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激辩风云》影评

例如享利·罗和詹姆士·法默二世吵架后去的地方为什么给那个女人一个特境?为什么最后又让詹姆士·法默二世当辩手?梅尔文·托森为什么又能去哈佛大学辩论会场?等等,需要详细的影评,谢谢

第1个回答  2013-01-22
激辩风云/伟大的辩手
一、
十年以前,在一家小小的录像带出租商店,我听见路人甲评论:丹泽尔.华盛顿的表演,好处便是自然。当时盛行的风潮,还是动作与打斗;十年以后,暴力与色情,依然是娱乐业的主流,并且将来也会如此。随之而来的,则是滚滚不尽的财富。
07年韦恩斯坦公司制作了本片,虽然以米高梅的名义发行,与新线、试金石、米高梅公司相比,韦恩斯坦,不仅很没名气,制作的片子也曲指可数。打开公司网 页,绿小丑、金刚狼、疯颠神探以及露胸女郎就会来打招呼。除了神怪、恐怖片,还生产低成本的黑白电影。细细制作名单,激辩风云也位列其中,丹泽尔.华盛顿 便是主演兼导演。
演而优则仕是普通现象,不过这里要谈的,不是演技,更非技法;说得是电影本身,不错,这曾经是真人真事。片中的哈佛大学就是哈佛,维利学院也是维利,几位角色,都是有名有姓,有史可查的真人。
与很多传记片、历史片不一样的是,他们是黑人。
一直以来,我相当头痛黑人电影。好莱坞的黑人角色,在从前是沉默的汤姆大叔,傻乎乎的咧嘴笑;近几年,要么搞笑,要么吊儿郎当,Fuck、Bitch、黄笑话层出不穷。看着这些,常有蒙眼罩、戴耳套的冲动。
激辩风云的票房很不怎么样,07年的学院奖名单里更没有它。不仅如此,各大影评只给出了65的及格分数,唯独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艾伯特给了100分。
不要小看了影评榜,影评是票房的风向标,悄悄塞点软文,写点溢美之辞,对影评人的私囊大有好处。虽然新闻界的奥斯卡奖是普利策。多数得主也是严肃报道,影评只属于小小的批评项目。
罗杰老头子糊涂了?不。老罗杰也曾有幸获得过该奖。不要指望那些见多识广、老于世故的新闻记者对普利策得主留情。他可不是一个写软文的人。
比分悬殊的原因,就在于,这是一部黑人影片。并且是正剧。正剧就象三件套西装,在娱乐业,实在很难卖出好价钱。而黑人正剧,恐怕要成为票房毒药。
大公司当然不愿意制作本片,影评人没有好感也就一目了然了。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原因,且按下不表。
二、
影评人也自有其理由,感情戏不多,没有戏剧冲突,而是将重心放到了辩论赛,关注的是演讲。好莱坞电影中的演讲,极少极少。我记忆中只有三四部,巴顿将军、 闻香识女人、V字特工队、还有一部是奥利佛斯通的JFK。他们都有一个特色,演讲被放在影片的末尾,只作为呼应影片的高潮,并且都只有一段。
而激辩风云中的辩论演说,一场又一场、一段又一段。不仅是比赛、赛前预演、学习,甚至铺垫情节中人物对话,都可以纳入辩论对抗。
国内常见的辩论赛,开头语往往是“对方辩友注意了,你犯了一个主观错误”,接着便口若悬河,BlaBlala,语速越来越快,一番慷慨激昂之下,以“谢谢 对方辩友”收尾,欣然坐下。辩论的是甚至话题呢,“温饱该不该讲道德,愚公要不要搬家,男性是不是比女性更需要关怀,广告利不利于消费。”
话题云山雾海,是非不谈国事。
1953年的美国黑人,对广告和愚公都不关心。他们的对手是谁?他们不存在。为什么不存在?他们只是真理反对的声音。
“黑人能不能进入州立大学读书?黑人是屈服于专 政,还是勇敢地站出来。“
这样一个话题,在当时种族隔绝、黑白分立的美国,无异于火药桶上的火花。
有趣的是,大学允许并倡导这样的激辩。"虽然我不同意你的主张,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源于伏尔泰。
而作为培养白人政治精英的哈佛大学,甚至将奖杯颁发给了主张不合作的黑人高中对手。无论比赛如何,他们完全可以打个哈哈,压制并忽视这个火药桶。
那是1935年。大约二十年后,阿拉巴马州的罗莎.帕克斯夫人,以拒绝让座的形式,引发了民权运动。这是一场为黑人争取权利的运动,然而许多白人也参与其中。

黑客帝国里有二个对立的人物,史密斯和尼奥。史密斯这个名字,在西方原本就很有含意。史密斯、约翰.史密斯,这样的名字司空常见,类似于东方的王华、刘伟。而某人自称史密斯,除了本名不幸如此,更有自认张三李四,匿名的意思。
史密斯的取胜之道,是无限复制。一个史密斯、二个、三个、四个,当所有的人都叫史密斯,他们的行为一致、他们的思想也一致。
孔子在礼运大同篇说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费孝通则缩减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跟史密斯虽然有点不一样,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尼奥则是其反例,要求打破禁梏,争取自由,实际上这也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精神。
只是说归说,做归做。虽然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已经消亡了很久,精神上的枷锁却远远没有脱去;不仅如此,也并不是每一个人,愿意放弃自己的特权,去附合、回应、支持黑人或下等人的利益。美国也从没有过一个纯粹黑人血统的总统。
这也是激辩风云不被美国主流社会,影评人看好的原因。然而,它将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描述了民权运动,更不仅是少有的黑人正剧。而是因为它说的,是真话,只是真话。
谁是裁判。
裁判是上帝。
为什么是上帝。
因为他决定谁胜谁败,而非对手。
谁是对手。
对手不存在。
为什么不存在。
因为他们只是反对真理的声音。

参考资料:http://i.mtime.com/794046/blog/1022250/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