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何摆脱苦闷?叔本华这么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3
上篇我们谈到,叔本华指出:人的苦闷来自于欲望!他说:

叔本华揭示了欲望是人生痛苦的来源!

中国人是个勤劳的民族,很多人每天忙碌奔波,起早摸黑,为的是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获得幸福人生。

勤劳是一种美德,追求美好生活也值得肯定。为什么过程在人的感觉端却显苦闷,结果是劳苦愁烦呢?

这一篇,我们谈叔本华如何处理这个难题!

首先,叔本华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

1. 人的自身(外貌、气质、品格等)

2. 身外之物(财产、占有物等)

3. 人外显的样子(名誉、地位、声望等)

其中,第一项“人的自身”是大自然先天确定下来的,是人的本体;第二三项是人为的划分,本体的外延。在叔本华看来,本体和外延两者的差别就像真正的国王比之于戏剧舞台上假扮的国王一样。

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两者给混淆了,本体是前提,没有它,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人自身的感受是切切实实的,例如技艺、素养、见识等,将伴随一生。人自身以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间接发挥影响。人生起起落落,依靠外在的幸福都极其不确定,并且为时短暂和受制于偶然。人们容易犯本末倒置的毛病,追逐不可控的人自身以外的那个假扮的“国王”

据此,叔本华认为,人的 健康 是首要的, 健康 尤其远远地压倒一切外在的好处,甚至一个 健康 的乞丐也的确比一个染病的君王幸运。

一个人一旦有了某方面的优势,他外显的样子就呈现为骄傲,骄傲就是确信自己拥用某一方面的突出价值。但虚荣则尽力让别人确信自己拥用某一方面的突出价值,伴随着虚荣的还有一个隐藏着的希望:通过唤起别人的确信,能够使自己真的拥有这一份确信。

骄傲和虚荣都迷恋于外界对自身的看法,形形色色的荣誉、骄傲,虽然内容和范围各有各的不同,但却都建立在别人看法这一基础上。

叔本华以“民族自豪感”为典型例子,讽刺骄傲所带来的虚荣,他说:最廉价的骄傲就是民族的自豪感。沾染上民族自豪感的人暴露出这一事实:这个人缺乏个人的、他能够引以为豪的素质。如果情况不是这样,他也不至于抓住那些他和无数百万人所共有的东西为荣了。拥有突出个人素质的人会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民族的缺点,因为这些缺点时刻就在自己的眼前,但每一个可怜巴巴的笨蛋,在这世上没有一样自己能为之感到骄傲的东西,那他就只能出此最后一招:为自己所属的民族而骄傲了。由此他获得了补偿。所以,他充满着感激之情,准备不惜以“牙齿和指甲”去捍卫自己民族所特有的一切缺点和愚蠢。

所以,人们一旦不再担心和期望别人的看法,寻求奢侈、捧场十之八九就马上销声匿迹。

这些自身以外虚幻的东西,除了给自己聊以慰藉之外,对自身幸福与否毫无帮助!

那么幸福生活是什么?

这离不开叔本华的三分法:人的自身、身外之物、人外显的样子。

按现代人通俗的理解:就是车子、房子、票子、名誉、地位等等,当然也不排除 健康 、平安这些,还有更多更多……

世事和人生无常而难测,芸芸众生为幸福生活打拼的同时,忽略了一点,就是整天为之忙碌奔波的“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金钱物质吗?

庄子说:

意思是说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套用在对物质的追求上亦然,有限生命对无限欲望的兑现,实则掏空了一个人所有的幸福感!

假如我们把“幸福生活”比喻为一个画的饼,对这个“饼”的向往就像充饥,这是个虚幻的假象,因为“幸福”无法量化,比如你在1的时候,到达100就算幸福,有明确的进程,这是量化。

但主观的幸福却不是,“幸福”实则是个无底黑洞,追求过程的痛苦却确定无疑。

因此:追求“幸福人生” 劳苦愁烦

叔本华指出:

所以,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定义错了!

叔本华说:

早在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因为,实现幸福的驱动力就是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痛苦,被满足就无聊,人生就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荡。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很多 娱乐 业艺员在穷尽世间所能有的欢娱后,走向毒品的道路,以此寻求更高的刺激,摆脱无聊和虚空。

追求幸福其实是掉进了虚幻的陷阱,结局是劳苦愁烦。

亚里士多德也教育我们不要把目光盯在追求生活的快乐和乐趣上面,而是尽可能地注意躲避生活中数不胜数的祸害。

化“追求”为“摆脱”,降加法为减法,上好“减法”这门功课,才是人生的出路。

西方有谚语说: 依需要而活,没有人是穷困的;依想要而活,没有人是富足的。

这样说来,叔本华是教导人们“无欲无求”了,生活的那些所需怎么办?

事实并非如此,跟许多古老的先哲一样,叔本华同样志在解决困扰人贪婪的那一部分,回到正确的区间,未经反省的观念,以为人就应该不断地追求,以填饱需求的胃口,哲学揭示过当的欲望实际乃痛苦的根源。

车可以代步,是出行的工具,有车和没车性质就不一样,但有了车还换豪车,很多物质并不跟生活必备相关,是否换了车就满足呢?绝对不是!永远有下一个目标在距离你最近的地方等你。而你得穷尽毕生能力心智追逐这些“猎物”!

放眼浮生,这些例子比比皆是,便掉进了欲望的枷锁,人们无时都不在枷锁中。

叔本华这样倡导:

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

1.珍惜所拥有的:许多一头扎进股海搏杀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以为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捞上一把,直至本金腰斩甚至血本无归,才哀叹原先拥有的那笔本金,事情总是到失去时才知道拥有的可惜。这样说来,吸引你追求的那个“猎物”是馅饼还是陷阱呢?

2.培养艺术情操:好的艺术可以使人如沐春风、如沾化雨,性情得到很好的陶冶,它可以是简单如一支笛子、一首诗、一首歌,一场球赛、一幅画。当你为美好的东西而忙碌的时候,就没有时间为糟糕的东西而担忧了。

3.挖掘和发挥自身天份:每个人都有上天赐予的天赋,有的仍未被发现,有的你并没有意识到它是你的天份,或许它不符合功利性的要求。

当你跟随自己的内心和天赋产生共鸣时,你会发现那种愉悦感,就像在跟自己玩 游戏 那样,其乐无穷。

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适合个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则一概避免。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个性相配的地位、职业和生活方式。

4.生活难免磕磕绊绊,这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既然必然有之,与其闷闷不乐,不如豁达大度。我们可以把那些琐碎的、每时每刻烦扰我们的小小不幸,视为存心给我们做练习和锻炼之用,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在安逸中失去了忍受巨大不幸的能力。

我们应视这些东西为前进路上的小石子,做到麻木不仁,把它们随脚踢开。

挑选了黄金般的中庸的人当然远离了寒酸的 破窟

也远离了众人羡慕的王公宫殿

高耸的石塔会沉重地倒塌

高山之巅会被雷霆击中

掌握摆脱劳苦愁烦的法门,幸福便如约而至,其实幸福生活的本质几乎等于简单,就如一位作家所说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