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区别:
X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 间的电磁辐射。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其波长约为(20~0.06)×10-8厘米之间。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伦琴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波长越短的X射线能量越大,叫做硬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能量较低,称为软X射线。波长小于0.1埃的称超硬X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埃范围内的称软X射线。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次就可能损失全部能量或大部分能量,而未与物 质发生相互作用的X射线将保持初始的能量穿过物质。主要作用如下:
光电效应,当一个X光子与物 质原子中的束缚电子作用时,光子将全部能量交给这个电子,使它脱离原子的束 缚而发射出去,而光子本身消失,这个过程称为光电效应。发射出去的电子叫光 电子。 原子的内层失掉一个电子后,原子处于激发态,这种状态不稳定,很快通过两种 方式退激。一种是外层电子向内层空位跃迁,并发射特征X射线以释放多余的能量;
另一种是多余的能量直接使外层电子从原子中发射出来,这样发射的电子称 为俄歇电子 康普顿散射:光子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光子把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其 从原子内部反冲出来,而能量降低了的光子沿着与原来运动方向不同的角度散射 出去,这个过程称为康普顿散射。 X光子可能在原子核的库仑场作用下,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 电子,x光子本身消失,这种过程称电子对效应。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 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这三类过程。这三类效应的反应 截面与X射线的能量有关,但在一定的能量区域只有一种效应占优势,这三种主 要的相互作用过程存在着竞争。如下图所示。当光子能量在0.8至4MeV之间时, 无论原子序数Z多少,康普顿效应都占主导地位;在很宽的光子能量范围内,对 于低能X射线和原子序数高的吸收物质,光电效应占优势;中能X射线和原子序 数低的吸收物质,康普顿效应占优势;而对于高能X射线和原子序数高的吸收物 质,电子对效应占优势;
对于你的问题:X射线是否在人体内存在,通过上面就很清楚了。至于核辐射:首先要有一直持续向外辐射的辐射源。这种辐射源是有半衰期的,某些物质的半衰期不一样,有的2年,有的3年,有的更长,所以说核辐射要很久才会消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