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历史发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3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3至6岁儿童教育规律的学科分支,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下,探讨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原则,以及家庭教育的要求。各国对学前年龄阶段的界定不一,有的国家界定为2至5、6岁,有的涵盖至7岁。3岁前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与3至6岁教育紧密相连,因此有人认为涵盖这两个阶段的教育可称为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的独立发展起源于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他受夸美纽斯、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等人的影响,于1837年创立了布兰肯堡幼儿园,即幼儿园(Kindergarten)。福禄贝尔强调儿童发展渐进性和自主活动,重视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他的著作如《人的教育》、《慈母游戏和儿歌》和《幼儿园教育学》对学前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他的理论带有唯心主义色彩。


19世纪后期,随着生物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学前教育学进一步发展。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和比利时的德克罗利等教育家提出各自的学前教育思想,如蒙台梭利主张通过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通过自由活动促进儿童自我发展,德克罗利则强调集体活动和实际生活中的学习。中国在19世纪末开始关注学前教育,如康有为、蔡元培提倡儿童公育,20世纪初出现了少数幼儿园,如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人通过实践和研究,为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国内外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借鉴,对幼儿园教育过程、儿童成长、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编写了相关教材,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研究内容涉及学科对象、任务、方法,以及教育目的、内容、组织形式、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等多方面,旨在促进儿童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为进入小学和培养共产主义新人奠定基础。


扩展资料

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