙宇,这些城池也都是为这些庙宇所建。 为寺院筑城 佛教传入,我国便开始设立佛教寺院,汉朝末期,我国的佛教寺院增多,也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从最原始的单调到后来的多样化,寺院的建筑更多的是吸收了传统的礼制制度以及建筑方式,因此到后期,我国的佛教寺院,基本上都是大型建筑,高级的合院建筑,它们是由殿阁楼台共同组成。 佛教寺院的建筑一开始是由一些地主僧团出钱建筑,后期的维修费用也是由化缘或者弟子赞助以及信士捐赠。 因为有的大型寺院建在山川、塞外或者边陲,所以同样为了防御,统治者需要为寺院建造城池,甚至造炮台,这样一座大型城池便诞生。 瞿昙寺 以瞿昙寺院为例,地处青海省乐都县城西南方向八十公里,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西宁进藏入疆的必经之道旁侧,这座寺院是明朝时期所建,规模相当大,据张驭寰先生考察,这座寺院的中轴线把隆国殿的主要殿座都贯穿进来。 寺院的前后左右都设有廊房,四周也有围墙包围, 后开始在寺院左侧建造住宅区,之后在外面建筑围墙。寺院的山门南端开始建造城门楼,城门外增设瓮城,但凡外人进入必先进入瓮城,后曲折而入,城墙高大厚重,倘若不是城门进入,便很难攻进。 此外还有许多为寺院建筑城池的例子,比如圣井寺、北京承恩寺、山西省平遥县双林寺、河南大周山圣寿寺等。 为陵墓筑城 为陵筑城的例子有很多,中国古代大型陵墓非常多,自秦始皇建立骊山墓之后,后代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筹划自己的陵墓建筑,尤其是汉朝、唐朝、清朝等大型陵墓建筑,宏伟壮观。 陕西咸阳的汉武帝陵墓,四周建筑城墙,城墙设城门,百姓不可随意进入,只是现如今有的城墙倒塌,只能看见一些痕迹; 唐朝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在梁山上,乾陵四周建立城墙,整座城池为正方形,边长为1500米,东西南北城墙各开一门,南朱雀门、北玄武门、东青龙门、西白虎门,当真是宏伟壮观。据说从武则天入葬之后,乾陵数十次被盗墓贼挖掘,但是始终没有被打开,地质坚硬,被称为「 ”挖不动的乾陵”。 清东陵亦是如此,也是因为清东陵的建立而筑城,规模之大,同样设城墙,前门是隆恩门、北有大明楼,四个城墙角落设立角楼,只是后来大多被盗掘。 按照古人认知,陵园本就是阴宅之地,所以为了大型陵墓建城也是十分必要的,在陵园内建立建筑群,彰显皇威,其中以亭台殿阁建筑居多。 为大型宅第筑城 大型宅第在明朝之前并不多,直到明末清初才开始增多,是由一些官宦家庭所建立,他们大兴土木,当时有很多数百间房屋的大型宅第,虽说在当时有攀比之风,苦了百姓,但是放在现代来讲,绝对是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所谓大型宅第,其实就是由一座座四合院连接在一起所组成,最后用高墙包围,从而形成一座小城池,后期为了安全,在城角也设立角楼,还加高城墙,设立高楼,宛如一座小型城池。 为大型宅第筑城以北方居多,比如山西、山东、河北、甘肃等地都有。 以双辽县城吴宅为例,吴宅即「 ”吴俊生”宅院,地处吉林,全宅院共有76间房屋,分为主院和跨院,大门前空间广阔,设立东西辕门,临增设炮台,大门前还用八字墙增加防御,四周有城墙,只是两侧不开城门,只有后墙开设后角门,同时也设立炮台,这样一座大型宅第,实际上已经和小型城池无异。 除了吴宅,还有吉林郭尔罗斯前旗王府、扶余县八家子张宅大院、甘肃山丹县大宅院、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等。 这些宅第都有50到100间房屋,周围砌城墙,设城门和角楼。之后为大型宅第建城也就越来越多,其实很多大型城池被攻破之后,里面的宅第反而安然无恙,一是不舍得破坏,二是这些宅院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总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城池的建立并非因人们聚居而设,也和城池选址无关,大多数城池对选址非常看重,他们选取有利地形,主要就是为了以自然地理形成军事防御,比如山和水,山会形成关隘,水能形成护城河,这些都会在考虑的范围内。 然而为庙宇、寺院、陵墓以及大型宅第筑城属于被动型,因为这些建筑群有的并不是在城池内部,前文也有提到,很多城池为了更好的和山达到有机结合,会将这些建筑群建立在城外重要地点,比如一些要道、塞外等。 所以古人需要为这些建筑群加强自身防御,因为这些建筑群不需要考虑城池选址(本身已经规划完整),所以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将这些建筑群用大小围墙重重包围,筑城墙、设城门、建角楼、加炮台。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多的百姓加入,住宅区随之增加,逐渐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小型城池。 之后他们开始规划内部建筑、比如道路、河流、书院、商肆、桥梁等,甚至开始绿化,进行园林设计,以上介绍的都是现如今还能看到的城池遗址。 参考资料 《中国城池史》张驭寰著 【抄袭必究,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