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记叙文《把握进与退的时机》

八百字以上。以在学校里的故事为主

第1个回答  2013-06-14
退进之间进者向前,退者向后,人们往往褒扬进者而贬低退者,以为退者不思进取,消极落后。其实并非全然如此。退有三种,其一畏进而退,其二为进而退,其三以退为进。畏进而退者,是人们往常理解中的退者。他们往往不思进取,害怕改革创新,惮于突破,而安于现状,顽固守旧。譬如清朝的慈禧太后,扼杀革新进步的戊戌变法,抱着“大清天国”的老账本,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畏进,她勾结洋人;畏进,她镇压义和团;畏进,她一路逃一路躲一路巴结。最终,腐朽的清政府亡在了她的手上。死后,仍然被多少人痛恨责骂;甚至她的外国“朋友”也举着葡萄酒杯斜眯着眼睛嘲笑着这位清朝老太太。畏进而退者不可为也。为进而退为第二境界。为进而退者又有两种,一者为自己以后更好地进而暂退,一者为同伴的进而选择退。前者,如前一阵红遍全国的超女黄雅莉,她没有趁自己人气旺而一路向娱乐圈高歌猛进,她选择了先学习,考艺术学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她为进而退。后者,如鲍叔牙,他深谙花总有谢时,与其占有一隅不如让与其他待放的蓓蕾,他荐管仲,而退二线助管仲,最后获得了齐国的称霸。他为进而退。为进而退者,无论为己或为人,都是明智之人。以退为进就是第三种境界了。退本为隐、让之义,是舍弃自己的利益。而以退为进者却能从退中化出进来,表面上看似做了忍让退步,而实际上他在退中获得的益处远远高出他在进中所获得的。春秋时,晋、楚兵遇中原,晋兵后退九十里,谓之报楚王相礼之恩,却在地形,人心上获得了绝对的优势,最终大胜。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典故。晋军对阵前后退,看似会降低士气,振奋敌军,让楚军占了便宜。实际上退九十里等待楚军,既占仁义之名,又以逸待劳,而楚军则会麻痹大意,故而晋能轻松取胜。以退为进者,是大智慧。不畏进而退,能为进而退,时机成熟也能以退为进——这就是退的原则,进与退之间的智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