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27
近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机制作为一个品牌来培育和坚持。按照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深化完善,做到因时而动、因势而变,确保了该制度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一)从提升服务理念入手,确保驻村连心、服务群众常态化

一是转观念促使“待得住”。随县虽有镇(场)干部驻村的传统,但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部分镇(场)干部认为现在已没有“收税收费”的硬任务,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与以前已大不一样,“日常工作机关化、驻村工作遥控化、双休时间城市化”等不良倾向时有抬头。同时,随县是个农业大县,版图面积大,村落非常分散,群众以务农为主,白天下地干活,干部下村工作“时间错位”现象仍较突出。针对这些情况,县委县政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干部充分认识“走读”的危害性和“住读”的必要性,切实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奠定干部安心驻村的思想基础。

二是亮职责明确“干什么”。明确要求镇(场)干部实行“一岗双责”,在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要履行以下四项驻村职责:①宣传政策法规。主动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贯彻落实镇(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②服务强村富民。帮扶驻点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指导驻点村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规模化程度,组织引导劳务输出。③维护和谐稳定。帮助驻点村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协助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化解工作,做好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特困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帮扶解困工作。④加强组织建设。协助镇(场)党委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村干部队伍建设,指导驻点村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协助抓好党员、农村实用人才和村务协理员队伍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督促驻点村落实村“两委”议事,“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基本制度。

三是严纪律确保“下得去”。要求驻村干部每周要确保1天以上的时间在村工作,其中固定半天时间到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值班。驻村干部在驻村期间要要做到“五必到”(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必到,突发事件必到,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必到,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必到和重大活动必到),“五必访”(党员、村民代表和村务协理员必访,本村致富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和本村外出成功人士必访,离任村干部必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困难群众必访,上访对象必访),五不准”(不准在驻点村报销费用,不准在驻点村散布不利于团结稳定、有损党委政府形象的言论,不准在驻点村大吃大喝,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或低价购买驻点村集体资产,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为家属和亲戚朋友在驻点村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从提升服务质量入手,确保驻村连心、服务群众优质化

一是广集民意夯实为民基础。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制度,全县驻村干部深入农户,进行了一次大走访,通过建立民情台账和记好驻村日记,对民情、村情以及干部干事情况进行动态记录和动态管理,切实让驻村干部对联系村的基本情况、工作薄弱点和工作重点等一目了然,也为领导了解实情、制定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有效提高了农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搭建平台促进干事创业。主要创设了三个平台:①搭建代办服务平台,驻村干部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值班,开展代办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②搭建创业竞赛平台,驻村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所驻村积极参与“创建乡镇综合发展示范镇、争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活动和“百村赛百特”活动;③搭建能力提升平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开展镇(场)领导班子成员、离退休老干部等“一对一”结对帮带年轻干部,帮助他们更快熟悉农村工作,掌握工作技能,丰富工作方法。

三是健全网络优化便民服务。全面构建上下联动、高效便民的服务体系。①拓展“三屏互动进农家”便民服务信息平台。驻村干部积极联系电信部门,依托中国电信高速光网,打造“三屏互动进农家”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建立起村党组织和村民之间便捷联系服务的渠道。截至2014年6月,全县已在50个村4300多个农户推广应用了“三屏互动进农家”便民服务信息平台。②开通“村民办事不出村”网上办事平台。驻村干部联系所驻村帮扶单位为每一个村都配备了一台电脑、一台扫描仪和一台打印机。计划于今年逐步推广“村民办事不出村”网上办事平台建设,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县381个村的网上办事平台建设任务,开通县、镇、村三级联动的行政审批网络服务平台。③推广“双基双赢”融资平台。驻村干部与当地基层金融机构积极联系,试点建立“双基双赢”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到村党群服务中心现场办公,为个体户和小农场主贷款提供了方便。

(三)从提升服务保障入手,确保驻村连心、服务群众规范化

一是完善督查机制。推行驻村工作记实汇报制,镇(场)定期召开工作汇报会,由驻村干部汇报所联系村的工作开展及制度执行情况,再由镇(场)主要领导进行点评,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抽查核实。县委组织部定期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实行“两公示两通报”,即在随县组工网上或以县委组织部文件,对驻村的镇(场)干部名单进行公示,对镇(场)干部驻点村年度综合考评结果进行公示;对镇(场)党委贯彻落实此项制度的情况进行通报,对履行职责不力导致驻点村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或年度综合考评成绩连续两年居本镇(场)末位的驻村干部进行通报批评。

二是完善考评机制。镇(场)党委负责对驻村干部实行满意度测评和综合考评。每年年底组织各村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听取驻村干部的述职报告,按照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等次,对驻村干部进行测评。根据驻村干部年度任务完成、驻村时间到位、指导协调驻点村工作、联系服务群众、遵守驻村纪律和满意度测评等情况,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对驻村干部进行综合考评。驻点村出现一票否决情况的,驻村干部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三是完善奖惩机制。镇(场)党委将驻村工作综合考评结果与干部的绩效考核工资挂钩,每年从驻村干部的绩效考核工资中拿出1200元作为驻村工作综合考评奖金:对综合考评确定为优秀等次的,除全额发放综合考评奖金外,再奖励300元;确定为合格等次的,全额发放综合考评奖金;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按照80%的比例发放综合考评奖金;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不予发放综合考评奖金。按照重基层、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对驻村工作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及时总结表彰,并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产生的效应

实践证明,“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制度,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干部和群众实现了“零距离”接触,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较好地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在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是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岗位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变“群众上来”为“主动下去”,避免了干部“为了工作找群众”的被动局面,形成了“为了群众找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党群服务中心、“三屏互动进农家”、“农民办事不出村”、“双基双赢”等平台建设,不断拓展服务内涵、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态度,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群众普遍反映,现在找干部好找了,有意见可以当面提,有建议可以当面讲,有需求可以当面说,办事也越来越方便快捷,真正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

二是干部沉下去化解了基层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驻村干部通过深入农户走访和召开座谈会,摸清了群众的利益诉求,真实了解了村情。驻村干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联系村干部和村务协理员,建立了三级联动网络,通过对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化解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

三是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驻村干部指导和帮助驻点村因地制宜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积极争取资金,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途径,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同时,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形成精品特色,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驻村干部还通过多种途径立项争资硬化路面、新挖和改扩建堰塘、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